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渗油藏低速低效原因及提高采收率方向研究

2019-02-28李真

科学与财富 2019年3期
关键词:三中小层井网

摘要:现河庄油田河51单元以三角洲前缘滑塌浊积砂体为主,受沉积、物性及井网等因素影响,目前区块采油速度、采出程度均较低。本文在分析影响区块采收率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对策,主要是通過大修打捞、贴堵、增注、压裂等手段完善井网、恢复能量,从而提高油井产能,以及加强套损井治理、酸化增注工艺技术以及水井下分层技术来提高有效注水,从而确保井网长期有效,提高水驱控制和动用程度,不断扩大水驱波及,最终实现剩余油的均衡驱替,从而有效提高区块采收率。

主题词:套损井;采收率;水驱控制

1.区块概况

河51区块位于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西段,含油面积2.49km2,地质储量498×104t,标定采收率9.8%。为东西和南北两条断层所夹持的反向屋脊式断块,地层为从西北向南东方向逐渐抬升的单斜,倾角大约为5-8°。储层是东营三角洲自东南向西北不断推进,在古地形低洼区形成深湖-半深湖相三角洲前缘滑塌浊积砂体,自上而下发育沙二下稳、沙三上、沙三中、沙三下,其中沙三中为主要含油层系。纵向上划分17个含油砂体,分布均不连片,其中沙三中1、2小层分布面积较大,为主力小层。非主力小层分布面积小,呈零星点状分布。平均孔隙度为18.6%,平均空气渗透率为23.8×10-3μm2。最大孔喉半径3.14μm,孔喉半径平均值1.15μm,变异系数0.7,均质系数0.33。

单元自建产以来共经历了四个阶段:1987-1993.7月滚动建产阶段、1993.8-2002.1月相对稳产与递减阶段、2002.2-2008.12月滚动扩边阶段、2009.1至目前的精细治理完善阶段。目前单元开油井12口,日液水平55吨/天,日油水平21吨/天,综合含水61.9%,动液面1712米,采油速度0.15%,采出程度8.5%,总水井9口,开水井5口,日注水平71方/天,月注采比1.2,累积注采比1.31,地层压力18.1兆帕,自然递减2.3%。

2.低速低效成因分析

2.1水井井况造成局部储量失控

河51区块水井井况问题较为突出,总水井9口,其中2口带病注水, 4口因井况问题造成停注,影响水驱储量59.9万吨,导致油井供液不足,低效生产。

2.2区块地层能量保持水平低

受水井井况及水井欠注的影响,区块近年来测试沙二下稳、沙三段油井地层压力平均值分别为15.1MPa、18.1MPa,压降分别为21.9、28.9MPa,地层能量保持水平较低。统计区块12口油井的动液面,油井动液面均较深,基本在1700米以下,严重供液不足。

2.3储层纵向上动用不均衡

纵向上,受层间非均质性和油水井合采合注的影响,区块各小层动用差异较大。从沙三中储层来看,沙三中1采出程度最高,而沙三中2采出程度低,仅4.2%。

3.提高采收率方向

通过分析区块在油藏、工艺等存在的问题,主要依靠大修打捞、贴堵、增注、压裂等手段完善井网、恢复能量,从而提高油井产能;工艺配套方面通过加强套损井治理、酸化增注工艺技术以及水井下分层技术来提高有效注水,从而确保井网长期有效,提高水驱控制和动用程度。

3.1油水井大修、扶停、层系归位,完善注采井网

针对区块井况等原因导致的储量失控问题,通过大修打捞、扶停治理,完善井网,恢复储量控制。如河51-斜137水井2013.1月找漏4.21-15.54米套漏,卡封注水,2016.8月停注,停前泵压27MPa,油压17MPa,套压16MPa,日注71m3/d,封隔器长期失效,油井供液不足。于2017.4.3检换开作,初期日注41m3/d,目前日注40m3/d,对应油井河51-斜100见效,日增油1.4吨/天。

