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工作室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探微
2019-02-26马丙荣王海燕
马丙荣 王海燕
名师工作室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路径,自诞生以来就在全国各地得到了快速推广和应用。特别是对于教育基础比较薄弱的农村学校,名师工作室的引进和应用,更能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本文基于农村学校教学实践,初步探讨了如何借助名师工作室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以期为后续名师工作室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教师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单纯的知识传遞型的“教书匠”,而应该向兼具合理的知识结构和专门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并能有效地、创造性地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专业化方向发展,逐步向研究型、专家型的教育实践者转变。然而,地处苏北的东海县,农村小学教学基础条件较差,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教师专业发展难度较大。为此,该县早在2013年就成立苏北首家省级示范性教师发展中心,依托“晶都名师培养工程”,先后建立了62个名师工作室,汇聚全县优秀教师参与组建教研共同体,充分发挥其引领辐射作用,带动教师人才队伍的专业发展。实践证明,名师工作室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一个名师工作室就是一个教师专业发展的“缩微版”学校,能起到教师专业成长“火车头”的作用。
一、健全名师工作室建设机制,构筑教师成长平台
(一)建章立制,营造教学氛围。为进一步促进全县中小学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提升,该县先后出台了《东海县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考核工作实施方案》《东海县教学质量县长奖实施办法》《东海县名特优教师奖励办法》等文件,设立了1000万元的“教学质量县长奖”奖励基金,并为每个名师工作室每年拨专款3万元,工作室主持人所在学校,也提供了相应的配套设施和经费。每年定期开展县“教学质量县长奖”“晶都魅力教师”“教学先进个人”等评选活动,在全县形成了尊师重教、重抓教学、重抓质量的浓厚氛围。
(二)明晰标准,规范工作开展。为了充分发挥名师的骨干、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配置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名师队伍,该县还先后出台了《晶都名师培养实施方案》《晶都名师培养工程培养计划》《晶都名师成长工作室管理考核暂行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确立了“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以课堂改革为重点,以教师发展为目标”的名师工作室建设方向,建立健全名师工作室考评、名师功能发挥机制,规范和促进了名师工作室的建设。
(三)细化方案,搭建成长平台。该县依托“晶都名师培养工程”,先后分两批在全县成立了62个“晶都名师工作室”,聘请南通市名师担任“导师团”,工作室采用经典研讨、高级研修、名师发展共同体、教育科研、名师博客、成果交流推介、青蓝工程、自主研修等八种培养方式,工作室各项活动均预先制订了实施方案,精心组织,严格过程管理,并适时进行培训效果跟踪监控和评估,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二、突出名师工作室引领作用,夯实教师专业基础
(一)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塑造教师良好形象。为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该县深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东海县中小学教师师德师风考核办法》等规章制度,将师德纳入中小学教师综合考评。在名师工作室内部开展“践行师德创先争优、办人民满意教育”“师德师风建设月”“争做教书育人楷模”等主题实践活动,引导教师远离浮躁、庸俗和职业倦怠,坚守教育良知和职业初心,严格规范从教行为。健全名师工作室成员“师德档案”,扎实开展师德评议、师德考核,实行“师德问题”一票否决。
(二)强化专业技能培训,提升教师业务素质。充分利用中国教育学会东海教师发展基地、省级教师发展中心、名师工作室等平台,大力实施“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定期邀请国内教育专家对农村中小学教师进行专题培训。近三年来,邀请148名知名专家学者讲学,组织490余场次培训研讨、展示活动,选派30名教师出国研修,组织近300人次赴北大、北师大、华东师大等高校培训,受训骨干教师近1万人次。
(三)延伸名师培养链条,凸显辐射带动作用。以实施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为契机,名师工作室综合运用名师大讲堂、晶都校长论坛、“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网上赛课等平台,通过外派培训、名校跟班学习、青蓝工程结对等形式,不断丰富名师培养内涵,拉长名师培养链,打造了一批名校长、名教师。此外,名师工作室还定期组织送教下乡、开设业务讲座,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提升农村教师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
三、发挥名师工作室孵化效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一)构建名师共同体,带动教师发展。各名师工作室均面向全省聘请专家导师(顾问),在全县范围内公开选聘主持人,并引入省内南通等地优秀教师进行结对帮扶,每个工作室吸纳20名左右骨干教师,搭建教师合作、发展与成长共同体。采取“请进来、送出去”方式进行培训,选送教师到科研机构、结对学校进行考察、学习、挂职。经常性开展示范课、观摩课、专题讲座、送教下乡等活动,通过同课异构、演课、优质课解析等形式,促进成员间互助互学、优势互补,锻炼提升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设立“晶都名师发展论坛”,通过名师论坛、教育沙龙、专题报告等形式展示阶段性培养和发展成果,促进教师互勉共进,实现共同发展、共同提高的目的。
(二)建立信息网络,加强实践反思。每个名师工作室均开通网站,以便于传递工作动态,交流成员教学经验。网站定期收集展示业界最新的研究成果、教学动态信息和优质课程资源,建立共享教学资源库。工作室成员积极将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论文、教学反思、读书笔记等资料上传至网站,供同行学习借鉴。同时,各工作室还组建了QQ群、微信群,以方便教师之间交流工作情况,及时解决日常教学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通过网络把工作室成员,甚至是工作室以外的人员联系起来,让大家在观念、观点的交流碰撞和实践反思中,启迪彼此的思维,开阔眼界,提升能力。
(三)开展教学研究,打造研究型教师队伍。为了让工作室成员成为有理论的实践者、有思想的教育者,工作室坚持把教育科研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手段,用常态化的教育科研来增强教师的综合素质。工作室引导成员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结合当前课程改革实践,聚焦教学活动研究,积累案例和经验,以研促教、以研促学,力求将成员培养成为创新型、探究型教师。工作室成员每年都必须完成研读一本理论专著、主持一项科研课题、完成一篇教学反思、撰写一篇科研论文、发表一篇精华日志、撰写一篇调查报告、讲述一个教育故事的“七个一”任务,促使工作室成员不断地超越自我、完善自我,不断向研究型、专家型教师发展。首批成立的28个工作室三年累计发表核心期刊论文59篇,省级论文632篇;承担研究国家级课题11个,省级课题56个。
(四)集聚众人智慧,引领教师走向名师。名师工作室成员都是全县优秀的教育人才,都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大家为了共同的目标组成了一个名师成长共同体。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和外聘专家(顾问)根据每个成员的特长和优势,制订出适合个人发展的培养方案,并经常性地和成员一起探讨、剖析教学和教研中的亮点和不足,对教学行为进行反思重建,汇聚众人智慧来提升成员的素质和能力,引领成员由骨干教师向研究型、专家型教师发展,促进其走上名师之路。截至目前,全县工作室已有7人被评为省级名师,29人被评为市名师,658人通过县“晶都名师”考核。
总之,名师工作室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路径,尤其适合农村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但是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名师工作室的有效运作必须有制度机制和资金保障,关键要结合教师专业发展,搭建一个供全体成员共同参与学习、研究、创新的平台,让他们在思维的碰撞、困惑的破解和智慧的共享过程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引领广大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实现由“教书匠”向研究型、专家型教师的转变。
【作者单位:东海县安峰镇安北小学;东海县和平路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