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旅游管理专业评估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2019-03-01李景初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9年1期
关键词:旅游管理对策

李景初

[摘 要] 专业评估进一步加强了高校专业建设,优化了专业结构,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本专业对本次专业数据填报工作认真梳理和总结,一方面是为了促进本专业的持续改进与建设发展,另一方面抛砖引玉,为未来要进行评估的专业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 旅游管理;专业评估;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9) 01-0022-02

一 旅游管理专业的优势、短板和不足

(一)评估中本专业所具有的优势

第一,旅游管理学专业经过十几年的励精图治和办學积淀,依托郑州大学的专业和学科发展优势,以旅游管理专业系列课程为建设平台,逐渐形成了校级精品课、校级重点专业、校级重点学科,校级教学团队、省级品牌专业和省级特色专业为主体的学科——专业——课程建设体系,经过多年发展逐渐形成省内有一定影响力的特色专业。

第二,培养方案中培养目标、规格、专业定位、课程设置等要素之间的匹配程度较高,毕业生知识、能力、素质与培养目标的吻合程度也比较高;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的吻合程度较好,学生必修的总学时及各课群(或模块)的必修学时比例,理论课与实践课的学时比例,毕业论文(设计)环节周数,课程时序关系等都较为合理。课程设置对培养计划中的知识、能力和素质需求有较高支持。教学计划中专业主干课程和主要专业课程对知识和能力需求的支持程度也较高。

第三,质量保障体系完善。教学质量监控的机制及教学各个环节的质量监控措施比较齐全,涵盖教学的各个环节、有多角度的评价,质量评价措施及实施情况较好。

(二)评估中本专业存在的短板与不足

第一,还存在个别课程教学大纲不完善。课程体系和教学大纲仍需要与时俱进,根据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结合市场和企业的需求,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完善与修订。专业课程中特别是全英课程或双语课程的教学大纲与其他课程相比不规范,教学大纲的内容也不完整,如《旅游英语》《世界旅游地理》和《客源国概况》。

第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具体措施与实施效果,以及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改革措施与实施效果中外籍老师专业人员偏少,中方教师及学生的国际性培训与交流不足。

第三,专业师生比较高,专业师资队伍中高职称和高学历的比例偏低,高层次教师为零。具有行业经历专任教师比例也偏低;近四年教师发表学术论文数量较小,引用情况更是不容乐观;教师主持科研及获得科研奖励方面以及主持省级以上教学工程项目,获省级以上本科教学成果奖等方面仍需突破与提升,加强科研工作,围绕专业发展的需要,整合相关专业的学术力量,形成一个实力较强的学术团体与科研团队,力争取得有影响力的学术成果。

第四,学生科研能力较弱,在学生发表论文方面仍需突破。今后,我们除了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也需要鼓励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力求在相关学术期刊发表论文等成果。

第五,教师职称结构需要进一步提升,目前教研室专职教师中副高级以上职称的人数偏少,教师结构有问题,老中青不搭配,学历结构不合理,博士学历人数偏少,获得国外博士学位的更少。

二 改进措施及专业建设发展建议

针对专业旅游管理的专业优势和存在的不足之处,我们认真梳理,提出以下几点改进措施及发展建议。

1 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

以“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创新能力”培养为指导思想,进一步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对各课程学时进行优化配置,形成符合本专业人才培养特点的、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本学科(专业)现有基础、在省内同类学科中所处地位、未来发展趋势等,明确学科(专业)建设与发展的方向和重点,组建学术梯队,建立与学科建设和发展相协调的、有特色的课程体系、教材体系。

2 专业的结构优化应落实到课程结构和内容的优化上

首先,在进行教学改革和课程体系优化上突出我们学校的国际化特色,可以多开选修课,开拓学生的知识面,使之具有国际化的视野。其次,课程建设上与市场发展接轨,要“接地气”,增加热点行业方面的课程,这些课程对学生从事各种行业的经营管理都会有帮助。再次,可增加实践课程,与企业对接,通过实习、参观、交流增加我们学生的实践能力,积累实践经验。此外,修订教学大纲时,除保证合理的开设先后顺序,注意避免各课程内容上的相互重叠,或妥善处理一些课程内容的重叠问题外,还需要结合市场时代特征,突出其前沿性、时效性。

