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高职美术欣赏教学提高学生艺术欣赏能力
2019-02-28夏天明
夏天明
摘 要:高职美术欣赏教学是人文性的艺术化体现,它不仅有助于提高高职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而且有助于发展高职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有助于培养高职学生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形成健康的审美观和人生观,可以开阔高职学生的视野,扩大高职学生的知识领域,丰富高职学生精神世界。在审美实践中提高高职学生对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美的认识。
关键词:美术欣赏教学;方法比较;提高措施
1.前言
美术欣赏课是高职美术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高职学生可以通过对古今中外优秀的美术作品的欣赏,对绘画作品的技法和美术作品的艺术风格等方面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培养和提高高职学生审美认识,同时也陶冶了高职学生的性情。
2.对传统的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方法的分析
传统的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方法存在一定的弊端,主要问题表现为教学方向不明确,从而导致课堂的教学内容重点不突出,方法单调。其次,授课内容陈旧,无法让学生接受新知识新思想,以及学年末的考查方式不够灵活。
2.1教学方向不明确
传统意义上的美术课,教师查找不同时期的一两个画派或者画家,收集与之相关的作品图片,再结合着历史背景做浅显的讲解,但这些内容史论课均有涉及。这很大的原因就是教学方向不够明确。开设美术欣赏课是为了从审美等角度来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而不是为了让学生简单记忆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或者画家的生平经历等。这种机械化的授课无法让学生真正感知艺术,难以跟艺术产生心灵上的沟通,更让这门课程失去了它最初的意义。
2.2授课内容缺少重点,教学方法单调无特色
教学方向的不明确,常常会导致教学内容乏味冗长。各门类的视觉艺术往往成为美术欣赏课的介绍内容,内容繁杂而又缺少重点。其教学方法多为纯理论教学,教师以讲授为主,学生则为听众。这种教学方法让欣赏课仅仅停留于表面,学生无法深入理解。
2.3教学内容与时代发展脱节
多媒体教学越来越大众化,但授课内容中播放的图片陈旧老套,大多都是建国初期发布在美术教材中的作品。快餐式的教学不能提供给学生足够的知识,由于许多阶级色彩强加于作品中,局限而又缺少积极性。
2.4考查方式不够灵活
问答填空的考察形式司空见惯,这种考试方式只需要理论的记忆,而无法真正对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进行真正的评估。这也会是学生习惯性地认为,考试只是短期记忆,而丧失了考试的作用。
3.现代美术欣赏课教学方法
上面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弊病,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的素质,美术欣赏课教学方法的改革就有着重要的意义
3.1独立自主学习法
即学生在课前或课后,自己查阅相关资料做深入了解。课堂教学中,不要浪费过多时间在画家的背景介绍上。而作为教师,应以启发学生思维为主,引导学生主动寻求知识。例如,在《中国民间工艺美术》中,老师不仅要讲授给学生某一种中国民间工艺美术作品,而且还需要学生透过作品来了解它的文化底蕴,学生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了它的制作工艺与使用方法,也很好地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3.2比较教学法
将不同的作品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更能凸显出每件作品的特色,学生通过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做出准确的评价与判断,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将《自由引导人民》和《马赛曲》做比较,学生从创作背景和手法上辨析两者的差异,而又发现了二者都表达了对法国的热爱这一共同点。比较教学法可以使学生多方位更好的把握作品,从而增加学生的审美能力。
3.3合作学习法
学生都具有自己的独立思想,对于艺术都有着自己独到的見解,在合作中学习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欣赏《清明上河图》时,学生被分成几个小组,各自讨论,最后做出总结,代表发言,课堂气氛达到高潮。在高职美术欣赏课的授课过程中,学生通过与他人的讨论交流,可以将自己对美术作品的见解大胆的表达出来,同时又可以倾听他人看法,在互相交流中,得到启发和提升,感受艺术的丰富多彩。
3.4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充分利用多媒体,从视觉声觉,动态静态等多方面进行教学,不仅直观形象,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在油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短片,学生可以直观的了解并很容易就掌握了作画过程。又例如,在《梅杜萨之茷》的教学中,结合电影铁达尼号的背景音乐由多媒体向学生播放,由于二者都与海上的悲剧故事有关,让学生很自然得就联想到《梅杜萨之筏》的画面,更能理解美术作品的内在意义。
4.发挥高职学生的自主性,激发美术欣赏的兴趣
高职美术教学要充分调动学生欣赏美术作品的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欣赏学习。教师要善于耐心地鼓励学生多思考,从而创造性地学习,让高职学生在愉快而又轻松的学习过程中去认识美、欣赏美、体验美,从而提高高职学生的审美能力。过去我们在高职美术欣赏课中,教师们习惯把艺术作品进行简单的罗列,主观而又平淡地为学生进行分析,但是经典的美术作品,不仅仅体现着画家的高超画技,同时也体现出画家的审美情趣。所以我们应该把美术欣赏教学,同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形式,或组织学生到博物馆参观和观看展览等活动相结合,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式教学,来为高职学生营造一个宽松而又自然的教学环境,使高职学生在愉悦的学习环境中,不知不觉地得到艺术的洗礼和熏陶。艺术作品是创作者的生活在头脑中的反映,艺术家是通过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加工,来创造符合自己审美情感的艺术作品的。高职美术教师引导学生在欣赏美术作品时从作品的背景和时代特征、画家的简介和当时的历史谈起。比如我们在欣赏达芬奇作品《最后的晚餐》时,首先在上课之前美术教师要让学生利用充足的课余时间预习,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通过网络和图书馆等途径收集有关《最后的晚餐》的相关资料。通过资料收集让学生知道作品取材于《圣经》中耶稣被犹大出卖的传说,从而缩短了学生与作品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对美术欣赏的学习兴趣。了解达芬奇卓越的构图形式和独到的艺术匠心,成功地把握画面众多人物的心理刻画和画面人物各种不同的表情特征等等。其次在欣赏课堂上要让学生仔细地观察作品《最后的晚餐》,然后让学生试着说出对作品的直观印象,试着让学生说说在画面中,他们认为谁是出卖了耶稣的犹大。通过这种交流激发学生对作品的兴趣;也可以从画面的主题、构图、环境、色彩、绘画情感等方面提出问题;还可以利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小组合作欣赏、合作评价、相互讨论。学生们共同的智慧会有不一样的欣赏体会,从而发挥学生对美术欣赏的学习自主性。
5.锻炼学生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美术作品给欣赏者带来美的体验和感悟,锻炼高职学生在欣赏教学过程中积极地阐述自己的审美情感和审美感受,并与同学们共同感受艺术作品,共同观察和讨论。美术教师应改变传统欣赏课的教学模式,变被动为主动。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自主且积极参与的过程,美术教师要不断探索课堂教学方法,由过去单纯知识的传授转变为诱导启发。美术教师应多给学生以鼓励和启发,在学生身边轻轻点拨,不能把自己的思想强加于学生,否则学生会失去对艺术作品的直观感受。应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变激发学生主动学习。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和方法并结合高职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
6.结束语
总之,美术欣赏能激发高职学生的审美热情,使高职学生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激发高职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使高职学生运用正确的审美感受和审美认识来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提高高职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高职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宗白华.美学漫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
[2]周中华.美术鉴赏—评述[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