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世纪以来国外农村妇女教育研究述评

2019-03-01陈雪儿刘义兵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机构

陈雪儿 刘义兵

现代妇女教育的兴起和发展经历了上百年的历史,是与妇女解放运动和教育民主化、普及化的历史进程紧密相关的。我国妇女教育研究孕育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发轫于改革开放的80年代中期,进入21世纪,其学科雏形与规模初见端倪,正逐步从边缘走向主流。[1]针对农村妇女教育的研究在2000年之后才开始频繁出现。[2]国内对农村妇女教育的研究立足于我国城镇化和农村发展的历史背景,缺乏对当前国际上农村妇女教育研究现状的具体考察,研究视角单一。为此,笔者对21世纪以来国外关于农村妇女教育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利用知识可视化手段,了解国外关于农村妇女教育的研究热点、演进趋势,以期对国内的农村妇女教育研究提供借鉴和启发。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文献的基本分布

本文以 WOS(Web of Science)为检索平台,以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简称SSCI)为数据库,在高级检索中,以“TS=(‘Women Education’and Rural)or TS=(‘Female Education’and Rural)”为基本检索式,时间跨度为2000—2018年,语种为英语,文献类型为“Article”,共检索到557篇文献。①检索时间为2018年8月6日。本文主要收集了研究文献的题目、作者、关键词、摘要、机构、参考文献等题录信息。

通过对发表于2000—2018年的557篇关于农村妇女教育的研究文献进行分析,发现这一研究主题的年度发文量如图1所示。整体来看,国外关于农村妇女教育的研究数量是逐年递增的。2000—2005年,这一主题的发文量呈不稳定的起伏状态,波动范围较小,在2002年达到最低值(9篇)。2005—2014年,发文量逐年上升,并在2014年达到峰值(58篇)。之后,这一主题的发文量有所减少,但维持在50篇左右。②2018年的数据仅有8个月,并不完全。

图1 研究文献的时间分布

从期刊来源来看,载文量排名前五位的期刊分别是:Evelopment Esearch(德国,25篇)、World Development(英国,14篇)、Journal of Biosocial Science(英国,12篇)、Social Science&Medicine(美国,11篇)、Bmc Public Health(英国,10篇)。英国和美国的相关期刊影响力较大,且农村妇女教育研究多与医学、生物学、社会学等领域相联系。总体来讲,国外关于农村妇女教育的研究多属于社会学研究领域,多从宏观层面分析农村妇女教育的重要性。相较于此,国外关于农村妇女教育这一本体性问题,或者说,从教育学视野探讨农村妇女教育问题的研究较为缺乏。

从主要研究机构分布来看,国外进行农村妇女教育研究的机构多为高校,排名靠前的五所高产学术机构分别为伦敦大学(英国,28篇)、加州大学系统(美国,20篇)、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美国,15篇)、哈佛大学(美国,13篇)和伦敦卫生学与热带医学学院(英国,13篇)。可以看出,美国和英国的学术机构在这一研究领域占据了绝对的话语权。

发文量是衡量学者研究成果的重要指标之一。该领域的高产学术作者即是指在这一研究主题上有较多发言权,且在一定时期较为活跃的学者。本文以第一作者为依据,统计了发文量排在前10位的作者,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国外高产作者的所属机构均为高校。此外,高产学者的所属机构较为分散,在亚洲(3所)、欧洲(3所)、美洲(3所)和非洲(1所)均有分布,这与上文所述的主要研究机构有所出入。这说明,主要研究机构的作者平均发文量不高。10位高产作者共发表关于农村妇女教育的相关论文55篇,占本文研究样本的9.87%。这说明,一方面国外研究农村妇女教育这一主题的学者群体较为庞大,本文的557篇研究样本共由1268位作者所著;另一方面高产作者的学术影响力有待加强。

