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合教育分班模式对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听觉语言能力提升的研究

2019-02-27吴丽蓉陈军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19年6期
关键词:耳蜗人工年龄

吴丽蓉 陈军

1 问题的提出

融合教育是指融入普通班级、学校和社区环境并参与学习和社交活动的特殊需要儿童,其不是将孤立封闭的教室、学校、交通设施和生活环境中的特殊需要儿童隔离,而是倡导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能够真正参与学前教育、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与同龄人一起参与正常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特殊需要儿童的潜力[1]。随着国内外特殊教育事业及融合教育的发展,学前听障儿童的康复效果越来越好。人工耳蜗植入儿童融合教育分班模式仍处于探索阶段,对人工耳蜗植入儿童融合教育的概念、课程设置、教师培训、学生安置、管理方法及家长的看法等尚未形成体系,仍在探索真正适合人工耳蜗植入儿童融合教育的方法。陈洁[2]指出由于融合教育的实施缺乏科学性,影响了听障儿童的口语发展能力,使得随班就读的孩子“回流”现象时有发生。本文旨在研究人工耳蜗植入儿童融合教育分班模式对听觉和语言能力的影响,以便为人工耳蜗植入儿童融合教育提供更适合的方法和理论依据。

2 资料与方法

2.1 被试

选择2014年6月~2018年7月厦门市心欣幼儿园31例接受融合教育的人工耳蜗植入儿童,融合的形式为3天在厦门市心欣幼儿园参加集体课和个别化康复训练。两天在普通幼儿园参与幼儿园一日活动,包括幼儿5大领域、角色游戏、户外活动等。被试儿童的重建听力在20~40 dB HL,男14例,女17例,融合前生理年龄3.5~6.0岁,平均年龄4.60±0.24岁,听觉年龄0.8~3.8岁,平均年龄2.6±0.6岁。所有被试听觉能力达到90%及以上,语言能力达到2岁及以上。家长均已了解融合教育分班模式,同意参与调研,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根据人工耳蜗植入儿童进入普通幼儿园融合后被分配或家长选择的班级情况形成两种分班模式,一种是听觉年龄组共16例,即按照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听觉年龄进行分班(如A小朋友听觉年龄3岁,生理年龄5岁,按其听觉年龄分到3岁班级),本组忽略听障儿童因年龄差异产生的情智、身体差异。另一种是生理年龄组共15例,即按照人工耳蜗植入儿童的生理年龄进行分班(如B小朋友听觉年龄3岁,生理年龄5岁,按其生理年龄分到5岁班级)。

2.2 实验设计与材料

2.2.1 实验材料 听障儿童语言能力评估标准采用孙喜斌主编的《听障儿童听觉、语言能力评估标准(修订版)》、《听障儿童语言功能评估方法(试行)》、《听力障碍儿童听觉能力评估标准及方法、语言能力评估标准及方法指导手册》中所提及的评估标准及方法[3]。

2.2.2 实验设计 采用随访观察法和评估调研法,进行融合前、融合6个月后及融合12个月后3个时期的评估,评估内容为听觉能力和语言能力。分析听觉年龄组与生理年龄组的效果差异,进而评估融合教育分班模式对人工耳蜗植入儿童语言能力的影响。

听障儿童听觉能力评估系列词表以图画为主要表现形式,内容包括自然声响识别、语音识别、数字识别、声调识别、单音节词识别、双音节词识别、三音节词识别、短句识别和选择性听取9项。通过自然口声和听觉言语评估计算机导航系统进行评估。由于该词表所有测试声/词语均有对应图片,儿童采用听声识图的反应方式,因而年龄较小、具有一定听觉语言经验的听障儿童即可使用。

听障儿童语言能力评估依据正常幼儿各年龄段的语言发育指标,即语言年龄作为听障儿童的评估标准,涉及并非语言的全部要素,而只是具有某些明显发展意义的特征,包括对语言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语法能力,语言的使用能力,言语清晰度及等级词汇量6个方面。

