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信用体系何以受百姓欢迎
2019-02-28
美国《麻省理工科技评论》2月26日文章,原题:中国的社会信用体系像听起来的那么“奥威尔式”吗? 在西方人想象中,中国的社会信用体系是一种由人工智能驱动的干涉人权的监视机制。我们(西方人)常听说有关该体系被用于维持社会秩序的“案例”,但几乎没有听说过其他叙事方式——社会信用体系是一种受到中国众多老百姓欢迎的治理体制,因为百姓们烦透了猖獗肆虐的诈骗活动、屡禁不止的假冒伪劣产品和层出不穷的公共卫生问题等乱象。
以下就是一篇报道描述的一种在中国尚未随处可见的事实。在(山东省威海市)荣成市甲夼马家村——这是中国十多个因率先试点社会信用体系项目并获得成功而被称赞的地方之一,村民们表示该体系在大多数情况下都在发挥积极作用,甚至压根儿没有(对人们的正常生活)产生任何影响。实际上,其中并没有使用什么人工智能或其他先进(监控)技术。相反,该村的社会信用积分是由人工记录在纸上,而且许多村民认为这是一种“外围”管理体系,远非日常生活中的主要驱动力之一。
中国的社会信用体系旨在激励人们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公民能通过做好事——比方说参加志愿者活动、献血或为所在城市招商引资等——挣得积分;也会因违反交通法规、逃税或忽视照顾年迈父母等不良行为而被扣分。社会信用积分会影响他们享受社区福利项目:高积分获得者将享受免费查体、取暖费打折等优惠活动,低积分者则将丧失政府补贴或被禁止在政府部门工作等。
然而,尽管一些细节在西方经常被描述为威权政府干涉民众自由之举,但许多学者表示,社会信用得分并不会像人们猜测的那样具有大规模控制效果。比如,该体系收集的数据与银行决定是否为你提供贷款所需的数据并不完全一致。在一些遭遇民众反对的实例中,有关规定也已被改进。因此,这些学者表示,与其说中国的社会信用体系是一种执法工具,还不如说它是一种宣传(诚信社会的)方式。
还有人表示,这只是中国提倡做好人好事的长期文化传统的一种延伸。而且(与西方人相比),中国民众对隐私和自由拥有完全不同的看法。▲
(作者凯伦·郝,王会聪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