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间世》,看世间人
2019-02-27燕陆
燕陆
终于等到你”“记得备好纸巾”……圈粉又圈泪的医疗纪录片《人間世》第二季已经播出,在豆瓣上评分高达9.5分。
如果说《人间世》第一季的亮点是呈现出医者之难,那么第二季则更聚焦患者之苦。一边是死,一边是生,镜头则架在中间的灰色地带,带着我们向两边打量,尝试着面对“死”,更好地思考“生”。
中国传统文化是忌讳谈死的。《人间世》第二季却走近离死亡最近的人:罹患恶性骨肿瘤的安仔最喜欢玩游戏,“游戏里人有很多条命,输了可以重来”;高龄产妇林琴躺在病床上,体内的血换了三遍,最后不得不切除子宫……第二季总导演秦博曾半蹲在哭着的拍摄者跟前解释:“这个时候面对摄像机,我们都知道是一件极其残忍的事情,我特别想说声对不起,但是我们还得做下去,想让更多人知道这个事。”
生与死,为什么值得“让更多人知道”?或许是因为在死的阴影下,生命显得如此脆弱,却也如此可贵。在纱布酒精输液管交错的缝隙里,生活的苦难,会被坚强的人悄悄形塑出充满希望的样子:因为化疗掉光头发的小女孩,笑着说自己的脑袋像卤蛋;消防员遗孀第一次听到胎儿的心跳,兴奋又欣慰。真正的英雄主义是在认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人们在《人间世》这块镜子里,望见了不同的态度:治病救人的,思忖着如何与病患产生恰当的连接;癌症患者发表慷慨的宣言,鼓励病友和自己继续前行;还有人在琢磨怎样通过建言献策和宣传报道,推动社会关注、制度进步……亚当·斯密在谈到好友休谟的死亡时说:“无论是他生前还是身后,我总是这样理解他,也许只有接受了人类意志薄弱的本性,才会距离有智慧和德行的人越来越近”。
“生活不是上帝的诗篇,而是凡人的欢笑和眼泪。”作家迟子建如此写道。岁末年初《生活万岁》《四个春天》等纪录电影大受欢迎,正因为纪录片能最大程度地反映爱与恨、生与死、绝望与希望。而医疗纪录片,带着我们的眼睛和耳朵,去到医院、病房,给我们最深切的触感和痛感。
和第一季相比,《人间世》第二季引发了新争议,关于拍摄手法是否刻意、感情表达是否克制等。观众不再满足于煽情的沉浸式体验,而要求更为客观、克制的记录。来自消费者的评价,也激励着生产者的思考。秦博在剧评下回复说,“感谢,这中间的度在哪里,对创作者来说也是磨练”。
这部纪录片的片名“人间世”,来自《庄子》。在这一篇章中,庄子提出了“心斋”这一概念,从“虚以待物”推演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的命题。这翻译成网络热词,或许就是,人活一世,光“耐撕”不够,还得“耐盘”。毕竟前者能让我们在劈头盖脸的打击中幸存,而后者才能帮我们借着沙石打磨出生命的珍珠。在人间世看见世间人,于生死场中谈生活,把笑中泪化成泪中笑,这或许就是《人间世》给我们的关键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