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和风细雨润心田

2019-03-01刘会生

北京纪事 2019年3期
关键词:石景山区特教上门

刘会生

协助康复

齐心协力抓落实

“这些孩子在生活上基本无法自理,有的无法行走,不能来学校读书学习。但是他们同样享有学习和被培养的要求与权利,送教上门就是为了让他们享受应有的权利,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们感受到快乐和关怀。我认为,这是一种爱的延续。”一说到送教上门,区特教支持中心负责人张莉就打开了话匣子。

为了使重度残疾儿童在家中接受义务教育,石景山区成立了由主管区长负责,区教委牵头,区残联、区民政、区财政等单位共同参加的区特殊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特殊教育规划、管理、保障、监督等工作。同时,建立了区域特殊教育工作联席会制度,共同商讨特教工作规划,合力推进特殊教育发展。区残联每年将特教工作纳入整体工作计划,并指定专人负责,与区教委进行对接,做好协调工作。配合教委做好残疾儿童少年的筛查,监测统计义务教育阶段适龄残疾儿童少年的就学情况,适时监控残疾人教育发展的需求。还将送教上门的学生纳入走访慰问的行列,为他们购置了玩具、纸尿裤等特殊的慰问品,为他们送温暖,解决实际困难。

2014年9月28日,石景山区教委成立了石景山区特殊支持教育中心,区残联提供经费支持,担负全区特殊教育工作的业务管理、培训和指导工作的石景山区特殊支持教育中心正式成立,机构设在了区培智学校,使送教上门工作走上正规化、持续化轨道。

为了保证送教上门的正常进行,石景山区建立了以政府投入为主体,多渠道筹集资金的特殊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并根据特殊教育发展需求,适当加大对送教上门的投入力度。为送教上门老师提供交通费用,配备教学专用的笔记本电脑等软硬件;为特教中心和学校建设、送教上门教研与管理、考察交流学习、表彰奖励等特殊教育提供经费,保证了送教上门工作的顺利进行。

同时,石景山区参与了北京市课题《向基础教育倾斜——教育教学改革创新——适龄重度和多重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研究与实践》,为送教上门工作营造了一个全市性的专业研讨氛围。同时也让最初相对独立的具有区域、地方性的送教形式,展现在特教老师面前,拓展了他们的送教思路。并将《送教上门目标体系》《送教上门指导手册》《送教教师的康复案例》发至每一位承担送教上门任务的教师手中。

为了提高送教上门教师的教学水平,区培智学校还组织他们到北京特教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和市残联康复中心学习康复动作训练和言语训练知识,保证了送教上门工作的质量。

康复教学助成长

家住鲁谷社区的明某是异常肌张型脑瘫,不能行走,且上肢活动力差,手不能拿东西。平时,只能躺在床上、坐在椅子上。

迫不及待展示才艺的孩子

把最真挚的微笑带给孩子

送教老师张丽楠、罗雪婷来到他家,首先问寒问暖,了解孩子的状况,使明某一家深受感动,他们详细地向两位老师介绍情况,并表示要全力配合老师开展教学。根据明某的情况,为他做上肢练习,训练他抬手、拿东西。为了激发他的兴趣,张老师让他拿糖、瓜籽等食物,并让他拿不同颜色的积木,进行不同颜色的认知。“明明喜欢听音乐、看电视劇。”明某奶奶的话,使张老师找到了教学的突破口,她专门为明某增加了听音乐等放松训练课程。听着《浏阳河》等舒缓的音乐,他笑了起来。他配合老师在床上做动作。奶奶听到他久违的笑声,向送教老师竖起了大拇指。

张老师对笔者说:为了教好这些孩子,先要对孩子进行家访,了解孩子的情况,然后召开家长会,了解孩子的详细情况、家长能配合到什么程度。接着将送教老师分成认知言语组和动作康复组,分别制订出个性化教学计划,并制作配有小游戏的PPT。为了不影响在培智学校的教学,她们要在下班后,用业余时间去送教上门。有时,一上课就是两三个小时,经常是顾不上吃晚饭。

为了让家长参与到教学中,她们还对家长进行了培训,并留家庭作业,由家长和学生共同完成,进一步提升了教学质量。

15岁的小峰为重度脑瘫患者,伴有癫痫症状,残疾程度较重,无语言沟通能力,长期靠吃药维持。解莹老师第一次来到他家送教,就发现他对老师是害怕的。为了消除他的恐惧感,解老师走到他跟前,俯下身,用手轻摸他的头,表示要和他亲近,他感到老师对他没威胁,才渐渐靠近解老师。

