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想瑞雪迎新及车位新政

2019-03-01易明

北京纪事 2019年3期
关键词:顺达停车位车位

易明

有时想什么没什么,比如今冬无雪。看2019年1月25日《北京晚报》上说:据市气象台统计,北京没有连续降水已超过50天,迟迟未到的初雪也已成为有纪录以来的第四晚。最晚是1983年至1984年的冬季,出现在2月11日;其次是2010年至2011年冬季的2月10日;第三是2013年至2014年冬季的2月7日。

不管怎么说,二月有雪应该是大概率,因为北京还没有出现过整个冬天没有雪的情况。一月是没得想了,因为专家以最新的气象资料判断,天气形势没有大的调整,以晴到多云为主。下雪要满足低温、充足的水气和天气系統的动力抬升这三个条件。今年北京的温度够低,但大气压变化莫测成了“拦路虎”,使得后两个条件真不给力。天地又干又冷,大人小孩感冒成了常态,盼着能下一场雪,痛痛快快,哪怕是小雪也行,二十四节气,乱了不行。忽然记起来,是不是2018年雪来得最迟,信息有点乱,网上查了一下,初雪是1月22日,而3月17日城区迎来了冬天正正经经的一场雪。

北京如果有雪,景色是很美。这地方的冬季有个说法,一般从10月26日开始,4月3日结束,长约161天(按平均气温低于10摄氏度计算)。 最低温度低于零下的天数有126天左右,但真正严寒的日子不多,主要在一月。2018年12月24日前后,天寒地冻有点意思,南郊观象台最低气温多在零下11℃左右。时隔个把月,“四九”出现罕见11.6℃,公园的玉兰花花蕾已经在暖阳下熠熠生辉。

有统计表明,北京初雪日期在11月26日前后,终于,3月19日左右,平均降雪日期约114天。年降雪日约9.5天,最多20天,最少4天。11月至4月上旬平均每月降雪1至2天。冬季,如果冷空气历经渤海湾入侵本市,低空转为偏东风时,一般均会有雨雪天,农谚云:“冬阴东风起,雪花满天飞。”另外,积雪多在12月16日前后出现。最早在11月9日,最迟在2月17日。积雪日数平均为15.6天,最多36天,最少4天。市区最大积雪深度曾经有过24厘米。1968年12月30日房山霞云岭积雪深度测到35厘米,过膝了。

若下雪,那京城内外银装素裹、分外妖娆。漫天飘絮,纷纷扬扬,红墙黄瓦、青松翠柏,落雪让人喜爱,心旷神怡。这时节如果到颐和园、圆明园、北海、景山、故宫游览,是一派梅雪争春。要登高远眺,大西山山峦叠嶂,千岩万壑。“云影尚连千嶂白,日华光映数峰青”。八达岭、慕田峪长城,应该就是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1月1日起,东城区、西城区和通州区率先启动路侧停车电子收费,这让我想起了一桩旧案。十几年前有个国有企业,北京公联安达停车管理有限公司,经营着至少二十几万个停车位,占到整个行业的20%~30%的份额。另外有一个民企——北京京恩顺达智能停车管理有限公司,掌控3万个有合法备案的路边停车位,占有60%以上的路边停车市场。案子并不复杂:2006年8月至2010年5月间,国企负责人在收了私企负责人200万元的贿赂以后,在原北京公联顺达公司股权改造过程中,同意将自持的56%的股权,全部转让给私企京恩顺达,原公联顺达这个国有控股的公司彻底民营化。该案的焦点,还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国有资产非法转让问题,公联安达转让的56%股权背后,是当年北京城八区近5万个路边停车位(备案与未备案的数量总和)的经营权归属。在机动车保有量已经达到500万辆的时候,全市公共停车位有74万余个。

纠结“停车难”应该是从那时候就开始的,路边停车位市场对于北京的上千家民营停车公司来说,是梦寐以求想吃的蛋糕,吃不上一块,吃一口也好。问题是这个市场一直被有些背景的“特殊公司”垄断把持着,非一般人可以涉足。

路边停车位属于典型的公共资源,其经营权应公开、公平分配,收益归全民所有。然而,当时北京大量的路边停车位,一开始就被无偿划给国有企业经营,没有权属使用期限,收费数额也是个秘密,股权几经变更,最后好处尽入私企囊中。路边停车位由民营经营,并未带来好的变化,尽管北京机动车已经是高速增长,停车费也大幅调高,但公司的年收入不过在7000万到1亿,利润最多时每年仅150万元。而政府财政从这块看得利也不明显,2009年财政全年收到停车费为3372万元,2010年反而更少,仅仅为2110万元,当年全市财政总收入是2000多亿元。

