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站台泪痕多
2019-03-01周振清
周振清
站台送别
刚有记忆那年,也就四五岁吧,父母带我去火车站送别两位远行的亲友,那是我第一次走进北京前门老火车站,也是头一回看到站台和火车。
我看到站台上的许多人不知为什么都在小声地哭。过了一会儿,开车铃响了,哭声立时大了起来,等到火车头一声长鸣之后,车上车下的许多人竟开始放声大哭。这时,火车开动了,哭声更大了。送行的人们跟着火车在站台上一边走,一边哭,火车更快了,人们就一边快跑一边大哭。当我看到母亲也在哭时,自己也禁不住,“哇”地一声大哭起来……
那年,不是1937年,就是1938年。
当时,全国人口4.75亿,国弱民穷,交通不发达,通信设备落后,普通百姓有亲友远去,无异于生离死别!
1950年,我17岁,在北京铁路公安段警卫通信班工作。那年,北京、莫斯科间的1次、2次国际列车正式开行。
老北京站一站台中间有一个贵宾室,我们班在那里有一个固定岗哨。每逢1次开行时,我们就会看到满站台的苏联大哥和大嫂们。他们大多是丈夫送别妻子回国的。开车铃响后,他们不哭,只见那些成双成对的夫妻、恋人,立即紧紧拥抱着亲吻。那是我生来第一次看到男人和女人在公众场合下,旁若无人地如此亲密。苏联大哥终究是“爷们儿”,大多都能忍住,而那些苏联女士就不行了,一个个都是一边擦着泪水、红着眼圈,一步三回头地走进车厢……
1956年,我23岁。全国治安形势基本好转,大批公安人员转业,我被调去北京铁路局管辖的张家口铁路分局。
离京那天,一位邻家女孩到车站为我送行。依然是前门老火车站,依然是第一站台。依然是响起了开车铃声,我做了一个假装抹眼泪的顽皮动作,她被逗笑了,但她那双大眼睛里饱含着的泪水,一下涌了出来……
在张家口铁路地区工作26年后,北京铁路局《京铁工人》报社把我调去担任编辑、记者。
20世纪80年代,太原铁路局一度并入北京局,大同、太原、临汾三个分局隶属北京局管辖。当时北京、兰州间的43/44次特快列车是由大同列车段京兰车队值乘的。每次出乘,他们都是先由大同96次到達北京。第二天,96次车底改为43次,再由他们值乘开往兰州。44次由兰州返京后,再变车次95次值乘回大同才能“下班”。所以,拥有400多名乘务员的京兰车队每次出乘需4天5夜,途中两次经过家门(大同)“而不能入”。故此,大同站台上的泪水就格外多了。
送别
站台送别
当时的京兰车队女性占一半,其中不少人都是母亲了。
不知有多少次,一些年轻母亲出乘时,孩子正发着高烧,第二天,当她们值乘的43次经过大同站时,能不牵肠挂肚地惦记孩子吗?孩子的病是更重了?还是好些了?
如果孩子的烧退了,家人都会赶在43次到达大同之前,把孩子抱来站台上,好让母亲利用这几分钟停车时间,亲手摸摸、看看、抱抱她们的宝宝,然后放心地跑车去。孩子一见妈,就会大哭起来。
“好宝宝,不要哭,等妈妈回来,给宝宝买一个大熊猫。”
“宝宝不要大……熊猫,我……要……妈妈……”
孩子一边哭着,两只小手紧搂着妈妈的脖子。
不知多少次,妈妈和宝宝的泪水,一同滴在站台上。
每当43次、44次到达大同时,乘务员们都会收到亲人们从家里送来的许多情、许多爱:
盛夏,年老的父亲可能给女儿送来一饭盒凉粉,妻子可能给丈夫送来一个冰镇西瓜……
严冬,母亲可能给儿子送来一碗刚煮好的稀粥,老公可能给媳妇送来一盒新炒的好菜……
京兰车队中有不少夫妻或恋人,分在不同的班组中。每天这一对列车,能在中途的一个小站上有一两秒钟的短暂相会。这个小站就是地处沙海的“迎水桥”。
那时,这里还是单线,44次先到迎水桥停车等会儿43次,43次在这里通过不停车。凡有夫妻、恋人值乘在当日这两趟列车上,先到的亲人就会早早等在站台上,以便从飞快通过的43次的某个车厢窗口处找到自己亲人的身影:一个招手、一个笑脸、一声呼唤,都会给双方带来莫大的慰藉……
后来,他们就把迎水桥改叫“迎亲桥”。
这个地处腾格里沙漠中的小站站台上,不知曾经留下过多少亲人的幸福泪花!
“文革”期间,上海北火车站站台上。一位担任中学教师的父亲,带着小儿子来为即将上山下乡的大女儿送行。当时上海市的政策是一个家庭如有一名子女上山下乡,另一名子女就可以留城并安排工作。这位姐姐就是为了让弟弟能留在父母身边,自己才去下乡的。列车快开了,父亲让小儿子向姐姐鞠个躬,谢谢姐姐……
送别退伍军人
一位摄影师抓拍了这张珍贵的照片。
我每每在那本叫作《读者欣赏》的杂志上欣赏这幅作品时,心里总是酸酸的:当列车远去时,这对父子能不把泪水留在站台上吗?
在当年全国上山下乡的高潮中,数以千万计的孩子离家远去时,全国大大小小的火车站站台上曾经留下亲人的多少泪水!
抗美援朝的岁月里,有多少铁路职工开赴鸭绿江彼岸和志愿军并肩作战?他们也是从各个大小站台上离去的啊!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无私援助坦桑尼亚、赞比亚建造铁路时,一批批离乡背井、远去非州的铁道健儿,无论是乘飞机或轮船,他们最初离家时,也是从各个站台上分别的啊!
还有一年一度的新兵入伍、老兵复员的亲情故事,不也同样是在全国大小火车站的站台上发生的吗?
站台啊!你像一位默默无语的历史老人,亲眼见证着一代代人在这里演绎着悲欢离合的人间大戏。从中国有铁路以来的一百多年当中,全国各火车站站台上留下的泪水有多少?只有你知道啊!
朋友,想想过去,看看今天,你不觉得我们如今正生活在一个空前幸福安定的国度中吗?不论亲人、挚友走到哪里,一个手机拨过去,马上即可通话;一个短信发出,三两分钟就能收到回信,听到声音,看到视频。这种欣慰、这种便捷,莫说古人,就是连我们自己,在改革开放以前,恐怕连做梦也想不到吧!
现如今,还有人在站台上哭吗?
朋友,让我们都来感恩吧!
一部手机就是一部电台啊,如今的中国人除去婴儿外,已经是每人都拥有一部电台了!
感恩当今日新月异的全球高科技成果!
感恩咱们一日千里、飞速发展、和谐幸福、日益强盛、国恩家庆、人寿年丰的伟大祖国!
北京前门老火车站的建筑尚在,只是已经改为中国铁路博物馆了。朋友们有机会不妨去参观一下吧。
(编辑·宋冰华)
ice7051@sina.com
送别上山下山的亲友(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