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书的快乐

2019-02-26余三定

初中生·博览 2019年1期
关键词:锥刺股书本小孩

读书能够带给我们快乐,这一点大家应该是有共识的,因为如果读书不能给我们带来快乐的话,人们就难有读书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即读书的动力和追求)。这里的区别在于人们对于读书“快乐”的内涵有不同的理解,这样的理解实际分为两种,我们可以分别用“目的的快乐”和“过程的快乐”来进行概括。

我认为中国的传统读书观,主要是追求“目的的快乐”。在传统读书观中,读书的过程一般是没有快乐的,而只有苦读。关于读书过程之苦有过许多描写,其最典型的表述就是“头悬梁”“锥刺股”。头悬梁、锥刺股,用一个不雅的词来总结的话,就叫做“自虐”。读书人为什么会主动并乐意去“自虐”呢 因为中国传统读书观同时还有关于读书“目的”的诱人表述:“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即通过苦读的“过程”,去达到获取功名的快乐的“目的”,因为有获取功名的“目的”在前面吸引着,再苦再累也不在乎。我们看到,中国的传统读书观实际是把读书分成既有区别、又紧密联系的两个部分:前一个部分是读书的“过程”;后一个部分是读了书以后收获到的东西,即所达到的“目的”。联系起来看便是:“过程”苦不堪言,“目的”快乐无比。这就是读书的“目的的快乐”。今天中小学的“应试教育”在本质上和传统读书观的“目的的快乐”是一致的。

“过程的快乐”则是读书人真正喜欢读书,在读书过程中被书本深深地吸引,甚至为书中的内容所陶醉,被书本所提供的知识、真理和境界所折服,从而感受到无限的快乐,进而感受到生活的充实、人生的美好、生命的魅力。

为了说明读书“过程的快乐”,我来介绍几幅漫画:第一幅表现的是一个人边洗脚边读书,由于全神贯注紧盯着手里的书本,一只脚踏在洗脚盆旁的地板上,另一只脚则放在盆子里洗,他自己居然完全没有感觉到。第二幅漫画中一个小孩一边放羊一边看书,书太好看了,小羊也被吸引过来看书,草都不吃了。第三幅是连环漫画,一家三口——年轻的父亲、母亲和小孩,吃晚饭时父亲和母亲叫小孩吃饭,小孩在院子里用两个肘关节撑在地上看一本书,硬是喊不回来;母亲要孩子的父亲一定把小孩喊回来,结果儿子在父亲的催促下离开书本到房里吃饭;可父亲又不回来了,他也撑着两个肘关节在那里看书。上述漫画采用夸张的艺术形式很好地表现了书本的魅力,表现了读书“过程”的快乐。

钱锺书形容自己喜歡读书是“馋猫贪吃美食”。林语堂说他从来不知道什么叫“苦读”,他反对在“读书”一词的前面用“苦”去形容。北京大学陈平原教授讲,学者的读书和撰述,自有一种旁人无法理解的乐趣,这时候读书不算什么苦差事,根本用不着“黄金屋”“颜如玉”来当药引。联系上述种种关于读书“过程”的描写,我们思考一下,读书这么快乐、这么美好的事情,是人生最高层次的享受,怎么需要“头悬梁”“锥刺股”呢?如果借用今天的语言表述,“头悬梁”“锥刺股”的人只能被认为是“作秀”。

今天我们遇到的新问题是:信息通过电子设备大量涌现,我们为什么还要读书?通过电子网络阅读资讯占用了一些人不少的宝贵时间,给人的是即时性的快乐;通过电子网络去阅读书籍则也不失为一种读书的好方式。但我认为,通过电子网络阅读书籍还是赶不上阅读纸质书,阅读纸质书会让人把玩书籍,会闻得到纸墨芳香,读完一本书后会更有成就感。

我们并不反对读书“目的的快乐”,我认为读书“过程的快乐”与“目的的快乐”并不矛盾,它们是相统一的。可以设想,如果一个人喜欢读书,能真正享受读书“过程”的快乐,他就自然能把书读好。再进一步,如果这个人书读好了,水平提高了,学问增长了,能力增强了,事业自然会更加成功,他就既能获得更高的收益、能更好地为家庭创造财富,也能更好地为社会作贡献。这个时候,在他的身上,读书的“过程的快乐”与“目的的快乐”就获得了有机统一。

读书“过程的快乐”与“目的的快乐”能统一当然好。如果二者不能统一,我更看重过程的快乐,更看重超越功利的读书。这就是蔡元培所讲的“学问改变气质,读书怡人性情”。

作者简介:余三定,1956年生,湖南岳阳县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岳阳市文联主席,曾任湖南理工学院院长、中文系教授。

推荐同学们看的书:《雪国》(川端康成 著)、《沉默的大多数》(王小波 著)

猜你喜欢

锥刺股书本小孩
Chiese Idiom Story: To Study Hard
云小孩(上)
懒小孩
手来释卷
业精于勤,荒于嬉
四书五经有哪些
绝对小孩
绝对小孩
头悬梁锥刺骨
蠢骡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