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虎符,前世今生

2019-02-28吕逸涛于蕾

特别文摘 2019年1期
关键词:虎符东峰铁锨

吕逸涛 于蕾

虎符,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盛行于战国和秦汉两代。公元前257年(魏安釐王二十年),战国时著名的“四公子”之一——魏国的公子魏无忌“窃符救赵”(见《史记·魏公子列传》),此故事是这一时期虎符运用的传奇范例,也说明虎符在战争中举足轻重的作用。

现今传统戏剧表演中的领兵之符多以令牌(箭)的形式出现,与古代不同时期使用虎符的历史不尽相同,是一种艺术化的表现。虎符本身的意义,类于后期的“节” “牌”,执符是“执以赴君命”,直接代表的是君权。

20世纪70年代初期,还是少年的杨东峰在西安市南郊北沈家橋村帮助大人在地里干活。忽然,他听到“铛”的一声脆响,凭经验,他判断应该是铁锨碰上了什么金属。他仔细寻找,发现一个很小且裹着泥土的金属物,于是捡起来,并在铁锨上磕了几下,发现是一件动物形状的铜质物品。尽管杨东峰不能确定这东西到底是什么,有什么用途,但还是将它放在衣服口袋里带回了家。

拿回家后,他将其放在自家院中的窗台上。因为体量太小,当废铜卖也值不了几个钱,于是此后的两年多时间里,这件东西成了杨东峰姐姐几个孩子手中的玩物,被他们在游戏中丢来摆去。渐渐地,上面的金黄色文字因为经常摩挲而显现出来。文字的形状很奇怪,杨东峰看不懂,却隐隐感到手中之物是一件有来头的“文物”。

因为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杨东峰便想解开自己心中的疑问,于是揣着这件东西,怯生生地来到西安市一家位于东大街的文物商店。当时接待他的人同样搞不清楚眼前的器物到底是什么,以及有什么用途,便对他说文物商店一般只收传世品,不收出土品,建议到碑林博物馆试试。杨东峰又来到了碑林博物馆。在这里,杨东峰碰巧遇到了考古专家戴应新先生。

戴先生看到杨东峰送来的器物,赶紧摊开一方手绢,将其轻放于桌面上。经过一番仔细的检查,他初步断定,这个动物形器物可能是一枚十分罕见的战国虎符。

据考它是公元前475至公元前221年的战国文物,称为秦代错金“杜”字锏虎符。它是战国时代秦国杜县的遣兵虎符,也是中华现存最早的调兵凭证。有了它,调兵遣将不在话下;无它,除非王亲自驾临,否则无人听命。

这枚杜虎符长仅9.5厘米,高4.4厘米,厚0.7厘米,其上铭文是所有出土虎符中铭文最多的一件,且保存完好,特别是错金字,精致优美。虎符的铭文制作工艺,是在虎身先錾刻出阴文字槽,再将极细的金丝嵌入阴文字槽之内,最后打磨平整光亮。虽历经两千多年,仍然熠熠生辉。

(摘自《国家宝藏:青少年版》中信出版社 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出品 图/陈明贵)

猜你喜欢

虎符东峰铁锨
虎符:古代军事权力的象征
科学“立制”,促进干部“自愈”——陕西省委党校教授岳东峰谈凤翔做法的创新性
虎符的下落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
古代持虎符者真能号令全军吗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effects of operating conditions on the molecular weight of polypropylene using a response surface method
蓝涤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