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刘赶三:最富传奇性的一代名丑(下)

2019-03-01

北京纪事 2019年3期
关键词:婆子骑驴探亲

刘赶三和他的毛驴

《拾玉镯》中刘赶三饰演刘媒婆

《浣溪沙》中刘赶三的弟子罗百岁饰演渔氏

刘赶三骑真驴上台演《探亲家》

要大说特说刘赶三的这出绝戏,就是京剧《探亲家》。《探亲家》绝在什么地方?真驴上台!他是怎么样演的呢?他自个儿先到这驴市上去挑驴,他挑了一个非常有特点的驴:全身漆黑,但是白鼻梁、白眼圈,四个蹄子也是白的,这驴太有特点了。他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叫墨玉,还起了一个小名叫二小。他还找了一个小孩,叫锁子,单独伺候他这驴。开始他就想,能不能把这驴弄到台上去,起初的时候不成功,为什么?这头驴一听见锣鼓响,驴就撒开丫子猛跑,后来他又想出很多办法,终于使这头驴在听见什么响动时也不跑了。用的什么办法呢?他先在驴的脖子上挂一个大鼓,他慢慢地敲,不断地敲……日久天长,这驴不怕这鼓了。那也不行,光一个鼓也不行,还得有锣啊,于是他在驴耳朵上挂一面锣,他又不断地敲这锣,也是慢慢地敲,日久天长这驴也适应了,锣鼓都不怕了。您爱怎么敲,爱怎么打,这驴都不怕。

这还不行,他骑着这驴上戏园子。到了园子以后,他先把驴拴在院里头。散了戏以后,他把驴拉到舞台上让这头驴溜圈。日久天长,他这驴能够听他指挥,不但不怕锣鼓响,而且让驴在台上跑个“圆场”什么的,它都行,可是别人指挥不了他这头驴。

他对这头驴真是太喜爱了,每逢有演出他就骑着驴上戏园子,戴着一个大草帽,出出进进这大栅栏,这也是一绝。他只要唱这出《探亲家》,他扮乡下妈妈是骑真驴上台!只要戏园子门口一贴这出戏,必然爆满。后来他这事,可就传到宫里去了。刘赶三也给宫里唱戏,慈禧老太后也知道了,就和大太监李莲英说:我听说这刘赶三能骑驴上台唱戏,这么着吧,破一回例,他可以拉着驴进紫禁城,到了紫禁城里边,让他在宫里边戏台上骑驴上台演这出《探亲家》。这可以说是空前绝后,过去北京有彩头班,农历七月七唱《天河配》,有真牛上台,可那牛不会演戏,只是一个道具,他这驴还是一个角色。另外,他这驴还有点绝的,由于他对这驴感情太深了,光绪二十年(1894年),刘赶三去世以后,这头驴还有感人的故事呢。

赶三去世,驴披麻戴孝参加出殡

刘赶三跟这头驴的感情太深了。他呢,当家里一口人来养着,那头驴也跟他特别有感情。等到光绪二十年(1894年),刘赶三病逝了以后,出殡的时候,驴也加入了出殡的行列。驴披麻挂孝,怎么给它披麻挂孝呢?驴背上面披着一个白单子。还有绝的呢,有的材料说,出完殡以后,“驴终日悲鸣,不食而死”(见张次溪《刘赶三传》)。这头驴数天不食,驴死了。也可能有点演绎,但这是完全可能的。人有人言,兽有兽语,这个动物也是有感情的,当下很多介绍养狗的新闻,在主人死了以后,狗不食而亡的也大有狗在。所以并非不可能。另外还有一个故事,就是给他伺候驴的这个小孩,叫锁儿,姓李。他老跟着刘赶三骑驴上戏园子,他当然不白去,也在后台跟着看戏,最后他对于主人这些小花脸的戏,不但学了去,而且也很精通。后来他也下海,成为名丑,是谁?他就是梅兰芳剧团里的名丑李敬山。

这驴是怎么培养成“角色”的

我们刚才讲了这头驴,它有这样的灵性,也是百里挑一,不是说是头驴您經过训练就能达到这样的水平。这也是让刘赶三赶上了,也可能是他对它真好,互相才有感情。张次溪《刘赶三传》中说 :“顾赶三御驴也善,不施鞭策(舍不得用鞭子打它),刍豆皆用细粮,驴也知人意。”问题的答案找到了,就是善待这动物,才把它训练出来了。为什么我敢这么说呢?因为后来我和杨晓雄先生合写、并成功拍了一个电视连续剧叫《天下第一丑》,就是写这个刘赶三的。演刘赶三的是明星夏雨。在我们这个三十集电视连续剧里边,当然也得有刘赶三上宫里骑驴演戏的情节。剧组也到了驴市买了一头驴,也是黑驴,品相非常好,但是它可没这么机灵。我就问夏雨,咱们这驴怎么样,机灵不机灵?夏雨一乐,然后跟我说:咱们买的这头驴除了倔以外,就不剩什么了……其实,这还是大家对它这感情投入得不够多。你净说它,它怎么配合你?这是明摆着的道理。