表1 高产作者分布

(二)研究工具

Cite SpaceⅡ是当前较为常用的知识图谱绘制工具,能够将一个知识领域的演进历程集中展现在一幅引文网络图谱上,并把图谱上作为知识基础的引文节点文献和共引聚类所表征的研究前沿自动标识出来。[3]其中的关键词共现分析可以确定这些代表性术语之间的概念图谱或知识网络,从而反映这一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此外,通过关键词突现等可预测未来这一研究领域的研究趋势。本文主要分析了国外关于农村妇女教育的研究热点和演进趋势。

二、研究发现

(一)国外农村妇女教育的研究热点

对国外农村妇女教育研究热点的探测是基于关键词共现分析。在Cite SpaceⅡ软件中,将时间分区设置为2000—2018年,且每一时间分区长度为1年;在文本处理中,将术语来源设置为标题、摘要、作者关键词以及关键词,并将术语类型设置为突现词;将节点类型设置为关键词;使用寻径(Pathfinder)算法,然后运行软件,得到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进而探求21世纪以来国外农村妇女教育的研究热点。由于初始图谱过于杂乱,关键词节点集中于某个区块,重叠较多,故对图谱进行了手动处理,删除相近关键词,并将关键词节点分散,最终形成的图谱如图2所示。

在图2中,线条所指向的均为关键词节点,字体越大说明关键词出现的频数越多;节点之间的连线表明了节点之间的关联。从左上角的程序运行过程可以看出,关键词节点共有186个,节点连线共有664条,密度(Density)为0.0386。从关键词聚类情况来看,共有8个聚类,图2中连线上的数字表示聚类的编号(0—7)。

为了更加明晰地反映国外关于农村妇女教育研究的热点主题,在Cite SpaceⅡ软件中输出关键词网络汇总表,本文选择了30个频数最大的关键词来进行研究热点分析,整理结果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中心性大于0.1的高频关键词共有22个,它们集中反映了该研究领域的热点主题。

图2 21世纪以来国外妇女教育研究的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频数≥20)

前文已提及,在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中的聚类标签共有8个,合并同类项后有7个聚类,分别为女性赋权(Female Empowerment)、职业特征(Occupational Characteristics)、产后护理(Postnatal/Postpartum Care)、社会组织(Social Institution)、生育能力(Fertility)、青少年母亲(Adolescent Motherhood)、发展伙伴(Development Partner)。结合图 2和表2来看,21世纪以来国外农村妇女教育研究的热点主题主要有四个方面:农村妇女教育处于弱势地位的现状、农村妇女教育的影响及重要性、妇女教育社会组织的作用、国别农村妇女教育研究。

其一,农村妇女教育处于弱势地位的现状。尽管人们一直把妇女教育作为全球人权和生活质量改善的优先事项,各国政府以及许多社会活动家也为此做出了不懈努力,但很多国家的妇女教育仍然远远落后于男性教育,有些甚至达不到基本教育水平。①参见世界儿童及青少年精神卫生与相关学科学术会议 (2004年)论文:Numbness M C.Women’s Education:A Global Challenge,385-393.教育在性别上的不平等现象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国和地区,如亚太地区[4]、非洲地区等。[5]尽管也有研究表明,教育在性别上的不平等现象并不直接与国家或地区发达与否挂钩,如巴拿马、白俄罗斯、罗马尼亚、泰国、哥伦比亚等国家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教育的性别平等②同①。,但从总体上说,农村教育在性别上的不平等多于平等。农村妇女在地域上的不利性使之遭遇了双重不平等。在达喀尔“全民教育”的目标和千年发展目标的国家框架下③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是2016年联合国通过的未来15年的发展目标,在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中,SDG4和SDG5分别涉及教育平等和性别平等。,有研究者对教育性别平等的内涵和特征进行了研究,既然性别平等和教育平等都是国际共识,那么教育的性别平等也是其中的应有之义。而造成教育性别不平等的原因很多,除了政治和经济原因,还包括文化模式、习俗以及生理现象,如早孕等。[6]

