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手风琴艺术周引发的思考

2019-02-28陈林

科学与财富 2019年3期
关键词:思考

陈林

摘 要:由文化部、黑龙江省教有厅联合主办,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和哈尔滨师范大学承办的"第31届中国·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国际手风琴艺术周"活动在"音乐之城"哈尔滨隆重举行。文章主要围绕艺术周引发的感悟展开分析,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士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国际手风琴;艺术周;思考

引言:

从开幕式音乐会上的手风琴与交响乐团的协奏,到巴扬手风琴独奏、法国手风琴流行音乐二重奏,再到闭幕式上获奖选手的音乐会,丰富的表演形式展现了国际手风琴事业蓬勃发展的最新潮流。据国际手风琴艺术周组委会秘书长、哈师大传媒学院副院长王宏宇教授介绍:“此次国际手风琴艺术周是我国首次由国家文化部主办的国际手风琴赛事,艺术周成功地吸取国际化运作方式,本着促进交流、探索手风琴的多元化发展的宗旨,希望呈现给观众们世界高水平的手风琴艺术盛宴。精彩纷呈的国际手风琴艺术周带给人们无数次的激动和震撼,也引发了我们对中国手风琴事业发展趋势的若干思考。

一、手风琴专业教育与手风琴普及教育

国内领先的手风琴专业教育机构---天津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派出的“大部队选手均已达到国际同组别比赛的优秀水准,这充分体现了我国手风琴专业教育的发展程度及中国手风琴演奏与教学水平的巨大飞跃。在专业院校派出的参赛选手中,有的是“身经百战:如:在国际手风琴大寨上,获奖无数的青年自由低音组冠军田佳男;也有利用本次国际比赛“布阵练兵,以适应专业演奏者高频率的比赛环境和心理素质。在此类选手的演奏中,技术早已不是障碍,他们比的是音乐上的层次处理和情感的表现张力。与此对应的是国内很多业余选手,尚且存在着基本功不扎实,技术限制了音乐表现等诸多问题。从这个层面来看,中国手风琴若想得到持续的普及和发展,必须重视业余教学。普及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让手风琴成为孩子们进入音乐世界的媒介,带给他们愉悦的情感体验;避免在演奏进度和难度上拔高,丧失对手风琴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直接决定着孩子能否克服技术难度上的重重障碍,也决定着他们中能否分流出一部分从业余爱好上升到专业学习和演奏的阶段。

二、手风琴流行音乐与手风琴古典音乐

手风琴流行音乐近几年才进入我国,就激起了很多学习者的兴趣。艺术周中,法国德尚先生的学生音乐会和流行音乐组的比赛更加促进了我国手风琴流行音乐的启动和发展。为手风琴流行音乐而特制的流行手风琴出现以及演奏技术的亲民性,让人们对这种音乐风格的普及产生期待和联想。本次国际手风琴艺术周是首次在中国东部地区将流行音乐这一组别纳入进来的比赛。从听众的层次来看,大众易于接受手风琴流行音乐,而专业群体更倾向于古典音乐。表面看似流行音乐的演奏难度低于古典音乐,旋律易记,情绪轻松、欢快,而后者总是相对于前者更多地表现出深刻、内省的情感和思想。其实,二者并不是雅与俗的关系。所谓的“古典音乐,也是存在于欧洲特定历史时期的“流行音乐,只是经过几百年的流传“修成“了经典音乐。之所以今天看来它不再是“流行音乐”,那是因为当今的时代背景、审美标准和欣赏载体都与过去大相径庭。现在的流行音乐能否成为几百年后的经典音乐,就要看历史的冲刷和人们的需求了。当今手风琴流行音乐作品大多创作于近现代,它们都是顺应手风琴音乐历史发展的潮流而产生的,也来自于人们对流行音乐作品的听觉需要。

