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方的天、北京的戏、澳洲的房价

2019-03-01潘钦楠

北京纪事 2019年3期
关键词:闹剧戏台房价

潘钦楠

南方的天,“熊孩子”的脸

从悉尼回到国内,因为各种各样的事情打岔,居然没有好好在北京待着。当北方人厚毛衣、羽绒服“招呼”着,在外面站会儿就冻得瑟瑟发抖的时候,我几乎都是在南方,穿着单衣满街溜达……

俗话说“六月的天,孩子的脸”,形容天气阴晴不定,说变就变,我觉得南方的天更是“熊孩子”的脸。在南方,“四季如春”我没体会着,反倒是一天之内就经历了四季轮回。早上飘着小雨,大家都裹着风衣外套;到了中午,天气放晴,太阳一出,温度就上来了;太阳下山,气温仿佛又回到了冬天。在我看来,南方的天儿可以说是“四季不分”,有太阳的日子就能叫“夏天”——哪怕深冬,只要有太阳,街道上就能看见穿短袖、短裤的人。

虽然南方天气有点意思,但是回到北京再次感受到雾霾和干冷,这熟悉的味道,让我觉得浑身都舒服了。

压轴大戏,五味杂陈

刚刚看了北京喜剧院年前的压轴大戏《戏台》,回家后本准备睡了,辗转反侧还是拿来电脑,任思绪在键盘上飞扬。

这出戏是民国的故事。以我对民国历史的粗浅理解,只能说出军阀割据、兵荒马乱这类形容词儿。当年,五庆班进京,本想仗着黑脸名角金啸天在京城大赚一笔,侯班主和德祥大戏院的吴经理,却被一连串的意外搞得心力交瘁,却又恰巧赶上“意外之外”,逃过了几劫……一出闹剧,几个人物,你来我往,看得我全神贯注。彩儿一个接一个,笑点一出接一出,不笑都不行,因为有“大腕儿”陈佩斯和杨立新。

在澳洲工地“搬砖”

我不太常进剧场,更不敢说自己有藝术细胞,但仔细咂摸这出话剧,还是觉得有点五味杂陈。老北京城,一家有点儿历史的戏院,开场前会拜祖师爷,偶尔会请点角儿,老老实实的靠“开口”本事吃饭,是得有几分骨子、傲气、艺德、人品的。奈何当时的社会环境不安稳,军阀混战之际,“皇帝轮流做,今天到我家”,而艺人想要夹缝中生存,只能妥协——得失去对“衣食父母”的诚信,得丢下架子与自尊,得把祖宗留下的好端端的戏本改得面目全非……《戏台》是出寓言,能把这么多无奈、心酸演出来,也算是达到初衷了吧。

然而看了之后还是会不过瘾,仔细回味总觉得这戏的局限性还是很多。

首先,我感觉这出戏中的偶然性太多了。当然,戏剧作品需要偶然,甚至就连真实的历史都不能说完全没有任何“偶然”推动——无巧不成书嘛。一场剧,本就是要有各种冲突,不过我感觉这场剧的“因果”有点多了——当戏剧巧合有些泛滥了,就会感觉没那么真实。在我看来,这些人物的出现总是带着明显的设计性,这些离奇、巧合推动了戏剧,也让整场戏向前。但整体看下来,却又觉得缺了点儿味道,让人有那么点儿眼花缭乱,每一个转折都在意料之中,但又没有足够的惊喜。

其次,我感觉这部戏走的有点儿“着急”。一场戏,一个故事,这个戏太 “戏剧”了。整部剧安排了不少冲突——请来角儿和角儿不能登场的矛盾、卖出的票和退票的矛盾、大帅和地头蛇的矛盾、不懂戏的大帅和专业戏班的矛盾、悄悄溜出的六姨太和严密监视的大帅府兵的矛盾、专业演员和票友的矛盾、演员的操守和生死攸关的矛盾……虽然,客观事实是,这些矛盾在当时的社会都会存在,但是都在那一天,集中在一个戏班、一场演出,就有那么点儿“满溢”了。

虽然有一些不尽如我意的地方,但这出戏看下来,还是给我留下了不少惊喜。这是一场“演员撑起戏”的演出。主要演员都是老戏骨,表演特别到位,台上的京剧演员也真的“有货”——虽然我不敢说自己能听懂京剧,权当“外行看热闹”呗。

话剧中的一些幽默、讽刺的台词,用得很到位。我想,说不定以后就能流行起来呢。比如“穷吃穷喝穷看戏”“你们都是我的祖宗”“难怪虞姬会自杀”……这些不经意穿插的话语,让整场剧增色不少。

最后场景的切换,由后台转向前台也真的很巧妙——戏里戏外都是人生。亚里士多德在其戏剧理论著作《诗学》中谈到悲剧的特点,在说到悲剧人物的时候,他提出:“喜剧总是倾向于表现比今天的人差的人,而悲剧则倾向于表现比今天的人好的人。”《戏台》是一部出色的喜剧,因为它有一个悲剧的内核。喜剧和闹剧终究是不同的。喜剧是有张有弛的,闹剧却是除了人生的荒诞感,其他一无所有。《戏台》的结尾处理是以一个“静场”,加上所有人物重新上场作为结束的。静场给人的感觉有点像中国传统山水画里的“留白”。在一场闹剧之后,人物出现了很长时间的“思想”停滞,虽然这是段空白,没有台词,没有动作,但一束追光已道尽一切。后来所有人物上场,背对着观众,此时戏中的人物已经毫无立场和对错的差别了,大家都像脱去了衣冠,如婴儿一样坦诚相待。这个“事件”似乎是黄粱一梦,死去的人,被打的人,受屈辱的人……在历史的车轮下都被碾碎了,不复存在。

澳洲房价,“跳水”狂跌

洋洋洒洒地写了这么多,可我真的是外行——权当看热闹就行了,都是自己的浅薄见解。最近还有个“热闹”让我看得津津有味儿——隔着大海大洋看过去,新年过了没几天,澳洲的房价“哗啦啦”地狂跌,甚至可以说是有点“吓人”。

打个比方说,一份牛油果烤土司早餐价值20元,悉尼的内西区和一些稍远地区的房价,正以每小时这样一份早餐钱的价格狂跌。根据澳大利亚权威房产网站Realstate最新的报告显示,在过去的一年里,部分地区的房屋中位价下跌了约20万澳币,相当于每天跌500澳币以上,也就是每小时跌20澳币。澳大利亚地产分析机构CoreLogic的一项分析数据显示,去年沿海郊区的房价跌幅最大。该地区的房价每天损失约1300澳币。近郊的房价也以类似的速度下跌,每天下跌约1100澳币。内西市区的房价,全年总计下跌约36.2万澳币,平均每天下跌993澳币。将心比心,任谁一下子拿这么多钱出来都费劲,更别提每天损失这么多钱了……我感觉房主的心在滴血。地产专家表示,出现这个现象的原因是,由于这些地区的房屋建造率高,买房者有了更多的选择,所以该地区房价降幅比悉尼其他地区高得多。CoreLogic的分析师还说,是由于贷款申请不易,购房投资者的需求减弱,同时也削弱了购房者之间的竞争。

猜你喜欢

闹剧戏台房价
雍和宫戏台及其献戏活动考略
潮细胞
戏台送到家门口
狸猫戏台
两大手段!深圳土地“扩权”定了,房价还会再涨?
风油精引发的闹剧
防范未然 “稳房价”更要“稳房租”
一出小闹剧
去库存的根本途径还在于降房价
2016房价“涨”声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