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赛”引领下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实践
——以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为例

2019-02-27王炎

城市勘测 2019年1期
关键词:国赛环境工程测绘

王炎

(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林业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1 引 言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和不断完善,正在为当前职业院校如何准确把握市场需求,创新办学理念及深化教学改革等起到了导向性的作用[1],促使职业院校在培养专业人才时紧跟行业需求,以“岗位工作任务为中心”,传授“工作岗位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不断促进教学改革,让学生在“教、学、做、赛”中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适应技术发展的知识水平和综合能力。国赛测绘项目的比赛至今已连续举办了7届,大赛的成功举办,对高职院校测绘类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操作水平进行了检验,推动了各高职院校对测绘类专业人才培养与教育教学的改革[2]。在国内对有关国赛竞赛组织、备赛及影响的研究已有较多,而基于测绘国赛导向的人才培养和专业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则较为少见,尚未形成一套成熟的理论体系。

国赛引领下的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与探索可以较好地促进人才培养,同时也可为其他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因此,研究国赛对工程测量专业教学改革的影响很有必要。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根据多年参加国赛的经验,结合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实际办学情况,系统从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校企合作等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教学改革,并初步取得了改革成效。

2 国赛的导向功能

自2013年以来,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已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组委会组织的5届测绘国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积累了一定的比赛经验。参加国赛对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无论是专业人才培养还是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都起到了很好的导向和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

(1)参加测绘国赛极大地促进了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培养了一批技术过硬、综合素质强的优秀学生。

(2)参加测绘国赛很好地推动了工程测量专业的课堂教学改革,拉近了企业需求与课堂教学的距离。

(3)参加测绘国赛让年轻教师得到了成长,有效地促进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4)参加测绘国赛促使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每年不断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改革,促进了专业的教学诊改,提高了专业办学水平。

3 国赛引领下的专业教学改革思路

国赛项目的设计指向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大赛对选手的技术应用能力、抗压能力、应变能力、团队能力等职业能力提出具体要求,为高职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基于国赛引领的教学改革研究思路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

(1)国赛引领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理念的转变:基于国赛引领及时转变专业人才培养理念和思路,把以技能引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新理念贯穿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将国赛提倡的技能型人才培养理念有效地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提升了专业人才的培养水准和培养质量。

(2)国赛引领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在国赛引领下修订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大赛的内容及要求,主要培养学生的管理与团队协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心理素质等综合素质以及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岗位需求的应变能力等职业能力,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水平为核心,最终达到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专业培养目标。

(3)国赛引领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标准的更新:测绘国赛遵循的职业技能标准,是行业专家参照测绘行业(企业)内最佳实践标准合作共同制定而成的。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同样需要以测绘行业技术人员的实际标准作为人才培养的标准,严格按照测绘行业(企业)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标准训练学生。

4 国赛引领下的专业教学改革实践

2016年以来,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开始探索并坚持以测绘国赛为引领倡导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理念,主动融入江西区域社会经济建设,充分发挥测绘国赛队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基于知识、技能和素质协调发展修订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创新了专业“四段递进,学训交互”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进和优化了两大课程体系,探索并构建了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教学训赛”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促进了双师型队伍建设,加强了校企双方协同育人机制,实施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训、赛证融合,促使学生建构知识、提升技能、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培养了一批满足测绘行业(企业)生产一线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本文将从以下5个方面介绍在测绘国赛导向下的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探索。

4.1 基于“知识、技能和素质”协调发展修订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国赛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建设的测绘类高技能人才。大赛以实际生产任务为载体,重点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解决生产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终身学习能力等职业能力。由此可见,国赛与高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一致的。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结合多年参加测绘国赛的经验,结合测绘国赛对专业核心技能的提炼和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根据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规律、行业岗位需求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特点,进一步修订了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并从知识、技能和素质等3个方面进行详细设计,教学目标的设计以能够让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素质得到协调发展为原则,特别职业素质的培养不能忽视。培养学生具备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等职业素质,并能够从事地形测量、控制测量、工程施工测量等生产项目的测绘工作,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服务提供可靠测绘地理信息的能力[5]。从而加快实现由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到“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转变。

4.2 创新“四段递进,学训交互”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测绘国赛坚持与高技能人才培养相结合,引导各院校高职测绘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工程测量专业结合近年来参加测绘国赛的经验,基于高职教育教学规律,创新了“四段递进,学训交互”[5]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通识课程与专业基础理论、专业单项技能、专业核心技能和专业生产能力”等四个阶段递进式教学层次,实施校企合作育人的教学机制。人才培养模式符合高职测绘类专业人才培养要求,遵循学生对知识认知和技能提升的螺旋式上升规律,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主线,融实训项目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将专业教学过程与测绘生产过程紧密结合,特别是在第四学期安排1个月的校外生产性综合实习,让学生提前了解和熟悉测量岗位的技能要求和工作流程,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如图1所示。

图1 “四段递进、学训交互”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4.3 改进和优化“两大课程体系”

