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体的特殊血液循环

2019-03-01徐立峰

生物学教学 2019年2期
关键词:肺脏毛细血管垂体

徐立峰

(山东协和学院医学院 济南 250000)

1 体循环中比较特殊的血液循环

体循环是指血液由左心室出发,经过全身各器官,流回右心房的循环途径。血液流经各器官的毛细血管时,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体循环中相当部分血液是一次流经毛细血管,但也有部分血液两次经过毛细血管或者一次也不经过毛细血管,以实现特定的生理功能。

1.1 体循环中两次经过毛细血管的血液循环 在体循环中,流经肝脏的部分血液要两次经过毛细血管。其血液循环途径是: 左心室→动脉→胃、肠、脾、胰、胆囊毛细血管→肝门静脉→肝血窦→静脉→右心房。肝门静脉两端都是毛细血管: 一端是胃、肠、脾、胰、胆囊的毛细血管;一端是肝血窦(血窦是毛细血管的一种),管腔较粗,管壁通透性大。血液先流经胃、肠、脾、胰、胆囊的毛细血管,为各器官提供氧气并主要从小肠吸收营养物质,再经肝门静脉流入肝血窦,将吸收的营养物质以及从胃肠进入血液的微生物和有毒物质输送到肝细胞进行加工处理。

血液流经肾脏时要两次经过毛细血管,这与肾脏生成尿的功能相适应。其血液循环途径是: 肾动脉→各级动脉→入球小动脉→肾小球毛细血管→出球小动脉→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各级静脉→肾静脉。出球小动脉两端都是毛细血管: 一端是肾小球的毛细血管,另一端是分布在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血液先流经肾小球,在此处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其他物质都可以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然后,血液经过出球小动脉流入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将原尿中的大部分物质重新吸收回血液。

体循环中流经下丘脑神经垂体漏斗的血液要两次经过毛细血管,这与下丘脑对腺垂体活动的调控相适应。其血液循环途径是: 垂体上动脉→神经垂体漏斗的毛细血管→垂体门微静脉→腺垂体的毛细血管→静脉。垂体门微静脉两端都是毛细血管: 一端是神经垂体漏斗处的毛细血管,另一端是腺垂体的毛细血管。垂体门微静脉及其两端的毛细血管共同构成垂体门脉系统。下丘脑中的一些神经元,具有内分泌功能,称为神经内分泌细胞。这些细胞所合成的激素通过垂体门脉系统调控腺垂体的活动。血液先流经漏斗处的毛细血管,在此处神经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激素进入血液。然后,血液经垂体门微静脉到达腺垂体的毛细血管网,在此处激素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从而调节腺垂体中腺细胞的分泌活动。

1.2 体循环中不经过毛细血管的血液循环 血液从动脉经过动静脉吻合支流入静脉时,不经过毛细血管,这与调节局部血流量和体温的功能相适应。动静脉吻合支是指由微动脉所发出的直接与微静脉相连通的血管。其血管壁较厚,管腔较小,无物质交换的功能,主要分布于指、趾、耳、唇和鼻等处的皮肤。炎热的环境中,皮肤中的动静脉吻合支开放,皮肤血流量增大,散热加快,以维持体温恒定。

2 血液流经组织间隙和硬脑膜窦的血液循环

血液一般在血管中流动,但血液流经脾脏的红髓时,部分血液流出血管,进入组织间隙,这与脾脏清除微生物、异物和衰老血细胞的功能相适应。脾脏的红髓由脾索和脾血窦组成,脾索是富含血细胞的淋巴组织。红髓中的微动脉除少数直接与脾血窦相连外,多数末端扩大成喇叭状,开口于脾索。这导致当血液从微动脉流出时,除部分血液直接流入脾血窦外,其余血液先流入脾索的组织间隙,然后才进入脾血窦。血液流经脾索时,血液中的微生物、异物可被巨噬细胞所清除,衰老的血细胞(主要是红细胞)由于细胞变形的能力降低,不能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窦,而是被阻滞在脾索中,最终也被巨噬细胞清除[1]。

血液流经眼和脑部时要经过硬脑膜窦。硬脑膜窦的存在使硬脑膜在一些部位内层和外层分开,内表面衬以内皮细胞,功能上相当于静脉。血液流过眼、脑部的毛细血管后,汇集到静脉,然后注入硬脑膜窦,再流入颈内静脉。

3 肝脏和肺脏血液的两个来源

大多数器官的血液只有一个来源,但肝脏和肺脏血液有两个来源。这两个来源的血液性质和功能不同: 一个来源的血液是动脉血,为器官提供氧气;另一个来源的血液是静脉血,以实现器官的特定功能。

3.1 肝脏血液的两个来源 肝脏血液的两个来源是肝门静脉和肝固有动脉。肝门静脉为肝脏提供静脉血,作用是将从消化道吸收的营养物质、微生物和有毒物质及时输送到肝脏进行加工处理;肝固有动脉为肝脏提供动脉血,作用是为肝提供氧气及其他器官的代谢产物。肝固有动脉的分支与肝门静脉的分支都与血窦相连,导致来自肝门静脉和肝固有动脉的血液在肝血窦内混合[2](图1)。

图1 肝脏的血液循环

3.2 肺脏血液的两个来源和经过肺脏的两条血液循环途径 肺脏血液的两个来源是肺动脉和支气管动脉。肺动脉为肺脏提供静脉血,以实现肺进行气体交换的功能;支气管动脉为肺脏提供动脉血,起营养作用。

经过肺脏的两条血液循环途径是肺循环和支气管循环。肺循环是指血液从右心室出发,流经肺部后,流回左心房的循环途径,具体为: 右心室→肺动脉→肺泡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肺循环的功能是进行气体交换,将含氧量较低的静脉血转变为含氧量较高的动脉血。支气管循环是体循环的一部分,为肺提供营养。其循环途径是: 左心室→各级动脉→支气管动脉→肺内支气管毛细血管→支气管静脉→各级静脉→右心房。这两条循环途径相互之间并不完全独立,而是存在一定的联系。体循环的支气管静脉在肺泡附近与肺循环的肺小静脉形成血管吻合,使来自体循环的少量静脉血流入肺静脉中的动脉血,最终使主动脉血液中掺入了少量静脉血[3]。

猜你喜欢

肺脏毛细血管垂体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扩张型毛细血管的发生率、眼底影像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90锶-90钇敷贴器治疗单纯性毛细血管瘤的护理体会
原发性肉芽肿性垂体炎误诊为垂体腺瘤1例
肺脏超声在新生儿肺不张 肺实变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猪屠宰检疫中肺脏病理变化与处理分析
侵袭性垂体腺瘤中lncRNA-mRNA的共表达网络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致垂体增生的MRI表现
论耳与肺脏的相关性
肺脏:隐藏多年的造血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