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产生裂缝预防
2019-02-28罗辉
罗辉
摘 要:近年来,随着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航运已经成为一种主要的货物以及乘客运输方式,航运的发展促进了相关工程项目建设的加速,在航运工程建设中,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对于提升工程施工进度,确保工程质量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大体积混凝土在浇筑施工中如果技术处理不到位,就看可能会出现一些裂缝现象,影响工程整体质量和使用寿命,对此,探究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浇筑施工的裂缝预防,对于建筑工程而言意义重大。本文分析了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的特点,并结合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要求,探究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施工中有效预防裂缝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裂缝问题;预防措施
目前,大体积混凝土工程对于很多大型工程而言是必要的施工环节,但是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对于质量和技术要求更高,需要在施工中重点做好裂缝的预防工作,这样才能确保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
1.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特点
1.1原料需求量大
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中,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浇筑,需要大量使用混凝土原料,因此,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要保证原料供应量的充足,一般对于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混凝土的制作场地就近安排,防止因为远距离造成混凝土供应的断缺,影响浇筑质量。
1.2施工技术要求高
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具有一定的施工特殊性,大体积的混凝土浇筑对于施工技术要求自然也更高,要确保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相应的施工技术要求和标准也在不断提升。
1.3需要确保浇筑的连续性
大体积混凝土的结构更加厚实,浇筑面积更大,要想确保混凝土浇筑的统一性和整体性,需要进行连续的浇筑施工,这对于减少裂缝现象也具有重要作用。
1.4养护要求高
大体积混凝土在完成浇筑施工后,也需要进行相关的养护工作,不然会因为各种原因,出现裂缝问题。和一般的混凝土工程施工后养护相同,但是养护的频率和要求更高。
2.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的泥浆质量要求
(1)泥浆制作所用原料符合技术性能要求,制备时符合制备的配合比。
(2)泥浆制作中每班进行二次质量指标检测,新拌泥浆应存放24小时后方可使用,补充泥浆时须不断用泥浆泵搅拌。
(3)混凝土置换出的泥浆,应进行净化调整到需要的指标,与新鲜泥浆混合循环使用,不可调净的泥浆排放到废浆池,用泥浆罐车运输出场。泥浆调整、再生及废弃标准见下表:
3.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施工中有效预防裂缝问题的对策
3.1混凝土的质量控制
大体积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质量直接受到混凝土原料质量的影响,因此,要想预防裂缝现象,首先要从原材料上着手,在进行混凝土制作中,做好相应的原料配比工作,对于工程的现浇砼灌注采用自拌混凝土,地下连续墙槽段的浇筑具有一般水下混凝土浇筑的施工特点,坍落度控制在180~220mm。每立方米混凝土中水泥用量不少于400kg,粗骨料最大粒径<40mm,具有良好的和易性。满足设计要求的抗压强度等级、抗渗性能,水灰比≤0.55。混凝土出现裂缝,很大原因是因为水泥的干缩造成的,一般水泥的干缩是和水泥用量相关的,所以,在混凝土制作中,要把握好水泥的使用量,一般可以采用粉煤灰水泥和低热水泥替代普通水泥,以此来降低水泥的干缩性。此外,水量的把握也很重要,因为水的使用会加快水泥的干缩反应,因此,在混凝土的制作用水中,也要严格控制水量的使用,在混凝终凝过程中,还应做好相应的降温保温措施,防止干缩反应加剧。
3.2把握好水下浇筑施工要点
进行大型水利工程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需要在水下完成混凝土的砼灌注工作,因此,施工条件具有较大的特殊性,一般在这种工作环境下,要确保工程浇筑不出现裂缝,需要把握好关键的技术环节:
1)钢筋笼沉放就位后及时灌注砼,不得超过4h。
2)为保证水下混凝土的灌注能顺利进行,灌注前应拟定灌注方案,主要机具应留有备用,灌注前应进行试运转。
3)灌注前应复测沉碴厚度,办理隐蔽工程检查,合格后及时灌注,其间歇时间不宜超过4h。
4)开始灌注时,隔水栓吊放的位置应临近水面,导管底端到孔底距离0.3 m ~0.5m。
5)開灌前储料斗内必须有足以将导管的底端一次性埋入水下混凝土中0.5m以上深度的混凝土储存量V≥4.8m3。在第一次入料时,用两台6 m3以上的砼输送车,连续不断的往储料斗中输送混凝土。
6)混凝土灌注的上升速度不得小于2m/h,每个单元槽段的灌注时间不得超过6h。
7)随着混凝土的上升,要适时提升和拆卸导管,导管底端埋入混凝土面以下一般保持1.5~3m,严禁将导管底端提出混凝土面。提升导管时应避免碰撞挂钢筋笼。
8)设专人每30min测量一次导管埋深及管外混凝土面高度,每2h测量一次导管内混凝土面高度。混凝土应连续灌注不得中断,间歇时间任何情况下不得超过30min。
9)在一个槽段内同时使用两根导管灌注时,其间距应不大于3m,导管距槽段端头不宜大于1.5m,槽内混凝土面应均衡上升,各导管处的混凝土表面的高差不宜大于0.5m,终浇混凝土面高程应高于设计要求0.3m~0.5m,等凿去浮浆后使其能符合设计要求标高。
3.2把握好温度控制
混凝土在浇筑后,会发生水热化反应,造成混凝土温度升高,大体积混凝土的水泥用量搞,所以发生水热化反应的程度更大,必须要做好浇筑过程中的温度控制工作。在进行原材料选择时,选择低水热化反应的水泥,做好外加剂的合理添加,根据相应的施工标准进行配比。在浇筑过程中,要合理使用散热技术,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季,室外温度本来就高,如果不做好散热工作,就会导致温度急剧上升,产生裂缝现象。一般在夏季的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要根据混凝的状态及时进行洒水降温,,必要时还可安置遮阳棚,避免太阳光直接照射。在混凝土的搅拌运输车辆中,增加降温设备,保持温度的稳定性。
总结: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中,会因为质量控制工作不到位,造成裂缝现象出现,对此,需要结合工程特点,做好相应的裂缝预防措施,确保工程质量的稳定性,减少裂缝产生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唐际宇,林忠和,陈勇辉,唐阁威,郑巍.南宁华润中心东写字楼超厚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控制技术[J].施工技术,2018,47(04):10-13.
[2]李引胜,刘富,行宏,王晓伟,郭勇.陕西延长石油科研中心筏板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J].施工技术,2015,44(10):13-15+44.
[3]张广森.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产生裂缝的施工技术控制应用分析[J].门窗,2015(04):106-107.
[4]侯海芳,郭伟光,朱健.闹市区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组织及裂缝控制[J].建筑施工,2011,33(11):972-974.
[5]张谊,聂维中.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施工措施——以金水沟特大桥群桩基础承台工程为例[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32):115+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