三、传统低音手风琴与自由低音手风琴

从琴的角度来说,专业教育队伍中持有的大多是巴扬和自由低音这种高价位的手风琴,而业余爱好者仍沿袭低价位的传统低音手风琴。究其原因,当然是前者更有利于发挥手风琴的艺术感染力,并拓展手风琴演奏的新技术和新方法;而后者占全国从事或演奏手风琴者的绝大部分数没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家庭是承担不起那些动辄几万、十几万的高端琴的。那么传统低音琴就没有存在的价值了吗?传统低音手风琴演奏某些音域较宽、复调织体的音乐确实受到局限,可是它在普及音乐教育中发挥的作用却不容忽视。第一,它广泛应用于群众文化活动,因为它比自由低音手风琴重量轻,携带方便,是合唱伴奏始终是最佳的乐器选择。第二,它永远是现在和未来中国手风琴演奏家所使用的第一台手风琴,因为它是专业教育的“先行者,没有传统低音手风琴的普及教育,中国的巴扬大师绝不会横空出世。第三,传统低音琴的价位低,音色质朴,适用于平凡百姓家庭,它可以轻松地实现人们自娱自乐,与音乐亲密无间的美好愿望。本次比赛就是充分考虑到演奏群体和演奏乐器及曲目的不同,划分出传统低音组和自由低音组。不可否认,演奏曲目和技巧是受到组别限制的,但是只有传统低音琴和自由低音琴在各自的发展道路上并驾齐驱,才能积极推动我国手风琴事业的稳步发展。

四、外国手风琴作品与中国手风琴作品

众所周知,柴科夫斯基、皮亚佐拉、古柏杜丽娜、尹伊桑等大师都曾为手风琴创作过优秀的曲目,尤其俄罗斯、愈大利、法国的手风琴音乐在世界舞台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深厚的民族民间音乐土壤孕育着优秀的手风琴音乐创作资源。又如:当今俄罗斯的谢苗诺夫和乌克兰的祖宾斯基是集演奏与创作于一身的巴扬大师。因此,很多新技术并不是来自于演奏者的挖掘而是产生于创作者的思维中。比賽中,大多数选手会贡点选择外国作品来表现演奏水平,就是考虑到手风琴乐器的特点和作品的技术发挥效果。本次艺术周国际比赛中的中国规定曲目大多是近期在天津音乐学院举行的手风琴作品征集比赛中的获奖作品(主要是为自由低音手风琴而作)。比如中央音乐学院作曲专业学生代博创作的《醉京风》,天津音乐学院作曲教师宫晓砚创作的《京韵》,活跃于各类国际赛场的许笑男创作的《春天的歌声》等等。本次艺术周的流行手风琴音乐会中,出现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中国留学生谭家亮创作并演奏的《彩云追月》是一首新锐风格的中国作品,爵士音乐元素与中国传统民族音乐风格的完美结合,让古老的中国音乐散发着华丽、迷人的光彩。可惜的是,这些作品根植于中国的本土文化,表现出中国作品的独特韵味,丰富了长期以来中国作品缺乏的国内手风琴曲库。在重奏组比赛中还可以听到管弦乐作品改编的中外乐曲,比如山西师范学院作曲教师陈楠改编自鲍元恺《看秧歌》,《闹元宵》等。遗憾的是,赛场上很难“捕捉”到专为传统低音琴而作的中国风格的新作品。

结论:

1990年至2009年这段时期中闪手风琴的巨大进步,只有我国手风琴同仁才能真正体会得到,这其中每一步前进都凝聚了无数手风琴专家、前辈和年轻一代的心血和汗水,这段时期手风琴发展应该被人记录、分析,这是每一个中国手风琴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历史的回顾只为指向美好的明天,我们应该在历史中吸取教训,在未来手风琴事业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今天的手风琴艺术,已经在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的形势下快速成长,更具科学性和艺术性,其未来必将充满生机和希冀,我们仿佛看到,一条笔直的手风琴发展之大道正仲向远方。

(本文系2018年度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国际手风琴艺术周”品牌创建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来源: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项目编号:18YSB124)

参考文献:

[1]陈一鸣.手风琴手册[M].上海音乐出版社,2015.

[2]李聪.中国手风琴的多元化发展[M],上海音乐出版社,2017.

猜你喜欢

思考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对于少儿英语教育的几点思考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