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驱动力分析
2019-02-28彭柳柳冯晓萌
彭柳柳 冯晓萌
摘 要:创业是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大学生作为社会结构中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较高的群体,其对就业创业的选择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发展。研究大学生创业问题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较高的现实意义。本文针对首都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的驱动力问题,依据有效的调查问卷,以200名首都高校大学生为样本,通过构造列联表运用φ相关系数进行独立性检验,提取影响大学生自主创业驱动力因子。采用描述统计、推断统计等方法,深入研究首都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影响因素。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从大学生、高校和政府三个方面分别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自主创业;驱动力;独立性检验;φ相关系数
引言
自1999年教育部出台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大学生扩招起,大学生就业形势随着人口增加和国民素质的增长愈发严峻。[1] 自主创业成为大学生面临的新的选择。2014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各大高校纷纷响应,推出一系列大学生创业激励机制,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顺应时代潮流,走上了自主创业这条路。本文以首都三所高校为例,通过随机抽样和问卷分析,采用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等方法,研究首都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建议。
1 研究假说
根据当代高校大学生的具体特征以及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相关理论,本文对大学生自主创业驱动力的分析,提出如下两个假说。[2]
1、大学生个人情况与自主创业意愿有相关性。本文欲从性别、专业类别、出身地域、成绩和担任班干部情况五个角度来考察大学生个人情况对自主创业意愿的影响。
2、大学生外界环境与自主创业意愿有相关性。本文将从学校和政府两个因素来考察大学生外界环境对自主创业意愿的影响。
2 研究设计
2.1 样本设计
本次调查样本主要为北京理工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央戏曲学院学生。运用PPS方法抽取学生,委托校学生会收发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28份,经过审核判定200份为有效问卷,并作为作为样本分析。
2.2 问卷设计
根据研究问题和研究目的,设计了《大学生自主创业驱动力分析》问卷。问卷主要内容如下(问题经过简化,排序经过调整):个人情况维度包括性别、专业类别、出身地域、成绩、担任班干部情况及偏好的筹资方式,外界环境维度包括高校创业活动频数、支持力度和政府优惠政策。与此相对应的问题则为对自主创业是否有意愿。
2.3 研究工具
研究工具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工具采用spss17.0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
2.4 研究方法
2.4.1数据预处理
数据基本筛选后得到200份有效问卷,现对各基础变量做描述统计。
对于性别,令“男=0、女=1”,则其平均值为0.43;对于专业类别,令“文科及艺术类=0、理工科=1”,则其平均值为0.55;对于出身地域,令“城镇=0、农村=1”,则其平均值为0.78;对于获奖学金情况,令“未獲得奖学金=0、获得二、三等奖学金=1、获得一等及以上奖学金=2”,则其平均值为1.05;对于担任班干部情况,令“未担任班干部=0、担任班干部=1”,则其平均值为0.66;对于社会实践,令“参与过=0、未参与过=1”,则其平均值为0.61;对于是否有创业意愿,令“是=0、不是=1”,则其平均值为0.38。
2.4.2 推断统计,根据样本情况判断各因素与大学生创业意愿是否具有相关性
由于数据多为品质数据,故选择构造列联表进行独立性检验。[4]
分别提出假设
H0:“影响因子”与大学生自主创业意愿之间独立
H1:“影响因子”与大学生自主创业意愿之间不独立
分别计算检验的统计量(α=0.05),根据列联表n1×n2和自由度(n1-1)(n2-1)查找对应的临界值χα2
令χ2与χα2比较,判断变量因子与大学生自主创业意愿之间是否独立,并选用合适的相关系数判断其相关性大小,得出如下结果:
影响因子包括性别、专业类别、出身地域、学习成绩、任班干部经历、社会实践、所在高校开展创业类活动频率,独立性检验结果除了专业类别为独立,其他皆为不独立。就相关性大小而言,其相关系数分别为φ=0.03342、φ=0.00346≈0、φ=0.3521、φ=0.5776、V=0.2629、V=0.5724、V=0.4719。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对于个人而言,性别和专业类别与大学生自主创业意愿的相关性较小,可以忽略;出身地域、成绩、担任班干部情况和假期社会实践参与情况与大学生自主创业意愿存在较强的相关性。
2、学校有关创业的激励措施与学生自主创业意愿相关性较强。学校的资金支持是大学生创业资金的重要来源,学校激励是大学生创业的重要动力。
3、国家优惠政策与大学生自主创业意愿相关性不强,大学生对于国家优惠政策态度不一,原因包括对优惠政策不够了解、政策不贴近大学生生活等。
3.2 建议
1、对于大学生而言,性别和专业类别与创业意愿相关性较小,而成绩、学生工作和实践活动则是影响创业意愿的重要因素。因此,大学生应当努力学好专业领域知识,提高专业素养,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另外,很多大学生对政府优惠政策不够了解,可积极参与相关宣传讲座,主动了解相关优惠政策,为创业之路打好坚定基石。
2、高校应坚持响应国家号召,积极推进创业激励活动,让创业走进学生生活。推出更多鼓励措施,包括加分和比赛奖项等,给予充分资金支持,鼓励和保障学生创业的进行;引入更多创业课程及讲座,[3] 安排专业老师对学生创业进行相关指导。
3、政府在推出大学生自主创业优惠政策的同时,还应与高校加强合作,[5] 推进更多可以走进校园、走近学生的活动和政策,使学生享受优惠政策途径更加便利化。另外,政府还可组织相关专家对学生进行创业指导培训和咨询服务,让大学生真正了解政策、享受政策。
参考文献:
[1]任国友. 大学生创业素质的调查与研究[J].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6,(05):97-102.
[2]刘敏. 大学生创业意向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创新与创业教育,2016,(01):25-28.
[3]孙海荣,惠艳. 大学生自主创业协同创新机制构建——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J]. 科技管理研究,2015,(19):1-5.
[4]贾俊平. 统计学(第7版)[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
[5]彭小孟,孙克. 赣南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意愿影响因素分析[J].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0,(06):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