言归正传,我们刚才说了,刘赶三把这婆子戏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当时有一句谚语,叫“菊部而今重丑婆”。可见他对京剧女丑的重大贡献。此外,刘赶三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他这个人很正直,也很胆大,捅了不少娄子。在这方面也有很多的故事在流传。

刘赶三善于现挂  临场抓哏抖包袱

刘赶三这个人非常正直,胆子又大,而且政治上很敏感。他呢,有一个特点,就是现场抓哏,嬉笑怒骂,多是抨击权贵,却又机趣深刻,故而颇留下一些梨园佳话。因为他说话没有把门儿的,所以捅了不少娄子,这里我们只说他捅的两个大娄子。

《青石山》中罗寿山(即罗百岁)饰演的捉妖老道与余玉琴饰演的九尾狐

有一次,他在京城的恭王府里演堂会戏,唱的戏叫《思志诚》,这出戏现在没有人唱了。这是一出妓女戏,是四喜班经常演的花旦戏。因为戏里边有很多妓女,当时四喜班的班主,像梅巧玲,还有余紫云、时小福,朱莲芬等名旦都在这出戏里演妓女,其中还有一个势力眼的老鸨子,就是由刘赶三演。刘赶三演了很多婆子戏,每个都不一样,他演这个坏婆子也很有特点。就在他演的这个老鸨儿,刚刚出台不久,恰恰这个时候,清廷的惇王爷,就是五爷,还有六爷恭亲王、七爷醇王,这哥仨正好进来看戏。他一眼看见了,临时抓哏,说:“哎,老五老六老七都来了,你们(指妓女)赶紧地出来接客呀!”这底下的观众“哇”一声,乐得不得了。可这王爷们不干了,尤其是年轻的七爷醇王,非要治他罪不可,还是恭亲王比较宽厚,没治罪就把他给轰出去了。

还有一个大家经常在文字里面引用的,是什么呢?就是同治十三年(1874年)年底,同治皇帝因病归西,当时刘赶三正在阜成门外桥头的阜成园戏园演戏。当时演的是《老黄请医》,他扮演庸医刘高手。他当时又临时抓哏说了这些话:有人请我,说这东华门有一阔哥得了病了,这回我可不敢去了,为什么呢?我给下错药了。本来他是梅毒,我按天花给治了,一剂药下去他死了,现在我可不敢再往东华门去了。当时台底下的人都吓傻了,知道他说的是同治。后来就有人对他说,今天幸亏没有权贵在这儿听戏,否则你的小命不保。他却说道:“同治荒淫无耻,我就得讽刺他!”

刘赶三的传闻

刘赶三还有一个传闻:中日甲午海战,咱们中国打了败仗,大家说是源于李鸿章卖国。当时李鸿章获罪,被清廷摘去顶子翎子。当时有这么一个说法,说是刘赶三在台上说的:摘去我的头品顶戴,拔去我的三眼花翎,脱去我的黄马褂。说这是讽刺李鸿章的,恰恰李鸿章的侄子李经方在包厢里看戏,因此大怒,把这个刘赶三下狱,刘赶三因此窝囊致死。后来经人考证时间不对,刘赶三死于甲午年(1894年)农历七月,而李鸿章获罪是在甲午年农历九月。刘赶三已经提前死了,所以这几句话是不关他的事。因为他有抨击权贵的种种先例,所以老百姓就把类似的事情都搁在他身上了。

刘赶三的儿子刘金奎也是京剧演员,但他没有学丑而是学的老生,艺也不弱,很受观众欢迎。他学丑的徒弟只有一个罗百岁。当然给他伺候驴的李敬山,也应该是他的学生,他后来也是相当优秀的名丑。另外,刘赶三还教了几个学旦角儿的徒弟,其中的王顺福学艺成功,他的女儿王明华就是梅兰芳的前妻。

刘赶三不但技艺高超,而且人品出众,德艺双馨。他从一个票友成为同光十三绝中的唯一京剧名丑。另外他还是梨园公会的会首,从同治初年一直到光绪二十年(1894年)他逝世,做了30多年的梨園会首。而且名次仅仅排在程长庚之后,是第二位会首,可见其人品、人缘之好。

刘赶三在京剧初起的时候,对于小花脸这一行当,应该说是立了大功,不但丰富了小花脸的各种表演技巧,同时又把丑角中的婆子戏提高到了相当高的位置,应该说刘赶三是京剧丑行中婆子戏的开山鼻祖。

(编辑·韩旭)

hanxu716@126.com

猜你喜欢

婆子骑驴探亲
骑驴漫游记
夫人与婆子
(小品)探亲
徐向前的三次探亲
懒婆娘
《探亲之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