3 教学方法应结合专业特点及其定位

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改革传统教学方式,继续提高多媒体教学和案例实践教学的比例,有条件的单班课程,可以尝试翻转课堂,沉浸式教学方法,增加泛雅平台的使用率,从而提高上课效率。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形式多样的营销实践,加强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旅游管理专业注重以行动为导向,以实操为手段,以动手能力的提高为目标,通过在课堂进行案例分析及参与实际项目的策划,让学生参与沟通,动脑动手,使得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掌握了理论知识,也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课程特点,专业任课老师组建学生团队,每组同学人数大概在6名左右,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模拟市场实战。可以选择任意产品,面对特定的消费群体,采用任何方式使对方接受自己的产品。而成绩考核分为几方面,比如团队合作,人员表现,现场互动,突发情况处理能力,以及小组总结等。目前,旅游管理专业建立校外实习基地18个。

4 凝练学科发展方向,构建建设团队

在专业建设方面,根据学校发展状况,在办好旅游管理学校级精品课程的基础上,加强其他课程的质量。凝练学科发展方向,构建学科建设团队,进一步实现了专业的细分化特色。针对学科建设、专业建设以及课程建设之间的关系,我们组织相关老师并聘请相关专家召开小型座谈会,找到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浓缩提炼了旅游管理学科的商务策划管理和品牌管理两个研究方向,成立了相应的学科建设团队,组建了相关学科建设团队成员,形成了人员结构合理的学科建设的梯队。

5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建设一支思想素质过硬、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合理、学历职称高、教学效果好及科研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的师资队伍;形成一支以专业带头人为龙头,以学术带头人为主体,以中青年学术骨干为支撑,结构合理,教学质量较高,具有稳定的研究方向和可持續发展能力的学术梯队;组建一支研究方向明确,人员稳定,竞争力强的学术团队;继续实行“以老带新”的传、帮、带制度,促进青年教师的健康成长。优化提升师资队伍建设,鼓励教师提高职称结构,主动走出去,到国内外高校进修学习,参加对专业发展有利的学术交流活动。希望学校能出台相关制度与措施,多引进外籍专业教师;鼓励教师和学生进行国际培训与国际交流。鼓励或要求专职教师多出科研成果,包括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教改论文,特别是省级及以上的科研项目。

6 在人才培养方面,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以培养方案的优化、教学内容和手段的丰富、实验室建设、实习基地建设等为基础,不断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讲授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学生在管理方法和实际工作技能等方面的训练,培养学生成为具有组织管理、决策、应变和处理人际关系等各方面能力的综合型人才。

7 在科学研究方面,继续加强各类科学研究工作

鼓励教师获得更多省级、市级等科研项目及奖项,力争发表和出版具有一定学术价值和一定影响力的论文、专著和教材。鼓励学生提高学术能力,在相关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教学及科研设施建设方面,力争建成能够很好满足教学、科研需求的设施。仪器设备分配需要学校和院里指定人员进行统一协调,关联性较强的专业在进行师资分配时最好根据所教授课程来进行分配,这样可以降低代课率。

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学向应用型转型,都促使学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我们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学生的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为中心,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完善学生的基本素质养成机制,深化创新创业教育,努力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我国及河南省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服务的复合型高级应用人才。

参考文献:

[1]覃业飞.一般本科院校如何开展专业评估工作——以桂林工学院为例[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版),2010(2):29-30.

[2]眭依凡.改进高校教学评估[J].求是,2010(15):52-53.

[3]王贵芬,程华东.浅谈高校优势学科与特色专业的培育——基于互动关系的视角[J].高等农业教育,2011(9):70-72.

[4]陈然,李大胜.以教学评估为核心构建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基于六西格玛管理理论与方法[J].高等农业教育,2013(3):81-84.

[5]陈永斌.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之困境与策略[J].中国高教研究,2014(11):38-42.

[6]潘懋元,王伟廉.高等教育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128.

(责任编辑:姜海晶)

猜你喜欢

旅游管理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一种旅游管理教学板的设计
旅游管理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研究
红色旅游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中管理问题研究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研究
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