其二,农村妇女教育的影响及重要性。这主要体现为妇女赋权问题,又具体表现在经济领域和家庭健康领域。妇女的教育赋权是指妇女接受教育可以带来认知能力的变化,这对于妇女对自身生活条件采取行动并提出质疑、反思以及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至关重要,即教育赋予了受教育者在生活各个方面进行选择的权利和能力,并为其寻求改变提供支持。[7]在经济领域,农村妇女教育对妇女劳动力质量和数量、国家GDP增长及人均国民收入增长等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家庭健康领域,农村妇女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生育健康、性行为健康和婚姻生活态度等方面。农村妇女教育影响妇女的生殖观念和行为,如促进妇女健康避孕,从而促进少子化以降低人口密集地区的生育率。[8]有研究表明,受教育程度与生育率呈反向关系。[9]农村妇女教育对妇女健康性行为的影响主要在于减少农村地区尤其是极度贫困地区性疾病(如艾滋病等)的性传播。[10]此外,妇女教育形塑了妇女的婚姻行为和态度。受过教育的农村妇女在配偶选择上拥有更多自主性。[11]农村妇女教育程度对家庭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包括丈夫收入和育儿健康等。[12][13]

表2 Top 30高频关键词

其三,妇女教育社会组织的作用。国际发展机构和非政府组织逐渐成为为边缘化群体提供网路资源从而赋予其权利的重要组织。世界银行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推动农村妇女教育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世界银行主要考虑农村妇女教育的直接经济成果,如生产力和生育率;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更加关注让农村妇女获得平等的教育机会,从而实现普遍的人权。[14]在两所国际机构的发展框架下,不同国家设立了专属的妇女教育机构以规划和指导本国农村妇女教育的发展。在印度,成立于1958年的妇女教育委员会于20世纪发布了一系列妇女教育的相关报告,其中农村妇女教育是妇女教育的重点之一。在韩国,各级政府部门包括教育部、妇女委员会和教师协会妇女部是推进教育性别平等的重要机构,在推进农村妇女教育平等中扮演重要角色。在孟加拉国,国内非政府组织如农村促进委员会已成为极具活力的妇女教育支持组织。此外,国际组织和地方组织的合作也有所展开。

其四,国别农村妇女教育研究。从图2和表2来看,农村妇女教育的国别研究十分广泛,既包括发达国家,如对美国的农村妇女教育模式、优势、先进经验的研究,也包括发展中国家,如对印度、孟加拉国、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的农村妇女教育现状、特点及影响的研究。农村妇女教育的国别研究也是围绕上述三个主题,即弱势现状、影响和重要性以及推动和主持农村妇女教育的社会组织机构。

(二)国外农村妇女教育研究的演进趋势

在Cite SpaceⅡ软件中,在可视化功能里选择导出关键词突现历史表格(Burst Term History),并利用其引文历史功能,能够输出特定关键词频数随时间变化的大致趋势。本文综合高频关键词的突现率和中心性,对未来研究热点转向有明显影响的关键词的演进趋势进行研究,可以看出,国外关于农村妇女教育的研究主要有两个阶段,以2010年为界限。通过查询相关突现词节点出现的文献,本文梳理了两个阶段的研究主题。

1.第一阶段:2000—2010年

这一时期,农村妇女教育研究主要与农村妇女的健康问题相联系,尤其是生育问题。具体来讲,农村妇女的生殖教育和性教育是这一时期农村妇女教育内容的重点。从地区分布来看,美国作为发达国家在农村妇女教育研究中领先且有模范作用;针对诸如印度之类的发展中国家农村地区的妇女教育研究也较为丰富,主要是因为与经济和地区发展相联系。世界卫生组织等健康组织是推动农村妇女教育的重要力量。

2.第二阶段:2011年至今

这一时期,农村妇女教育研究关注教育中的性别不平等问题和代际教育问题,作为长久以来处于弱势地位的农村妇女教育亟须得到平等对待。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的教育纲领引领下,世界各国的政府组织和非政府组织都广泛参与到农村妇女教育的建设中来。由于农村妇女教育在各国的发展和深入,其影响的广泛性和深刻性也逐渐显现,尤其体现在对农村妇女思想和行为的形塑方面。农村妇女在社会和经济等领域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婚姻、健康等方面有了更为自主合理的选择,尤其在代际教育上,农村妇女教育直接影响了农村妇女对子女的教养方式。

