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技节”为平台,培养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
2019-02-26林方军
林方军
自课改实施以来,小学科学课程在实践探索中不断向前发展,这对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课程标准重新定位了小学科学课程的性质,具体表现为小学科学课程的基础性、实践性、综合性。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虽然是对几乎所有课程都提出的目标要求,但科学课的学科特点注定我们要有更多的思考与实践。学校常规性地开展“科技节”活动,就是对科学学科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这项核心素养培养的一个很好推动。
一、 “科技节” 诞生的背景
将探究活动作为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通过重视学生动手、动脑、亲身经历等实践活动,强化学生各方面的学习能力,塑造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是小学科学课程实践性的具体表现。像科学家一样思考问题,像工程师一样解决问题是我们追求的最高境界。然而现实的科学教学现状是:1.相当多的学校没有实现科学教师的专职化,即便是参加湖北省科学骨干教师专业培训研修的学员中,专职科学教师也仅仅占三分之一,兼职教师不可能把主要精力放在兼代的学科上,教学质量可想而知。2.大多数科学老师是在“教科学”或“背科学”,而不是在“做科学”或“做中学”。这一方面是教学理念问题,另一方面是教师自身动手实践的能力问题。开展“科技节”活动是一个很好的促进与弥补平台。
二、让“科技节”成为学校的常态化工作
随着“工程与技术”等内容更加丰富地走进我们的科学课堂,开展一年一度的全校性“科技节”活动是一个很好的平台。“科技节”活动不仅仅是科学老师的事儿,它更是学校层面的大型活动,就如庆“六一”一样成为学校的“规定动作”,所以需要学校校长高度重视,统领全局,由各部门、年级组、班主任、科学教师等协同,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并成为学校的常规工作,长期坚持,逐年优化,越办越好。
三、“科技节”和平时常规教学实践与创新的关系
科技节活动一般也就开展一周时间,甚至更短,我们不可能把平时教学中需要动手实践体验的内容都攒到科技节去做,这样既不合理也不可能。科技节只能是大规模的、技术要求更高的、综合性更强的实践运用与创新成果的展示、学习和交流。
1.“科技节”可以促进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加强实践操作或探究实验的开展。如果科学教师平时的教学流于形式,只注重概念与知识的讲授,而忽视学生动手、动脑的培养,到科技节时是会掉链子的,学生很难拿出像样的作品或成果,临时抱佛脚也不会有太好的效果。体现出“做中学”的学科特点,把课堂的科学实验探究与课后的实践操作有机结合,有些实验因为学校条件不具备或受限,孩子在家中利用身边的材料更容易取得效果。再辅以家长的指导和协助,孩子们必然对科学课兴趣倍增,科学素养的培养就会切实落到实处。
2.扎实有效的常规教学可以为“科技节”提供“素材”。在学完某课或某单元内容后,总有一些实践性的拓展任务,虽然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做得那么好,但总有一些佼佼者,只要我们给孩子更多的展示机会和空间,他们在平时学习中的实践制作作品,可以被老师专门加以“收藏”,如学生在学完电路后改装的电动玩具、自制的喷泉循环系统、桥梁、军事武器模型等,老师的收藏是对他们极大的肯定与促进,他们会越做越好。这些作品在“科技节”时拿出来展览参观,极大地丰富了科技节的“素材”。所以,科技节与平时的教学实践和创新是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关系。
四、小学“科技节”活动内容的参考
科技节既然是对科学课平时教学的提升与运用,所以必须要体现出不同年级的知识特点。整体上可以从“科学幻想画”的创作、“科技手抄报”展板、自制科技作品的展览参观、年级各班现场实践创作比赛、小牛顿专场秀等方面入手。形成既有科技氛围的环境营造,又有现场比赛的激烈角逐,还有科技达人的精彩表演,形成多样化的、立体的节日氛围。而各班现场科技制作比赛是其中竞争最激烈、趣味性和挑战性也最强的内容,竞赛性内容参考如下:
1.如三年级可参考纸飞机的折叠与投掷比赛,不仅要看谁的飞机飞得远,还要能讲出其中的科学原理,还可以进行撕纸比赛,看谁能把一张同样的纸撕得最长。2.四年级则可以进行降落伞的制作与投放比赛,比谁的降落伞飞得更远。3.五年级可开展用牙签和胡萝卜搭建高塔的比赛或电磁铁的制作与运用比赛。4.六年级可开展用纸为材料,搭建房屋、设计桥梁以及制作空气热胀冷缩装置等活动。比赛中不仅要创作出富有創造性的精美作品,还要能解释其中所运用的科学原理,达到学以致用,诠释科学课既动脑又动手,从而多方面培养孩子的科学素养和实践创新能力。
五、“科技节”活动中的激励机制
为了调动更多的力量参与到科技节活动中来,激励班主任、美术教师、科学教师、计算机教师等学科教师和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学校应把科技节活动的竞赛评选、任务完成情况等与优秀年级组、文明班级、优秀学科教师、优秀学生的评选等挂钩,为全方面形成合力,高质量开展好科技节活动提供保障。
总之,以“科技节”为平台,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既可体验感知教学的原理,从中了解技术的创新之处及其创新过程,又可增加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启发学生的自主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为学生在未来的人生中育下坚实的科学素养基因。
【作者单位:十堰市柳林小学 湖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