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涂子沛:机器人造不了人类的反

2019-02-26尹洁马晓钰

环球人物 2019年2期
关键词:人工智能人类

尹洁 马晓钰

涂子沛 1973年出生,江西吉安人。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士、中山大学公共管理硕士、卡内基-梅隆大学信息技术科学硕士。2014年回国,出任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2017年起先后创建涂子沛咨询、数文明科技等公司。著有《大数据》《数据之巅》《数文明》“大数据三部曲”。

不久前,美国顶尖学术机构联合发布了一份年度报告,指出在人工智能(AI)领域,美国依然是王者,但中国正以极快速度向前追赶:2016年,中国学者发表的AI论文被引用的次数比2000年提高了44%;2017年,清华大学AI相关专业的学生数量是2010年的16倍。生活中,新科技带来的变化更比比皆是。数据科学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改变着世界,建立在大數据之上的各种科技产品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生活。

“很多过去由人来完成的工作,现在都交给了机器,而且做得更快、更多、更好。”科技作家、阿里巴巴集团原副总裁涂子沛说。他最近出版了新书《数文明》,意即数据革命让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文明时代。“那些精细的、微妙的、隐性的,甚至曾经难以捕捉和表述的关系,在今天都可以精准地呈现出来,并为人类所用。”

大数据让侥幸无所遁形

这是涂子沛关于数据科学的第三本书,前两本都是他在留美期间写的,更多是从世界看中国,而开始写这本书时,他已回国工作3年,更立足于中国的变化。

“我开始重新翻阅中文书籍,特别是古代经典,希望从传统智慧中获得启发。”涂子沛说,写到量子力学时,他想到陶渊明的诗:“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这让他想到,现代人就像城市中的微观粒子,互相作用,也难以测量。

除了古典书籍,涂子沛也研究了很多当代案例,其中不少是刑事案件。比如2016年告破的甘肃白银系列杀人案,嫌犯高承勇在1988年到2002年间强奸杀害11名女性,手段极其凶残。20多年来,警方一直未能抓捕到他,直到“Y—DNA染色体检验”技术被应用。Y染色体是父系遗传基因,可据此圈定一个家族的谱系。当警方获得高承勇家族一名成员的基因数据后,发现与案犯基因高度相似,于是逐步缩小嫌疑人范围,最终锁定了凶手。

无独有偶,杭州警方也在2016年破获了一起类似案件。2003年,俞某入室抢劫,连杀三人后潜逃。十几年后,警方的物证管理系统日趋完善,人像、DNA、指纹、掌纹、足印等数据形成了“物证云”,任何嫌疑人的数据都可以在“云”中与其他数据进行比对。2015年9月,俞某在诸暨一家面馆与人争吵、操刀砍人,当地警方因此提取了他的DNA。不久,杭州警方进行“物证云”的跨市数据比对,突然发现他就是十几年前灭门案的凶手。

“过去受限于侦查手段,正义常常迟到,但随着大数据技术的普及,公安领域正迎来一个变革时代。”涂子沛说。在他看来,公安工作正在演变为一项以数据收集、分析为中心的工作。

涂子沛曾经在公安边防部门工作过8年,担任过刑事侦查员。他告诉记者,早年沿海乡镇的小船只要“犯了事”,船主就会开到其他乡镇的海域去作业,以逃避处罚。而现在全省数据已经联网,就算嫌犯从汕尾跑到汕头,汕头的管理人员一查就知道他有前科,逃不掉。

数据的力量正在规范人的行为。据统计,全国公安机关命案现案破案率已经连续5年超过95%;2016年,全国严重暴力犯罪案件比2012年下降了43%。研究人员发现,凡是安装了人脸识别系统的地方,犯罪率就会大幅下降。“人是有侥幸心理的,以为做坏事不会被发现。过去我们只能看到大海波浪的方向,今天则可以看到每一滴水的轨迹。比如在高铁上霸占座位屡禁不止,现在通过信息记录可以禁乘高铁。数据即证据,让人的侥幸心理受到控制,就此而言,用好大数据,人类社会将迈入一个更加安全的时代。”涂子沛说。

“双刃剑”的另一面

正因为数据的力量如此强大,它的商业价值成为无数企业竞相挖掘的“宝藏”,对于政策制定者来说,加强对大数据的监督和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2018年3月,全球最大的社交网站脸书被曝出负面新闻: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公司——剑桥分析,通过不正当手段在脸书上获取了8700万用户的数据,并用于多个国家选举中的选民分析,美国总统特朗普也雇用过这家公司,结果引来“数据操纵选举”的批评。

