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的诊治
2019-02-28陶元秋
陶元秋 黄 琴
广西鹿寨县中渡镇水产畜牧兽医站,广西鹿寨 545609
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主要发生在母猪和仔猪群体,不同年龄段以及不同品种猪都会出现感染,并且综合症状表现明显。一般而言,病猪或带病毒的猪会在康复后的3个月内持续性排出毒素,需要养殖户结合病猪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完善的监管机制。
1 流行特征和传染途径
在对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发现,疾病传播速度较快,并且污染较为严重,一旦猪患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经过几个月就会出现重复暴发的问题,净化难度较大。最关键的是会对规模化养殖造成潜在威胁,甚至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需要引起养殖户的高度关注[1]。另外,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一般是借助呼吸道进行传播,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播疾病,风媒传播也是较为常见的路径,这就需要养殖户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预控处理。
2 临床表现和诊断方式
2.1 临床表现
猪患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后,母猪常表现为食欲下降、高烧以及窝活仔数降低的现象,甚至会出现不孕母猪。而仔猪主要表现为耳发绀、气短以及呼吸困难等症状,或者是共济失调现象。
2.2 诊断方式
目前,较为常见的方式是对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进行病毒分离鉴定,但是操作过程会受到周围条件的限制,因此,多数地区还是会采取临床症状以及剖检变化的判定进行诊断,能有效将间质性肺炎组织学病理变化作为诊断疾病的基本依据。除此之外,要进行实验室诊断,利用猪蓝耳病乳胶凝集诊断试剂盒进行血清学检查,也能够有效对疾病进行诊断分析。需要注意的是,要将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和伪狂犬病进行鉴别诊断[2]。
3 防治策略
为了减少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对饲养工作造成的影响,要积极落实更加有效的防控机制和管理策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防治水平。
3.1 优化检疫质量
对于猪饲养工作而言,要想合理性规避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就要强化健康猪的自繁自养管理机制,猪场要结合实际情况完善及时淘汰制,有效对疑似病猪进行隔离处理,在引进种猪或猪胚胎的过程中,要尽量规避疫区或者是阳性供种单位,确保能对引进猪进行2周以上的观察,从而提升监测工作的基本质量,减少传播的机率,从根本上提高监测结果的合理性,并且完成疫苗注射。
3.2 科学规划免疫程序
为了提升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防治效果,要利用疫苗进行免疫预防,目前较为常见的是三联苗,能对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猪细小病菌、猪伪狂犬病等进行有效预防,从而提升保护率到75%~80%。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母猪而言,妊娠期不能进行疫苗的注射。
3.3 完善管理机制
在实际监管工作开展后,要依据猪场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完善的管控流程。
1)强化饲养管理路径,集中管控日粮配比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对矿物质元素和维生素进行监督,确保能提升饲料的能量和蛋白质水平,有效维护氨基酸含量。
2)强化仔猪的管理水平,相关人员要尽量完善早期断奶处理工作,确保能完成早期断奶和隔离饲养并行的手段,并且对特定猪群进行特殊化免疫程序管理,有效建立完善的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预防控制机制。
3)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完善的免疫消毒机制,尤其是要定期对猪舍的墙壁、设备以及饲养用具等进行消毒处理,猪场要利用全进全出的管理原则,提升日常消毒管控工作的基本水平,主要是用0.2%~0.7%的甲醛进行消毒处理[3]。
4 小 结
在猪饲养工作中,要想尽量避免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的传播,就要从根本上提高饲养管理水平,集中关注传播路径,有效避免不规范操作造成的疾病蔓延,积极制定更加贴合猪饲养场实际情况的管控流程,提升预防控制水平,减少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