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麻醉准备室在“三位一体”流程化管理中的运行效果

2019-03-02郁慧婷贺艳周縯

医疗装备 2019年3期
关键词:入室三位一体手术室

郁慧婷,贺艳,周縯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人民医院手术室 (江苏无锡 214023)

随着外科手术技术和麻醉医学的飞速发展,手术量不断攀升。如何使手术室高效运转,缩短手术连台时间,优化麻醉手术流程,使医院效率与效益最大化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我院手术室运用当前医院管理新理念,启用麻醉准备室,提出了麻醉准备室-手术室-麻醉恢复室“三位一体”流程化管理,制定了相关运行流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是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手术室护士56名,麻醉护士14名,2 017年住院手术量36 000余台,日均手术量140余台。2007年搬入新大楼后设有麻醉恢复室,承担术后患者的麻醉苏醒与监护工作。2017年7月开设麻醉准备室,设有床位6~8张,承担连台手术患者的术前麻醉准备工作。

1.2 方法

1.2.1 “三位一体”管理模式

我院手术室应用“三位一体”[1]的管理模式,由麻醉科主任和手术室护士长共同领导。准备室和恢复室为1个护理单元,手术室为1个单元,由分管护士长进行日常管理,制定各自相应的职责、制度、流程、应急预案等规章制度,两个单元加强沟通,密切配合,旨在优化手术连台流程,提高手术开台效率。

1.2.2 麻醉准备室管理与培训

(1)麻醉准备室紧邻麻醉恢复室,内有麻醉机1台,心电监护仪5台,护理治疗车1台,麻醉抢救车1台,除颤仪1台,B超检查仪1台,墙上设有中心供氧和中心吸引管道。(2)麻醉准备室周一至周五8:00~17:00常规开放,由麻醉住院总负责每日的人员安排,负责当天所有入室连台手术患者的术前准备工作。(3)麻醉准备室的麻醉护士按照“三位一体”管理和培训模式,进行相关职责制度、感控制度、无菌技术、静疗技术规范、预防性抗生素使用、麻醉准备操作配合、工作流程以及麻醉药品管理规定、药理作用和不良反应、麻醉并发症观察和处理方法、麻醉深度监测等方面的培训,要求制定规范化培训计划和考核要求,合格者上岗,不合格者再培训。

1.2.3 麻醉准备室准入标准

高龄、婴幼儿、危重、复杂大手术以及其他特殊病情的手术患者尽量安排在第1台手术,不进入麻醉准备室。特殊感染手术、日间手术和局部麻醉手术患者不纳入准入标准。已建立静脉通路的连台手术患者直接进入手术间,其他需进行麻醉前准备工作的手术患者提前进入准备室准备。入室时间由手术间麻醉医师、手术医师、巡回护士共同预估:需进行外周静脉置管或需使用术前抗生素的手术提前30 min接患者;需进行中心静脉置管或有创动脉穿刺置管的手术患者提前60 min接患者;需进行区域神经阻滞麻醉的提前60 min接患者。

1.2.4 麻醉准备室工作流程

(1)麻醉护士上班后首先进行常规麻醉药品、急救药品、急救设备以及无菌物品的检查和登记,做好患者入室后的各项准备工作。(2)患者入室后当班麻醉护士进行安全核查,登记患者入室信息,监测基本生命体征,开放外周静脉通路,扫描使用术前抗生素。(3)当班麻醉医师对手术患者进行麻醉风险再评估,进行中心静脉置管和有创动脉穿刺置管操作。部分患者需完成区域神经阻滞麻醉。(4)手术间巡回护士、手术医师和麻醉医师在上一台手术结束后进入麻醉准备室与麻醉医师、护士交接连台手术患者信息,包括各类管道情况,共同核查后在《手术安全核查单》上麻醉前核查一栏分别签字。手术间自净15~20 min[2]后进入手术间开始手术。

1.3 临床评价

(1)比较2017年7-12月与2016年7-12月连台手术患者从入室到麻醉开始用时和入室到手术开始(以划皮为准)用时。(2)将在手术室工作满2年以上有资质担任巡回护士的人员设定为手术护士组,将在手术室工作满10年以上被安排进入麻醉准备室的高年资麻醉护士设定为麻醉护士组,比较两组2017年7-12月外周静脉置管穿刺成功率(以一次性穿刺成功为准)。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不同时间连台手术患者从入室到麻醉开始和入室到手术开始的时间比较

2017年7-12月连台手术患者入室到麻醉开始时间、入室到手术开始时间均短于2016年7-12月连台手术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时间连台手术患者从入室到麻醉开始和入室到手术开始的时间比较(±s)

表1 不同时间连台手术患者从入室到麻醉开始和入室到手术开始的时间比较(±s)

入室到手术开始时间(min)2016年7—12月 17 662 21.35±8.35 34.14±7.73 2017年7—12月 19 500 7.77±3.16 10.80±4.29 t 23.15 69.64 P 0.00 0.00时间 例数 入室到麻醉开始时间(min)

2.2 手术护士组与麻醉护士组外周静脉置管穿刺成功率比较

手术护士组外周静脉置管穿刺成功2 129例(90.25%),麻醉护士组外周静脉置管穿刺成功1 872例(96.59%),麻醉护士组外周静脉置管成功率高于手术护士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77,P=0.00<0.05)。

