APP下载

经脐单孔腹腔镜下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的临床应用

2019-03-02王荣东

医疗装备 2019年3期
关键词:内环结扎术缝线

王荣东

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 (四川西昌 615000)

小儿腹股沟斜疝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发病率较高。该病的发病原因主要为小儿腹膜鞘突闭合不良,导致其腹腔中的内容物经腹股沟管向外凸起[1]。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腹股沟斜疝患儿。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腹腔镜技术的运用越来越广泛。本研究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下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的临床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腹股沟斜疝患儿240例作为研究对象,男202例,女38例;年龄1~12岁,平均(4.06±1.12)岁;病程2~18个月,平均(5.26±1.41)个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12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行传统开放式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给予患儿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并帮助其平卧于手术床上。完成常规消毒铺巾操作后,在患儿下腹部做一2 cm左右的切口,逐层切开皮肤并找到疝环位置,细致观察疝环的形态,明确输精管与精索的位置与走向;切开患儿疝囊并视其实际大小行横断或剥离操作,游离疝囊至高位,双层缝合鞘状突或疝囊,并逐层缝合皮下切口。

试验组行经脐单孔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麻醉方式与对照组相同。协助患儿取平卧位,完成常规消毒铺巾操作后,于患儿脐下做一5 mm左右的切口;利用气腹针建立人工气腹,提起患儿腹壁并向患儿腹腔中缓慢插入5 mm穿刺器,维持腹内压在8 mmHg(1 mmHg=0.133 kPa)左右;置入腹腔镜,观察患儿腹腔及腹腔双侧内环口状况,检查是否存在对侧隐性疝,于内环口体表投影处切开1 mm,在患儿腹膜外间隙缓慢刺入带有1-0可吸收缝线的活动拉钩,遵循患儿内环口腹膜外路径行潜行刺针,在腹腔镜引导下避开输精管或腹壁下血管、圆韧带,松脱可吸收缝线后将活动拉钩缓慢退出至患儿腹膜外内环的另一侧,潜行直至到达可吸收缝线处,拔出可吸收缝线与活动拉钩,当患儿疝囊中气体排尽后对可吸收缝线行打结操作并埋藏于患儿皮下,关闭内环口,再用带有可吸收缝线的活动拉钩在内环口外侧下方刺入腹腔穿透脐外侧韧带,松脱可吸收缝线后将活动拉钩缓慢退出至皮下,然后将活动拉钩在内环口外侧上方刺入腹腔,将可吸收缝线拉出打结于皮下,使脐外侧韧带覆盖内环口起到加强作用。在腹腔镜帮助下细致检查患儿内环口,确保其完全关闭后退出腹腔镜并缝合切口。

1.3 临床评价

比较两组各项围手术期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围手术期指标包括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包括切口下出血、切口下线结反应、阴囊水肿、皮下水肿。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试验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s)

表1 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s)

组别 例数 切口长度(cm)手术时间(min) 住院时间(d)对照组 120 2.0±0.3 22.0±6.3 6.0±1.0试验组 120 0.5±0.2 10.0±4.3 2.5±0.5 t 18.6052 7.0357 14.0000 P 0.0000 0.0000 0.0000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3 讨论

腹股沟斜疝患儿若治疗不及时很有可能出现肠梗阻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儿正常的生长发育[2]。通常,年龄6个月以下患儿的腹膜鞘状突可自行闭合,具有较高自愈率,但当患儿年龄超过1岁时,其自愈可能性会逐渐降低,临床上多采用手术治疗[3]。

随着患儿年龄的增长,其各组织器官会日渐成熟,腹股沟区的肌肉也会逐渐增强,因此仅需对腹股沟斜疝患儿的内环口进行高位结扎即可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4]。但传统的开放式疝囊高位结扎术需逐层解剖患儿的腹股沟管,易损伤其腹股沟管的生理结构,导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增加,影响治疗效果[5]。

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吴诗安[6]的研究结果相似。说明相较于传统开放式疝囊高位结扎术,经脐单孔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疗效更加显著,具有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手术切口小、安全性高、患儿恢复较快等优点。

综上所述,与传统开放式疝囊高位结扎术相比,经脐单孔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可有效缩短腹股沟斜疝患儿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手术切口更小,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猜你喜欢

内环结扎术缝线
腹腔镜下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鞘膜积液
剖腹产横切口两种缝线缝合的对比探讨
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联合改良B-Lynch缝合术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效果观察
外科缝线标准中线径问题的研究
单孔腹腔镜治疗儿童巨大腹股沟斜疝
输精管结扎术后中远期对附睾、睾丸影响的超声观察
经脐两孔法腹腔镜腹股沟疝内环高位结扎加脐外侧襞加强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附108例报告)
经脐微型腹腔镜内环高位结扎术联合包皮环套术的临床应用
缝线抗议
锯齿状缝线皮下埋置面部提升术临床应用(附1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