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腐蹄病的诊治
2019-02-27郭胜
郭 胜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九十团农业发展服务中心,新疆双河 833409
腐蹄病是山羊、绵羊最常见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发病率一般为8%~10%,疫区严重情况者发病率可高达30%~50%。该病主要是由菌节瘤拟杆菌和坏死梭菌引起,侵染羊蹄部,导致羊蹄部变软、发炎甚至流出脓液分泌物,最终导致羊蹄部腐烂,羊只行走困难,生长发育迟缓,与猪、牛口蹄疫疾病相类似。腐蹄病主要出现在秋季或者高温高湿地区。
1 发病原因
目前确认的引起腐蹄病的病原菌主要分为2种,分别是节瘤拟杆菌和坏死梭菌,其中前者是导致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但是据刘丽等[1]研究表明,节瘤拟杆菌生命力不强,对常规消毒剂均没有抵抗力,很容易杀死,60℃煮沸30 min即可将病原菌杀死。虽然该病菌需要在羊蹄部才能生存,但是治疗后病羊仍长期带毒,并向外排毒,从而导致该病很难彻底消除,对养殖户来说存在极大的风险。
目前研究结果表明,导致羊发病的主要原因包括2个方面,即环境因素和营养因素。一方面,由于圈舍卫生条件较差,粪便、尿液无法及时排出舍外,羊蹄部长期处在积粪积尿浸泡当中,蹄部角质软化,接触到尖锐物体或较坚硬的设施设备时很容易造成蹄部受损,若无法及时进行消毒处理,受损的部位很容易接触感染环境中的节瘤拟杆菌和坏死梭菌,从而发生腐蹄病。另一方面,由于羊饲料中缺乏足够需要量的Ca、P,或者Ca、P比例不合适,很容易引起羊骨骼松弛,蹄部发生变形,遇到尖锐物体即可发生蹄部破损,引起感染,最终导致腐蹄病的发生。
2 临床症状
羊腐蹄病的潜伏期没有明确的时间界线,大致范围为几个小时到14 d不等,一旦发病,呈急性症状,发病数小时后即可观察到病羊无法正常行走,蹄部破损。发病初期,羊只表现为精神状态不良、采食量明显下降,病羊久卧不起,蹄部发炎、肿胀等,人员进入圈舍后,病羊不起,拍打后病羊三脚跳样行走,可感觉到明显的疼痛感。随着病情的进一步恶化,蹄部感染部位会发生溃烂,挤压时有粘性脓液流出,此阶段如果不能及时治疗,感染部位病原体会逐渐进入体内,引起机体其他器官组织病变。一般发病后期,病羊会出现高温(可达41℃),食欲废绝、无法站立,病羊体形消瘦,皮毛粗糙等症状。
3 实验室诊断
一般采取患病羊只蹄部病变组织作为检验病料,制片经染色后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佛珠状菌丝。但是,病情的确诊需要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临床症状的现场观察。
4 预防措施
结合羊腐蹄病的发病原因,对于该病的预防主要包括3个方面,引种过程、细菌感染预防和饲养管理预防。首先,对新引羊群进行严格的防疫检测,检查合格后才能进入养殖区域,避免从疫区进行引种;同时在引种过程中,羊只长途运输需要在车辆上填盖垫草,严防由于道路不平或急刹车等导致羊蹄部的机械损伤。其次,在养殖区域,地面尽量不过硬或者过软,利于羊群的活动;同时场地设计要考虑粪便等排泄物的排出通道,如果无法保证应及时清理粪尿排泄物,避免羊只长时间浸泡其中引起的细菌感染;尖锐物体及时清理;对圈舍环境进行全方位的消毒,用5%~10%硫酸铜溶液进行喷雾冲洗消毒[2],或者畜舍地面铺撒石灰粉。
5 治疗措施
5.1 中药治疗
根据李可心[3]研究,中药治疗羊腐蹄病的配方可以参考如下:250 g大黄加水煮沸10 min,然后添加500 g陈石灰,炒干后磨成粉末状,涂抹在蹄部患病处,可起到止痛、消肿,促进生长等作用。赵智灿[4]研究发现,川芎50 g与石灰粉50 g等比例混合研磨呈粉状,并添加适量的黄油制成膏状药物可用来治疗羊腐蹄病。或者取白矾10 g、艾叶50 g、花椒10 g、防风25 g熬制30 min,然后对患病部位进行药浴治疗,浸泡20 min,最后将坏死组织清理干净。中药治疗羊腐蹄病可适当增加中药的添加量。
5.2 西药治疗
羊群出现腐蹄病,应及时将患病羊进行隔离,避免交叉感染,同时对剩余羊群进行抽样检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由于羊腐蹄病主要是由细菌感染引起,因此可肌肉注射适量抗生素进行治疗,防止继发感染。蹄部坏死组织可用常见消毒药进行冲洗,如高锰酸钾、醋酸等,严重的可以用福尔马林进行消毒,并注射磺胺嘧啶或土霉素。对于出现蹄部脓肿的病羊,应当将脓肿切开,排出脓液之后再进行消毒清洗。冲洗消毒后的病羊在患病部位均匀涂抹磺胺粉或硫酸铜、硫酸锌,必要时可用纱布进行包扎,严防二次感染。患病羊应在药浴、消毒、冲洗等措施的基础上同时注射青链霉素。
综上所述,羊腐蹄病是一种急性传染病,应遵循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防治措施,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腐蹄病带来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