这些数据看起来并不显眼,不过是用户名、用户所在地、点赞内容等,在网上通常是公开的,分析人员却可以据此判断一个人的心理特质、性格特点、潜在需求。一旦掌握这些,利益方就知道如何包装信息、应该推送给谁,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的选择。涂子沛认为,看起来几乎所有的互联网服务都是免费的,但使用者其实付出了代价——他们交出了数据。

在广告行业,大数据的作用更为直接。涂子沛举例说:“一个电商平台有100万用户,它要推送一款产品的广告,会设计两个版本,先给10万用户看版本A,假设有1万人购买;再给另外10万用户看版本B,假设有2万人购买。于是最终推送给所有人的就是版本B。”

2018年8月,陕西省公安交警在一处检查站进行抓捕演练。“在逃人员”通过时,人脸核查系统会识别其面部特征,并向指挥中心报警。

部分省份已经设立行人闯红灯识别曝光台,能准确抓取、曝光闯红灯行人的面部。

在实际中,版本数量会更多:标题的长短、语气的强弱、图片的颜色……在测试过程中可以不断优化。要追踪、对比、调整成百上千个版本,对人类来说很难完成,却恰恰是大数据技术所擅长的,它可以根据目标受众心理特质的不同,推送最合适的版本,甚至确定最佳推送时间和推送频次,即“精准推送”。

除了对用户的心理入侵外,大数据还被一些商家用于“杀熟客”。比如两个消费者使用同一款打车软件,同样的时间和路线,用苹果手机的人要比用安卓手机的人多花30%的车费;甚至同一个人登录某视频网站,用安卓手机注册会员,年费178元,而用苹果手机注册,价格就变成了218元。

“这就像商场导购看见开好车、穿名牌的客户进来就报高价一样。”涂子沛说,“他们的逻辑是,同一件商品如果马云来买,当然应该更贵一些。”

另一种“欺负消费者”的做法是商家联手拉高价格。2011年,有人在亚马逊网站上发现,某本普通图书的标价竟为170万美元,而且价格还在不断飙升,一周后达到了2369万美元的天价。原来,这本书的两个卖家在使用一种大数据算法定价:如果同行涨价,自己也涨价。但这个程序没有设置价格上限,结果其中一方微小的上调导致双方陷入了加价循环,最后攀升到天价。

显然,这种做法破坏了竞争秩序,而大部分消费者对此一无所知。类似的现象也出现在中国,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算法监管机构,对此类问题难以有效遏制。

“人工智能解放人类”

新问题的出现是技术进步的副产品,但人类不可能因噎废食。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后,手机俨然成为人体的一部分,很多人早上第一件事是看手机,晚上最后一件事还是看手机。涂子沛认为未来将是“数据解放人类”的时代。他坦言,人的计算能力是无法与计算机相比的,正如人跑不过汽车,这是人类的自身局限。

“人在围棋上输给机器是必然的,但并不代表机器比人聪明。人工智能不可能拥有真正的智慧,它的边界就是人赋予的规则。人可以不断创造新规则,却不可能创造出超越自身智慧的东西。科幻电影里所表现的机器人造人类的反,是不可能实现的。”

公式化的、有规律可循的工作,机器可以比人做得更好、更快、更多,但很难从事创造性的工作,比如写《红楼梦》那样的小说。涂子沛认为,人工智能的价值是将人类从重复性工作中解放出来,有更多时间从事更高级的、创造性更强的劳动。

“比如看一些小病,人工智能是可以胜任的。当把症状、药品的数据全部收集起来后,机器人可以进行匹配,跟医生看病的道理一样,准确率甚至更高。但万一看错了谁负责呢?就像无人驾驶汽车撞了人,是追究汽车公司的责任、软件公司的责任,还是追究车主的责任?在没解决这个问题之前,人工智能就没办法普及。”

涂子沛认为,人类未来不仅要在思想观念上习惯机器做事,还要在法律和制度的层面进行规范。如果人工智能得以普及,人类一周休三天,甚至工作一天休息一天都是可能的。“人工智能说到底是帮我们提高效率的工具。从本质上说,机器人和挖掘機、汽车、飞机的功能差不多,但这就是人类的一种解放。”涂子沛说。

猜你喜欢

人工智能人类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人类第一杀手
人工智能之父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谁变成了人类?
数读人工智能
下一幕,人工智能!
下一幕,人工智能!
小小“钢铁侠”拯救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