有业内人士为公联顺达公司算过一笔账:即便按其合法备案的总停车位3万个、每小时收费2元、白天80%的车位使用率、夜间50%的车位使用率来计算,其年总销售收入最保守估计应在2亿元以上。而近两年,随着停车位价格上涨,其总收入至少在5亿元以上。如果加上该公司未经备案的大量私画线的停车位,巨额的停车费,究竟进了谁的腰包?如此大量的公共资源收益流失谁应该担责?看起来这确确实实是一个混沌的江湖,充满了真实的谎言和幕后的利益。

2011年前后的北京,为解决主城区的交通拥堵状况,对三环和五环以内的停车费实施新的收费标准。三环以内的一类地区的停车位每天35元,二类地区每天15元,三类地区每天3.6元。估算一下,北京市东城、西城所在的区域全部在三环路以内,因此属于一类地区,光这两个城区的路边停车位需缴纳的占道费每年就超过1.8亿元,这在谁看都是一个香饽饽。路边停车要多乱有多乱,黑停车场暴利惊人,画个线,立个牌,就能收费,而一些所谓正规停车公司也擅自扩容,私画黑停车位收费。还有一些拿到了经营权就采取粗放式转包管理,只收取高额的管理费。公联安达公司最常见的做法,就是按地段和车位划分停车场,然后以一定金额将它们转包给社会公司或个人,这些人再进行转包或雇人进行日常管理,而这些管理员通常是身份复杂的人及退休的老人,这些人或素质低下或精力不济。转包的好处是公司几乎没有人员成本费用,反过来这些看停车场的人收费积极性特别高。坏处是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难免自行其是,更疏于对停车的安全服务。

京联顺达,这家能量很大的私营公司上面的关联公司——京恩公司,还做了一件貌似高科技和时尚的玩意儿——停车计费咪表。北京1998年启动停车咪表管理系统建设,京恩公司(全称北京京恩新技术有限公司)拿到了负责停车咪表的研究和开发,很快就完成了集中式停车咪表SF—03的研制,并于1999年2月通过了北京市科委的成果鉴定,开始批量生产。之后北京市安装的咪表多数是京恩公司生产,最初海外咪表的引进也由该公司全权负责。1999年4月1日,经有关政府部门勘察,确定分两批在朝内大街、东四北大街等20条街道5720个车位,安装150台咪表。2004年4月,有关政府部门批复公联顺达公司,在北京市朝阳、东城等五区124条路段,安装6093台咪表。2009年5月,在西城、海淀等区的主要街道安装1000台咪表。当年北京全市8000台咪表中,只有不到1000台是另一家叫华普的公司安装的,其余的安装、调试维修,基本上由京恩公司垄断。

所谓“咪表”,即电子计时表。咪表采取计时刷卡收费方式,能够替代人工作业,提示车主在占用道路停放时,有时间观念和缴费意识,可以减少机动车对车位的占用,提高道路通行效率。问题是在后来的十几年间,实际情况是95%的咪表处于闲置甚至废弃状态。央视《经济信息联播》曾经报道,北京的咪表安装6000多个,投入使用仅300个。有记者网络搜索了一下咪表,上万条消息,几乎都是负面新闻。很多市民不知咪表为何物,而那些了解关心这些的业内人士,对公共资源的惊人浪费只有痛心,这个在西方风靡了70年的时髦玩意儿,在国内的大城市落个水土不服。

根据北京市最新的道路停车电子收费改革方案,今年元旦,东城、西城和通州启动路侧停车电子收费,共计166条道路,13644个白实线道路停车位。6天内,3个区电子收费总量达到18.5萬次,平均停车时长达到122分钟。电子收费方便驾驶员核准停车起止时刻,减少人力成本,基本解决了政出多门和乱收费问题。市交通委表示,今年7月,电子路侧收费将覆盖城六区。同时,本市将加大违法停车执法巡查力度,规范非机动车交通秩序,严格查处闯红灯、逆行等违规行为。本市提出试用“复合型”灯杆。在路灯灯杆上增加电子扫描设备、电子眼监控设备,在实现电子收费的同时,监督停车。还有挺重要的一条,2019年北京机动车保有量将控制在620万辆左右。

(编辑·刘颖)

514984730@qq.com

猜你喜欢

顺达停车位车位
奥润顺达集团
为了车位我选择了环保出行
蹲守停车位
我自己找到一个
车位上的数
地下停车位不动产登记探析
开车出行的你,今天找到停车位了吗?
一个车位,只停一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