3.2工艺技术配套,提升有效注水

针对区块部分水井套损带病注水造成无效注水的问题,下步通过套管贴堵治理,提升有效注水。如河51-斜136井套漏一直卡封注水,有效期短。为提高有效注水,由于该井套漏时间长,因此对该井实施了水泥固井贴堵技术,下入贴堵管,将堵剂注入套管与贴堵管环空,构筑双层封堵屏障。初期日注水量30m3/d,目前日注水量50m3/d,对应油井河51-斜131见效,日增油量1.5吨/天。

3.3水井增注,补充地层能量

针对水井结垢、机杂堵塞等的不同欠注原因,加强堵塞机理论证,优化酸化配方,采用盐酸和土酸体系解除机杂垢堵塞,“泡洗酸排”四步法优化酸化工艺,实施分类增注工艺技术配套,补充地层能量。从历史注水见效情况来看,注水见效后,油井平均单井产能提升1.5倍。目前针对水井欠注造成地层能量不足的问题,需进行增注补充能量,恢复油井产能。

3.4实施分层注水,均衡水驱

河51单元非均质性较强,各类油层在层间、平面内有很大的差异性,每口井有几个或十几个小层进行开采,渗透率差异大,层内、层间矛盾十分突出,注水过程中的单层突进和舌进现象明显,导致注入水推进不均匀。因此分层注水显得非常必要。针对区块目前纵向动用不均衡的问题,利用测调一体化技术对部分水井实施分层注水,提高分注率,均衡纵向水驱。同时,针对该区注入水矿化度高,注水井结垢严重,造成测试遇阻及地层堵塞等问题,采取地面防垢、除垢对策,在注水站安装防除垢效果较好的超声波防除垢仪。

3.5油井压裂适配井网,提高产能

随着开发时间延长,储层物性整体变差,自然产能明显下降,合理的储层改造技术成为增储上产关键。由于区块储层埋藏深、温度高、破裂压力高,储层非均质性强,常发育微裂缝,施工中易产生多裂缝,难以形成有效的主裂缝,导致压裂液滤失大、易砂堵。砂泥间互、油水共存,压裂工艺面临新挑战,且“油层硬、隔层软”,缝高控制困难,裂缝难于有效延伸。因此,强化了选层技术研究,严把压裂决策关,根据地层测试获得的参数和产能预测原理,建立了均质储层压裂选层图版,并选取合适的井进行了压裂。统计区块6口压裂井,压裂后平均单井产能由2.3吨/天上升至5.1吨/天。其中,压裂见效井4口,平均单井产能由2.4吨/天升至6.9吨/天;

4.区块实施效果

治理后区块油井开井增加2口,水井开井增加4口,年增油4429吨,采油速度达到0.24%,采收率提高了1.5%。

参考文献:

[1]李道品.低渗透油田高效开发决策论[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

[2]张林艳,张海英,等.2+3提高采收率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2,27:103-106.

[3]孙焕泉.胜利油区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对策[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2,9(2):10-13.

[4]隋微波,张士诚,等.低渗复杂断块整体压裂裂缝参数优化设计[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7,34(1):98—100.

[5]廖广志,王克亮,阎文华.流度比对化学驱驱油效果影响因素研究[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1,20(2):14.16.

[6]侯光东,韩静静。长庆油田三叠系特低渗储层分层注水技术研究[J].断块油气田,2008,15(2):110-112.

作者简介:李真女,油藏开发工程师,胜利油田现河采油厂地质研究所

猜你喜欢

三中小层井网
利用和差调换数字
湖相页岩油建产区小层构造可视化精细建模
——以吉木萨尔芦草沟组为例
想三中
利用物质平衡法分析小层注水量
鄂尔多斯盆地七里村油田柴上塬区隔夹层分布特征
Creative revisions of Peking Opera
践行“真教育”“大教育”的八年蜕变
——东乡三中发展掠记
超低渗透油藏水平井注采井网设计优化研究
各向异性油藏菱形反九点井网合理井排距研究
G9区块井网优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