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通过研究测绘国赛宗旨及赛项技术方案要求,结合企业调研以及对毕业生的跟踪回访,改进和优化了两大课程体系:即系统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和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的专业技能课程体系。在通识课程体系优化过程中,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基本素质教育课程的开设,创新了就业创业指导、职业道德、应用口才等素质类课程的教学模式,全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在专业课程体系优化过程中,我们遵循“理论教学必须够用,实践教学人人过关”的原则,在课程结构中加大了实践教学的比重,特别是通过参与每年的测绘国赛,发现平时教学的薄弱环节,学习兄弟院校好的教学经验。结合测绘生产实际,对原有课程体系先解构再重构,具体做法如下:

(1)在通识课程体系中创新了思政课的教学,加入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加强了通识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以测绘类专业学生必备的吃苦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为指引,通过定向越野、应用文写作、实用口才等课程的开设,切实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团队精神。

(2)遵循高职高专教育规律,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系统开发出“单项实训→核心技能综合实训→生产性综合实习”等3个层次项目贯穿的实践教学体系,如图2所示。

图2 “递进式”的专业实践课程教学体系

(3)依据测绘国赛技术标准和测绘行业新技术的应用发展,我们把原有GPS测量课程更改为GNSS测量,在课程教学中加入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GLONASS导航系统的相关知识。在选修课中加设了《职业技能竞赛》、《卡西欧程序设计》等拓展性的课程。为紧跟当前无人机测绘技术的发展步伐,还加开设了无人机测绘技术课程。

4.4 优化教学过程,构建“教学训赛”一体化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具有理论基础薄,自律性差,不愿意主动学习,但他们往往喜欢捣鼓,实践兴趣高,可塑性大。针对这一特点,我们遵照测绘国赛的理念,改变以往课程教学中学生被动学习、机械训练等现象,通过不同的教学形式,如在线开放课程教学、微课教学、蓝墨云班课等信息化教学手段,不断提高课程教学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实践,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符合职业岗位需求的能力,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与测绘国赛相结合,创新教学设计,全面采用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情境教学等教学方式,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以“实训周”的形式进行专项实践训练,通过生产性综合实习使学生直接参与到实际工程项目;最后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的专业技能与就业岗位实现无缝对接。

专业致力于推进专业教学方式的改革,构建了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教学训赛”一体化教学模式,形成师生、情境与资源良性互动的教学生态。以测绘国赛情境引导课堂教学情境变革,建立了“一体化教室,实训基地、企业生产现场,项目中心”等多样化的技能教学平台,让学生体验、感受完整的测绘生产任务工作情境,提高教学的效果和学生实习的效能。特别是把测绘国赛的竞争机制纳入教学过程,创造真实的教学情境,让竞赛与教学活动之间产生积极的互动,竞争与学习相结合,竞争与实训相结合,创造了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本能,让每个人都渴望竞争,并在竞争中不断提高,如图3所示。

图3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教学训赛”一体化教学模式

4.5 强化校企合作育人

国赛成功营造了全社会关心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让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产生紧密联系,引导和深化了高职院校的校行校企合作[4]。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通过对测绘国赛活动的组织与参与,也进一步加强了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为促进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办学起到良好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1)在校内,专业通过每年国赛的准备和训练,推动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促使教师相互比技术、学技能;有效地提高了很多年轻老师的专业技能,同时也带动了学生操作水平的提高。学校邀请测绘行业及企业专家一起参与国赛的备赛训练,对指导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培训,提高教师实践操作技能。目前,专业已有3位教师通过了国家注册测绘师执业资格考试,取得双师资格。

(2)专业与湖州中核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江西核工业测绘院等甲级测绘企业密切联系,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和校外测量实训基地。特别是湖州中核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与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共同设立现代学徒制下的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湖州中核”订单班,由校企双方协同进行订单人才培养,公司还在专业设立企业奖学金,表彰综合素质优秀的学生。

(3)专业秉承“请进来”与“走出去”有机结合的教育理念,把行业和企业技术人员请到学校来授课、指导实习和训练的同时,也安排专业师生走出去,到企业一线去进行测绘生产实习和顶岗实习,企业安排技术人员全程跟踪和指导,把校企合作育人切实落到实处。

5 结 语

以国赛为引领,在积极组织参加测绘国赛的过程中,我们及时发现了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利用国赛平台的导向和积极作用,很好地推动了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教育教学改革,通过在以上5个方面进行的积极研究和实践探索,并初步取得了教学的改革成效:

(1)通过国赛引领修订了基于知识、技能和素质协调发展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创新了专业“四段递进,学训交互”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优化了两大课程体系,构建了“教学训赛”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形成了老师乐教,学生愿学的良好教学氛围。

(2)通过教学改革有效地开辟了工学交替、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育人的新路径,培养了一批满足符合企业要求,知识、能力和素质能够协调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3)通过教学改革形成了丰富的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内容包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线开放课程、校本教材、多媒体课件、教学案例、实训方案、实训指导书和试卷题库等,与各兄弟院校合作建立完善了专业教学资源库。

猜你喜欢

国赛环境工程测绘
装备环境工程
探讨环境工程工业污水治理中常见问题
浙江省第一测绘院
工程测绘中GNSS测绘技术的应用
环境工程中大气污染的处理措施分析
环境工程的项目管理
04 无人机测绘应用创新受青睐
“国赛”十年:将职业教育改革进行到底
“国赛”背景下的动漫制作技术专业教学改革
无人机在地形测绘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