3 讨论

麻醉科手术室“三位一体”流程化管理模式的启用使得其运行更具高效性,实现了无缝隙连接流程的优化。但在管理中应全面充分评估一些风险隐患,做到安全规避。现将麻醉准备室启用后的优势与问题讨论如下。

3.1 手术量与工作量情况

我院2017年7—12月手术总量19 500台,2016年7—12月手术总量17 662台,同比增加10.41%;共接待麻醉前准备的手术患者3 675例次,完成外周浅静脉置管1 938余例次,术前抗生素使用1 386 余例次,中心静脉置管约831例次,有创动脉穿刺置管约798例次,神经阻滞麻醉约254例次,完成难置管患者在B超定位下深静脉和动脉置管约161例次。

3.2 空间与时间效率

手术室“三位一体”管理中,充分利用准备室和复苏室的功能,将患者术前准备和术后苏醒工作挪出了手术间,缩短了患者在手术间的停留时间,加快了手术周转率[3],同时也提高了手术间的利用率。

3.3 术前抗生素规范使用

根据原卫生部颁发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4]、《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指南》[5]规范术前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近年来大多数专家认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使用在术前0.5~1.0 h是最理想的给药时机。然而有报道指出,麻醉诱导药物与抗生素同时输入易引起单纯性皮肤症状、支气管痉挛、低血压休克、抽搐、类过敏反应、肌松时间延长等不良反应[6],对准确掌握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时机[7]提出了挑战。准备室的设立正好解决了这一难题,患者在准备室进行术前准备和等待的同时,可以有充分的时间使用抗生素,由于抗生素溶媒是100 ml,按照60~80 滴/min的滴注速度,20 min即可滴完,转入手术室后,83.58%的患者已用完术前抗生素,可进行麻醉诱导。

3.4 置管成功率

2017年7—12月,首台手术患者直接进入手术间由手术护士负责外周静脉穿刺置管,由于手术组护士年资有高低,穿刺技术有差别,加之术前配合事项多,穿刺准备仓促,易导致置管失败。患者进入准备室后,由高年资麻醉组护士统一进行外周静脉置管,每日重复相对单一的操作使得穿刺技术愈加娴熟,外周静脉置管穿刺成功率提高。准备室安排有2~3名麻醉医师共同组成中心静脉和有创动脉穿刺置管小组,共同评估手术患者血管穿刺条件,互相配合完成穿刺置管,对于难置管型的血管借助B超定位辅助穿刺,提高了中心静脉和有创动脉穿刺置管成功率。

3.5 “三位一体”快通道建立

准备室的开放配合手术室和恢复室,形成一条手术快通道,使得手术室的高效运作更为流畅,也为患者提供了更系统、优质、安全的保障。在快通道建立的同时,需要医护人员在每个环节都做到沟通协调与团结协作。在准备室启用初期,连台手术医师或提前或延迟进入手术室。还有因为时间预估不准确导致早接或晚接患者,病房护士术前准备不充分导致接患者时间延长,以及手术患者置管困难、手术专用电梯和手术室工人等方面因素,均会造成手术接台衔接出现问题。故需要手术间巡回护士和麻醉医师做到准确评估时间和各项因素,各环节互相沟通协调到位,使入室总时间缩短,达到缩短接台手术时间的效果。准备室还需要不断反馈总结,使之完善一套更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工作流程。

3.6 认识并规避安全隐患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交接班制度。从患者入室到手术完成,经过了数道交接程序,必须在每一环节都做到层层把关。患者进入准备室时,当班的麻醉护士与麻醉医师必须仔细核查患者各项信息,正确悬挂手术间信息牌。与手术间人员严格交接,防止接错患者进错手术间。(2)了解和掌握患者特殊情况。手术间麻醉师和巡回护士对患者进行了术前访视,对患者情况比较了解,而准备室的麻醉医师和护士未参与术前访视,对患者情况不了解,细节的病情观察不够,加之准备室的患者较多,存在潜在的不安全因素。要求加强手术间与准备室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特殊情况及早告知,规避安全隐患。(3)提高病情观察和应急处理能力。准备室6~8张床位,在接台手术高峰时段甚至突破8例患者,要求准备室人员加强巡视,密切观察患者特殊意外状况的发生或病情突变,做到及早发现、及时处理。准备室各类急救仪器、器械、药品、物品定期检查,时刻处于完好备用状态,了解抢救设备的功能,并能熟练地应用。(4)感控制度和标准预防的执行。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严格落实手卫生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等感控制度。同时做好标准预防。要求准备室医师和护士也要关注手术通知单上阳性感染警示标记,按规范进行物品、器械准备和终末处理。准备室的开放大大缩短了连台手术衔接时间,有研究表明,百级层流手术间在层流正常运行中手术接台时无需自净[8],但非百级手术间要求在两台手术之间有足够的自净时间,保障患者的手术安全。

麻醉准备室的临床应用开启了手术室“三位一体”流程化管理模式,实践证明该模式具有实用性和高效性,保障了患者的安全,还可对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产生重要影响,但在今后的工作中还需进一步改进,使其更科学与规范。

猜你喜欢

入室三位一体手术室
入室盗窃案
入室盗窃案
疑点重重
入室盗窃案
手术室优质管理在提高手术室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作用
手术室专用颈肩保护罩的设计与应用
基于“三位一体”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途径研究
论“有趣、有用、有效”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在商务礼仪课程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