3.未来研究趋势

知识图谱中,关键词的引用突变率是指在一段时间内出现频率较多或者使用频次增长率显著提高的词。利用Cites Pace的算法结合关键词的词频时间分布,将引用突现率最强的关键词探测出来,根据关键词词频时间的变动趋势来探究这一领域的研究前沿和发展趋势,得出引用突现率最强的10个关键词(见表3)。

根据表3可以得知,未来国外农村妇女教育研究仍旧关注农村妇女的健康问题,包括子女的健康问题;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妇女教育仍是未来研究的重点,在参照发达国家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土的发展水平和需求以及我国农村妇女的教育现状和需求,拓展和深入对我国农村妇女教育的研究;而教育中的性别不平等问题将继续作为农村妇女教育研究的热点主题。未来国外农村妇女教育研究将不再仅仅注重其经济效益和社会回报率,而应更注重对农村妇女教育这一本体性问题的深入。

三、对我国农村妇女教育研究的启示

对本世纪以来国外关于农村妇女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演进趋势进行考察和分析,可为我国现阶段农村妇女教育研究提供借鉴和启发。

(一)关注国外农村妇女教育研究的热点主题

农村妇女教育处于弱势地位的现状、妇女教育的影响及重要性这两个研究热点问题是与国内农村妇女教育研究是相通的。在国别农村妇女教育研究方面,国内主要关注了发达国家,如美国、瑞典、英国等的农村妇女教育经验;在吸取欠发达地区的经验和教训上相对缺乏。对农村妇女自身的教育需求以及教育内容、方式、价值取向和目标都是国内研究应该关注的主题。国内研究可以扩大国别视野,关注发展中国家的经验,在相似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形成的发展模式会更具适切性。此外,国内研究应增强对妇女教育组织和机构在促进农村妇女教育中所扮演角色的关注度。在理论研究方面,应在立足本国实践的基础上,加强对国外农村妇女教育理论的中国化改造,从而构建我国独具特色的关于农村妇女教育的理论体系。

(二)把握国外妇女教育研究的未来趋势

如何促进教育中的性别平等以及发挥农村妇女教育的积极作用仍是需要继续关注和研究的重点。国内研究要结合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研究主题要随着社会历史进程特点的演变而相应变化。新时期国内农村妇女教育研究应结合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战略和统筹城乡发展等背景,关注农村妇女这一弱势群体的教育,注重唤醒农村妇女自身的主体意识,回应其主体需求,满足广大农村妇女的教育需求,提高其基本文化技能。要重视农村妇女受教育水平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乃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影响,正确认识农村妇女作为农村建设的主力军的地位和作用。只有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研究才具有适切性和前瞻性。同时,除关注农村妇女教育的社会功能性外,还应关注农村妇女教育对个体本身的意义和价值。

(三)国外研究的不足对国内研究的启示

国外农村妇女教育研究在方法论、研究范式、发展模式、理论背景等方面都为国内相关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可资借鉴的经验,这可以使国内研究少走弯路,从而在适应国内农村妇女教育实践的基础上,推动国内农村妇女教育的发展。但是,国外关于农村妇女教育的研究也存在诸多不足。例如关于农村妇女教育的基础性研究较少,尤其是关于其教育本质等本体性问题研究较少;国外农村妇女教育的方法偏量化,质性研究相对较少。因此,国内学界应在学习国外关于农村妇女教育研究范式的同时,根据研究的需要、目的以及研究对象的一些特点采取适宜的研究方法,并且加强对农村妇女教育的内涵与外延、特征、原则、组织方法和体制机制等本体性问题的探讨。

表3 引用突现率最强的10个关键词及其分布

猜你喜欢

机构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
机构荐股
一周机构净减仓股前2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