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空中交通管制差错成因机理与风险管理分析
2019-02-28黄昊峰
黄昊峰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国力稳步提升,相较于以往,诸多行业领域随着国家加大扶持建设力度以及社会资金的注入,而得到了长足发展,市场经济蓬勃有活力。而在其诸多行业领域中,我国航空运输业近年来的发展势头最为喜人,所取得各项成果也较为显著,整体行业领域得到了长足发展。而在现阶段,在航空运输业中,民航空中交通管制工作中还存在着一定问题,其主要表现形式为风险管控制度尚不完善,各类飞行故障频发,从而造成了社会与国家的较大损失。因此,笔者对现今民航空中交通管制风险管控工作现状进行阐述,深入分析其差错成因机理,并提出相应风险管控完善措施,以期提高我国航空业民航空中交通管制管理质量与工作效率,降低飞行风险系数,提高人们空中出行的安全保障系数。
关键词:民航;空中交通管制;差错成因机理;风险管控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国家整体经济实力稳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与消费能力相较于以往也有着显著提高。近年来,人们对于远途出行的交通方式也在逐渐转变,大部分人的出行方式从传统的火车出行、汽车出行,转变为飞机出行。而在整体航空业蓬勃发展的同时,民航空中交通管制工作与其配套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逐渐提高,相应问题也变得更为严重。在民航班次空中飞行过程中,各类人为、自然以及飞机设备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乘坐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应在现今民航空中交通管制工作中,加强风险管控力度,降低飞行风险系数。
一、加强民航空中交通管制风险管理重要性
近年来,我国航空领域由于各类因素共同影响下,民航方面得到了长足发展,以2013至2017年为基准,全国总体民航机场旅客吞吐量得到了稳定、高速增长,在中国民航局发布的《2017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中显示,民航行业全年共达成55156万人次旅客运输量,相较16年来说,总体旅客运输量增长幅度为13%。
而在上述民航行业蓬勃发展同时,民航空中交通管制的重要性也逐渐凸显出来,现阶段,上述管制工作以及风险管控工作中还存在着一定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民航业的长足发展,也不利于保障旅客的生命安全,再加之飞行交通方式相较于火车、汽车等交通方式来说事故致死率大幅提高,因此,加强民航空中交通管制与风险工作的管控力度、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是当前民航业的首要工作内容。
二、现阶段民航空中交通管制与风险管理的主要问题
(一)民航空中交通管制差错人为因素
在飞行准备阶段、空中飞行阶段中,各类人为因素对民航空中交通管制差错的影响最大,且出现概率较高,笔者对各类常见认为因素进行归纳,并总结出以下四点主要因素:
第一,飞行违规操作。在准备起飞以及飞行过程中,相关飞行人员的安全意识有所缺失,如机组乘务人员以及飞行人员实际工作模式与相关规定所违背,从而致使空中飞行风险系数提高。
第二,飞机设备检测维修人员在检修过程中存在疏忽。在飞机准备起飞阶段中,主要工作内容为相关人员对飞机进行详细检测维修,降低各类事故出现概率,而在实际工作中,部分检修人员的工作责任感不足,工作存在着一定检测盲区与不足之处,从而致使飞机在空中飞行阶段出现故障。
第三,空中交通管制力度有所缺失。在飞机飞行阶段中,与地面指挥中心的沟通不足,从而致使指挥中心对于飞行航班的管制力度不足,从而致使航班无法实时接收中枢指挥,从而引发空难。
第四,机组人员综合素养较低。在现阶段,由于我国民航业的蓬勃发展,而相应各高校机组人员的培养力度却有所缺失,从而致使在实际工作中,对于机组人员的应聘标准有所降低,部分机组人员的专业掌握程度与综合素养较低,并未满足飞机飞行过程中的各类操纵需求与心理素质要求,从而致使事故频发。
(二)民航空中交通管制差错自然因素
在飞机飞行过程中,飞行事故的次要影响因素则为自然因素,例如雷雨天气、飓风、台风等。此类自然灾害会造成飞机与地面管理中心的通讯中断、飞机部件失灵、机组无法观察周边环境等问题的出现。例如,八年前的伊春空难,由于造夜晚飞机起飞阶段时,能见度仅为2800米,远低于飞行最低能见距离3600米的标准,从而造成飞机坠毁。
(三)民航空中交通管制差错设备因素
在飞行过程中,受设备因素影响从而发生空难的事故概率也较高,例如飞机引擎故障、油箱失灵、液压失灵、金属疲劳等故障从而引发空难。在我国民航业中,由于整体行业起步较晚,早期行业整体资金不足,从而致使现今服役机型中,服役时间较早的飞机在硬件设备上投入资金较少、安全性能相较于新机型来说较差,存在着一定安全风险。
三、民航空中交通管制差错应对措施
(一)规范机组人员与检修人员操作
针对上述机组人员与检修人员操作不当问题现状,笔者提出以下措施:第一,加强相关监管力度,对于违规操作人员严重惩罚,并使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第二,加强机组人员与检修人员的培训、考核力度,并不定期抽查工作内容;第三,构建机组人员与地面指挥中心的管理体系,明确规定机组人员向地面中心汇报各项飞行参数的频率以及内容,降低风险系数。
(二)完善空中交通管制风险管控制度
在民航空中交通管制中,完善各項规定,根据实际存在问题以及现况针对性修改管制制度,并加强制度监管力度,以确保新制度规定贯彻落实到各项工作中。此外,针对上述各类故障以及问题,在源头加强控制力度同时,也应对各类事故造好一定应对措施,系统化、科学化制定应急措施方案,以做到空难事故发生时,最大程度降低经济、人员损失。
(三)加强相关管理者的专业素养
现阶段,在民航业空中交通管制系统中,普遍存在诸多行政领导,此类领导的行政地位较高,但专业度严重不足,因此,笔者建议以下几点:第一,将各类行政类领导尽力调离专业度要求较高的管理岗位:第二,对现有整体管理层进行考核,对于考核成绩不理想的领导调离,对于考核成绩一般的领导集中进行系统化、针对性专业理论培训;第三,对整体管理层定期举办宣讲会以及在实际工作中各类频发问题的应急能力培训。
(四)加强自然预测能力
除上述各人为因素外,自然因素对于飞行影响也较为严重,因此,应加大相关预测装置设备投入力度,加强预测精准程度,以避免各类事故频发,降低飞行风险系数。
四、总结
综上所述,现阶段,我国民航业中还存有各类问题,这些问题不但制约了民航业的整体发展,还危害了乘客以及工作人员的生命健康,并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笔者提出上述几点建议,以期降低飞行风险系数,更好保障乘客的生命安全,促进航空业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自诞.民航空中管制差错成因机理与风险管理探讨[J].南京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2]张启明.空中交通管制运行中的威胁及差错管理[J].科技风,2016(02):24-26.
[3]王子佳.浅谈雷暴天气下的空中交通管制指挥[J].中国新通信,2017.
[4]刘佳燕.如何有效预防空中交通管制风险发生[J].中国新通信,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