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脱贫凝聚持久力量
2019-02-26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2018年6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发布。
10月17日,国务院扶贫办宣布,陕西延长县等85个贫困县(市、区)达到脱贫标准、摘掉了贫困帽。这是我国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第四批宣布脱贫摘帽的贫困县,也是数量最多的一批。至此,我国中西部20个省区市2017年申请退出的125个贫困县,全部摘掉了贫困帽。
同样在10月,共青团中央正式印发《共青团投身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意见》
随着2020年消除绝对贫困这一目标的临近,我国脱贫攻坚进入了啃硬骨头的关键时期,在未来的两年时间里,平均每年需要减贫1000万人以上,可谓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这场脱贫攻坚战要怎么打?
“扶志”与“扶智”结合,提高脱贫质量
201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打好脱贫攻坚战,要一鼓作气,重点解决好实现“两不愁三保障”面临的突出问题,加大“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脱贫攻坚力度,减少和防止贫困人口返贫,研究解决那些收入水平略高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群体缺乏政策支持等新问题。针对2019年的脱贫攻坚发力方向,会议作出有针对性的部署。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扶志”就是要点燃贫苦户的脱贫“斗志”,唤起每个贫困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扶智”就是要提高贫困户的受教育程度,以提升专业种养知识、农机操作技术等,提升专业度。
教育是“扶志”和“扶智”的基础,近 5年来,中央财政累计投入专项资金1620亿元用于全面改善近22万所农村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让贫困生接受良好的教育是脱贫攻坚的重要任务,也更有利于斩断贫困代际遗传的“穷根”。2018年2月,教育部、国务院扶贫办发布《深度贫困地区教育脱贫攻坚实施方案(2018-2020年)》,进一步聚焦深度贫困地区教育扶贫,用三年时间集中攻坚,确保深度贫困地区如期完成“发展教育脱贫一批”任务。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明年(2019年)是脱贫攻坚最重要的攻坚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徐祥临说,加大道路、通信等基础设施投入、发展合作社等方式让贫困地区有產业支撑,有助于减少和防止返贫问题,进一步增加贫困群众收入。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则认为,要大力实施精准扶贫,注重提高脱贫的质量。对剩下的贫困户、贫困村、贫困县要集中力量打攻坚战,尤其是要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任务。
脱贫攻坚重在不返贫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取得重大进展。按照2011年确定的贫困标准,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底的9899万人减少到2017年底的3046万人,年均减少1370万人。按照这样的减贫效率,到2020年我国将告别农村绝对贫困。与此同时,党中央提出的到2020年贫困县全部摘帽的目标也将实现。2016年,全国592个贫困县中已有28个摘帽;2017年,125个贫困县全部脱贫。
中国近14亿人口中,有一半以上是农民。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现代化。中国提出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难点在农村,短板也在农村。在2018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指出,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表示,不让一个贫困群众落下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志之一。
重温《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要求,到2020年,确保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消除绝对贫困;确保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实现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和贫困县摘帽,并不意味着农村贫困的消失,也不意味着扶贫工作的结束。贫困是一个相对概念。农村贫困在2020年后仍将以相对贫困和多维度贫困的形式存在,未来的扶贫工作还会继续进行下去。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目前的脱贫工作质量不高,一些贫困人口即使现在脱贫了,将来也有可能返贫。因此,衡量脱贫攻坚成效,关键要看能否做到不返贫;而做到不返贫,就要实现脱贫攻坚成果可持续。实际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难点就在于如何做到稳定脱贫不返贫。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过程中反复强调的问题,也是扶贫攻坚成果能否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关键。
脱贫攻坚,青年做什么
不管是脱贫攻坚,还是接续的乡村振兴战略,都是党中央着眼农业农村实际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也都需要广大青年踊跃参与、担当奉献。吹响集结号,号召更多年轻人特别是年轻干部扎根基层,到急难险重的基层岗位上历练,到深度贫困地区去倾情帮扶,在亲历脱贫攻坚这场伟大战役中,找到自己的奋斗航向、价值追求和人生目标。
在《共青团投身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意见》中,共青团中央要求各级团组织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主动融入大扶贫工作格局,组织动员各级共青团组织和广大团员青年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重点开展学业就业创业扶贫、广泛开展“志智双扶”公益服务、深入开展青年扶贫志愿服务、积极开展青年文化扶贫行动和切实加强贫困地区基层团建,被归纳为共青团未来三年投身脱贫攻坚的主要任务。
围绕《共青团投身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意见》,多个省级团委也根据自身特点,发布了各自的共青团关于投身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
“我是大学生村官,肩负着乡村振兴的使命,我要为我们的乡村注入自己的能量;我要把自己青春的汗水,挥洒在这片我热爱的土地上;我会更加坚定自己的步伐,怀揣着梦想,走在基层的路上勇往直前。”全国首届“脱贫攻坚·青春榜样”焦洋洋坚定的话语,诠释出青年的理想和坚持。摆脱贫困走向富裕,青年必须要打头阵。
在甘肃,全省各级团组织团结动员广大团员青年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一线,聚焦对口帮扶的137个贫困村;陕西团省委举办了全省共青团助力脱贫攻坚培训班暨助力脱贫攻坚行动现场推进会,并发布了2018年共青团助力脱贫攻坚十大行动;在北疆黑龙江,团省委召开全省2018年共青团脱贫攻坚青春建功行动推进会,扎实推进共青团脱贫攻坚青春建功行动……
在脱贫攻坚的各个领域,共青团组织都大有可为,也能大有作为。既应将重点放在学业资助上,通过团结各类基金会和社会组织,帮助建档立卡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绝不让任何一个孩子因贫困读不起学、读不完学;也应积极参与青年就业帮扶,通过一系列技能培训帮扶措施,帮助贫困地区青年提升自身素质、增强发展能力,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提供优秀的青年文化和青年人才。
积极推进扶贫帮困,积极引导创业创新,哪里是脱贫攻坚的急难险重领域,哪里就应该有团的组织和团员青年的身影。通过牵线搭桥,帮助各类社会资本特别是青年企业家助力脱贫攻坚提供广阔舞台,架起社会各界有识之士与扶贫对象的沟通渠道,让更多青年才俊参与到脱贫攻坚中来,力所能及献智出力助推产业发展、新村建设、组织建设、基层治理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