2.3 数据分析

采用SPSS 23.0进行方差检验、t检验并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两组儿童听觉能力、语言能力评估得分见表1所示,融合前,所有被试均通过2年康复训练,听觉能力达到融合教育的标准。融合6个月后,两组间听觉能力得分无显著差异(P=0.495>0.05),语言能力得分有极显著差异(P=0.000<0.01)。融合6个月与融合12个月后,两组间听觉能力得分无显著差异(P=0.751>0.05),语言能力得分存在极显著差异(P=0.000<0.01)。按照听觉年龄进行分班,对于人工耳蜗植入儿童的语言能力提升效果好;按照生理年龄进行分班,对于人工耳蜗植入儿童的语言能力提升效果欠佳,两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

表1 两组儿童的听觉能力、语言能力评估得分(±s)

表1 两组儿童的听觉能力、语言能力评估得分(±s)

**P<0.01

组别 例数 听觉能力评估得分 语言能力评估得分融合前 融合6个月 融合12个月 融合前 融合6个月 融合12个月听觉年龄组 15 96.12±3.65 97.66±1.99 98.44±1.64 2.81±0.35 3.26±0.43 3.63±0.46生理年龄组 16 94.57±3.13 95.71±2.28 97.11±2.19 2.72±0.39 2.91±0.44 3.09±0.49 P 0.495 0.751 0.000** 0.000**

4 讨论

由于融合教育的实施缺乏科学性,影响了听障儿童的口语发展能力,使得随班就读的孩子“回流”现象时有发生[4]。人工耳蜗植入儿童的融合教育,并不是简单把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和普通孩子安置在一起学习,而是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水平,使其在不同阶段循序渐进地接受教育,从而更好地融入健听孩子中。人工耳蜗植入儿童融合教育并不适用于所有的听障儿童。只有经过康复,听力补偿或听力重建较好的听障儿童,运用HSL(听觉康复、言语矫治、语言教育)理论及1+X+Y(集体教学,个别化康复,家庭康复)康复教育模式[5],使其能听得清楚、讲得明白、交流自如,才具有融合教育的可能性。康复效果不佳的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则很难融合到普通教育中,只能进入到聋校学习[6]。本研究结果发现,按照听觉年龄进行分班,对于人工耳蜗植入儿童的语言能力提升效果好;按照生理年龄进行分班对于人工耳蜗植入儿童的语言能力提升效果欠佳。只有听障儿童能力相当时,人工耳蜗植入儿童的融合程度较高,且有利于其自身能力的进步,尤其是语言能力的提高,在听觉年龄组表现明显。生理年龄组因为人工耳蜗植入儿童自身能力无法达到相应年龄正常儿童水平,则语言能力得分略差。

本研究发现两组分班模式对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听觉能力无显著影响,原因在于融合前儿童分数在本测验中过高,没有提升的空间。按听觉年龄进行分班对于语言能力的提升效果好,按生理年龄进行分班效果欠佳。当人工耳蜗植入儿童的语言能力达到所在班级儿童的语言能力时,有利于二者之间的学习和活动,促进儿童之间的了解、互动与交流。当人工耳蜗植入儿童的语言能力未能达到所在班级儿童的语言能力时,导致其缺乏自信心,为了快速表达自己的需求,他们会放弃用口头语言表达改用手语表达[7]。

5 结论

融合教育分班教育应按照人工耳蜗植入儿童的听觉年龄进行,这样可以发展儿童的语言能力,提高人工耳蜗植入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反之,则不利于人工耳蜗植入儿童语言能力的提升。因此,对于人工耳蜗植入儿童,融合教育的分班模式应更多考虑孩子的听觉年龄。

猜你喜欢

耳蜗人工年龄
变小的年龄
人工3D脊髓能帮助瘫痪者重新行走?
耳蜗微音器电位临床操作要点
人工,天然,合成
人工“美颜”
小鼠出生后早期耳蜗柯蒂氏器巨噬细胞形态的变化
人工耳蜗为什么贵
年龄歧视
算年龄
人工制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