针对小峰的情况,谢莹老师从提高小峰的生活自理能力入手,对他进行穿裤子康复训练。她将穿的过程分解成拿起裤头、一只脚穿入一个裤管、另一只脚穿入一个裤管、拉裤头到膝盖处、拉裤头到腰际处、将上衣塞入裤头5个动作。拿起裤头对健全人来说再简单不过了,但对于重度脑瘫的小峰来说就很困难。为了让他认真做拿起裤头这个动作,解老师先训练他的感知能力,让他抓生活中常接触的易拉罐、水杯和小玩具。在他掌握抓握基本技能后,再练习拿起裤头动作;为了让他学会将脚穿入一个裤管动作,先和他做套环游戏,让小峰将套环套入木桶上。通过循循善诱和反复练习,使他在少量的提示下能够完成穿裤子、穿上衣动作,初步具备了生活自理能力。通过一个个动作的康复训练,使他的听觉、发音、语言、认知和沟通能力都有了提高。

他的父母看到孩子的变化,发现儿子是可塑的,对他的康复和能力培养更加重视,为他更快的康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14年新入职的李山山老师到家住古城水泥厂的张某家时被着实吓了一跳。患有自闭症的张某在地上打滚、撞墙,嘴里吐着口水。在老教师张高英的带领下,她进行了身体调整,很快就适应了教育对象,与张老师一起对张某进行康复教学。她们铺上垫子,教他学着单膝跪和交替跪。刚开始,他精力不集中老走神。她们就拿着糖在前面引导他,使他为了吃糖而积极配合训练。在此基础上,教他数数字,认字母。经过不懈努力,他已在区培智学校上一年级。

对于听力障碍、没有语言的赵某,为了让他在待人接物时说话,李老师引导他想要吃饭或吃零食时,要讲文明,要张口说话,向老师父母要,不能抢,并教他如何辨别物体形状,如何抓握。还带他到户外公共卫生间辨别男女厕所外不同的标志,培养生活自理能力。

为了训练他的口唇齿舌协调能力,李老师与他做游戏、吹泡泡、吹蜡烛。他最喜欢的训练就是舔波力海苔。将波力海苔贴在嘴上,让他用舌头反复舔,既吃到了美味又训练了舌头的灵活性。

医教结合奉献爱

家住八角时代花园的10岁智残人郑某因严重脑瘫,连坐都很困难,就别提站起来了。他一看见家里来人,就害怕,躺在床上大哭大闹。他的爷爷一见孙子就发愁。为了先让他站立起来,特殊教育中心的张莉发挥民进会员的优势,主动联系从事社区康复工作的民进会员丁永红医师,与送教上门教师一起为郑某量身制作了康复方案。

为了让小郑尽快站立起来,她们先对他进行躺姿锻炼,抬脚、伸腿、伸直,锻炼腿部肌肉的力量。在此基础上,进行双上肢支撑训练,让他手抱海洋球,做上下动作,使他上肢明显变粗。有了腿部和上肢的变化,她们又对他进行坐姿训练,丁老师用被褥的增减帮助他挺直背,在腰和腿达到90度后,让他坐到椅子上,并训练他坐的时间不断增加。看到他通过上述训练不断进步后,她们又指导他爷爷用木条制作了站立架,使他的训练得到不断扩展。在训练的同时,她们还通过动作诱发他的语言,让他跟着老师练习简单的发音,复述老师讲的话。

为了开发小郑的智力,解决智力发育迟缓的问题,中心的大夫到他家中对他进行康复。她们多次用轻柔的语言呼唤他的名字,为他放《南泥湾》《两只老虎》等舒缓的音乐。经过近半年的努力,孩子从怕与人接触、不交流,到一听说他们来,中午不睡觉专门等她们。一听到音乐声,他就情不自禁地随着节奏用手打拍子,高興得手舞足蹈,孩子的病情有所缓和,能力有所提升。

医教结合,把动作训练和医学康复结合起来,实行优势互补,先动作,再语言,再感知,再教学,从而实现送教上门效益最大化。培智中心学校在职教师就是这样,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利用业余时间为石景山区20名重度残疾适龄儿童开展送教上门服务,一直持续了5年。在这5年里,他们风雨无阻,无私奉献,把人间大爱给了出不了家门的重度残疾适龄儿童。

“和风细雨润心田,静听花开春满园。”谈到未来的送教上门工作,培智学校校长傅立新说:“每一朵花都有盛开的理由,每一棵草都有泛绿的时候。用爱去包容他们、呵护他们,让送教上门的孩子和健全学生健康成长。下一步,我们要增加送教老师的数量,加大送教上门的力度,将现在的每月送教一次,增加为每周一次,增强送教工作的连续性。同时,尝试将普通学校教师与特殊学校教师共同参与送教工作,让更多的人认识到送教上门工作的重要性,做到普特融合,进一步推进融合教育。在保障残障学生受教育权利的基础上,努力为他们提供适宜的优质教育,让他们同样享受阳光,同样成为有用之材。”

(编辑·韩旭)

hanxu716@126.com

猜你喜欢

石景山区特教上门
石景山区总工会组织召开劳模事迹宣讲活动
“南京特教师范招待所”饭盆
一只普通的食堂饭盆与一段独特的特教历史
石景山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设计
同样的阳光雨露——特教教师践行者
上门可行 诊疗不可
生意上门
美上门:“爱美丽”是个刚需
送祸上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