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趣(下)

2019-03-01金鉴

北京纪事 2019年3期
关键词:画史中国书店瓦当

金鉴

新星文苑作品集《蕾》

《中國古代瓦当》

《鲁迅语录》红代会“人大三红”编印1968年北京

《蕾》

1996年我曾参加在东城图书馆举办的新星文学沙龙,那时在京城寻找文学土壤,这个文学社大多是鲁迅文学院的学生,来自京城不同行业不同职业的文学青年。我是在工人日报上看到这个文学社的报道,并给东城图书馆去了封信,半年以后才接到文学社负责人马大姐的回信。她热情鼓励我,让我将发表的作品寄给她,之后又发通知欢迎我参加文学社。第一次文学社举办的活动是在玉渊潭第10届樱花节,因为我不认识地方,马大姐让我当天上午9点在中央电视台对着玉渊潭的门口见面,马大姐手中拿着本“蕾”字的书,这本书是新星文学沙龙第一本文学社的作品集。如今将近20年过去了,现在想起来当时的情景,有点像地下党用书作为接头暗号的形式。那天我们在樱花树下围成圆圈,各自朗诵自己的作品之后,便讨论文学是什么的问题。张骥良的回答让我印象深刻,他说:文学是什么,它既不能吃又不能喝,但它却能使人心情汹涌澎湃、热血沸腾,它能让你永远沿着文学的奋斗目标走下去,让我们的人生因文学而放射异彩。

《中国古代瓦当》

我喜欢瓦当,写过多篇秦、汉代瓦当包括封泥的文章,更喜爱购买瓦当方面的书籍。一次与古垣同往劳动人民文化宫书市闲逛,古垣购到这本《中国古代瓦当》,我也很喜欢,古垣为了满足我,特意给我复印了一本。这本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以瓦当图录为主、文字为辅的书,是难得的专业工具书,有些瓦当图案曾作为我写文章的参考图录。遗憾的是,古垣——我最真挚的朋友如今已离我而去5年整,可恶的肝癌夺走了他的生命,令我痛苦了好久。如今见到他为我复印的这本《中国古代瓦当》,古垣的音容笑貌就浮现在眼前,它是我们友谊的见证,愿古垣一路走好!若干年以后,我们会在天国见面,再共同研讨我们喜爱的瓦当吧!

《鲁迅语录》

红代会中国人民大学三红编印,1968年

2016年10月6日十一假期我去海淀中国书店,见到一对老夫妻提着一书包书问收不收,大概有十几本,其中有“文革”中红塑料皮的《读报手册》《马恩列斯语录》及《鲁迅语录》,只是前两本的彩色相片被撕。那本较厚的《读报手册》前页倒是有两张毛主席彩色像,店员立马上网查阅这本彩页,得知原书本有16张彩页,其中有两张林彪像。因为只剩两张彩页,这本《读报手册》以10元被收下。后两本书那店员开始时说不要,老两口就把不要的这两本放到书包中。我于是问那位长者,《鲁迅语录》您多少钱卖我。他的老伴说您给两块钱吧!这样,我付了两元钱得到了这本书。该书的扉页内有“红代会中国人民大学三红编印1968年北京”的字样,我问长者:“您是人大的?”他们回答是。长者说家里还有本《毛主席手书选集》,我告诉长者:“您说的‘文革人大出版的《毛主席手书选集》书店标价400元。”长者说卖给书店就不值钱了,老伴附和着说:“那也比给收废品的好。”

我曾在潘家园用8元钱购买过一本《鲁迅诗注释》,是云南“文革”贵阳师院革委会政工组、贵阳三中革委会翻印的。而这本“文革”人大出版的,是我在中国书店截留的,以这种形式淘书还是第一次。

关于学者用书身后的事,除了著名学者捐赠国家以外,不少学者来不及处理一生用书便离世了,后代无继承学业的,这些宝贵的用书便被处理了,多是卖给中国书店,也有卖给书贩或是废品收购站的。一代学者一生孜孜以求、辛苦买来用于学术研究的积累就这样付之东流了,我以为该是学者一生的遗憾。

我在海淀中国书店见到过北大教授周一良(历史学家,主攻魏晋南北朝史)的书,那一时期,海淀中国书店有周一良铅笔签名的书不少,价位不菲,大多在玻璃柜里出售。在琉璃厂古籍书店见到过民族大学教授王钟翰(当代著名清史、满族史学家)用过的书,有先生的印章,特别是关于满族史料的书一本都在数百元。手抚先生的书,痛感身后凄凉(周、王都是上世纪30年代燕京大学毕业,曾得益于邓之诚教授栽培,1985年二人与邓嗣禹合著《邓之诚传》)。在潘家园见到《陕西画报》原主编梁济海先生(我国古代美术史研究家)的用书,书贩用几万元购得,多是绘画类书籍,也有历史方面的丛书,书贩将其中民国史学类丛书一套(数十本)就卖了3万元。那一时期他的摊位多有爱书人前往,《隋唐画史》《宋朝画史》《元代画史》《明清画史》《中国版画史》《中国漫画史》《中国壁画史》《画史丛书》《画论丛刊》等等诸多美术类书籍,每本都在数百元至一千数百元之间,令人眼花缭乱、爱不释手。我则购买了于安澜先生编有梁济海先生签名的《画品丛书》、沈子丞先生编《历代论画名著汇编》、王伯敏著《中国绘画史》。周一良、王钟翰先生的学术用书我只见到一小部分,而梁济海先生的书籍确实见到了大部分,从学者一生的贡献来讲,这些伴随着他们一生的好书该有个好的归宿,从淘书者的利益角度讲,又非常喜欢得到这些学者的藏书。

以上就是我淘书过程中与学者藏书擦身而过的点滴花絮。

喜欢淘书的目的在于读,读书使人睿智,视野开阔,使人的智慧得到升华。同样淘书过程中的趣事也能助兴,奔走于京城的潘家园、报国寺、书市与书摊,内中的趣味只有淘者才能领略它的趣味与真谛!愿与读者分享。

(编辑·宋冰华)

ice7051@sina.com

猜你喜欢

画史中国书店瓦当
瓦当
《林泉高致》的编撰特点与画史价值
庆祝中国书店建店70周年系列活动全面开启
印象·琉璃厂
方寸见佛韵——隋唐佛教瓦当浅析
“美不胜收”“值得珍视”
先秦时期“画史”考
知古鉴今
论汉代瓦当书法的气
解读黄公望《写山水诀》之山水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