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师的眼里有孩子们的“远方”
2019-02-26邓海建
邓海建
1月13日,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发布《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19》。报告显示,2017年全国各地共招聘特岗教师7.7万人,分布在1万多所农村学校,乡村小学和初中生师比低于国家标准。不过,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成效明显。(1月13日新华网)
在孩子们的世界里,懵懂蹒跚年代的启蒙老师,大概就是他们人生最初的诗与远方。《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19》出炉的当天,遥远的三亚恰巧在颁发“马云乡村教师奖”。无论是这份中国农村教育的“年度体检报告”,抑或是公益基金所呈现的乡村教师、乡村校长的非典型性叙事,都说明乡村教育已超越补短层面的悲悯意义,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课题。
职称困扰、编制壁垒、社保之虑、待遇之别……这些现实的“大山”,是乡村教师“请不来、留不下、待不住”的根源。2018年,有媒体调查发现,广西百色、河池、柳州等9个设区市招聘一批乡村教师,每市均有数百个岗位无人问津。事实上,2015年以来各地乡村教师招聘不时出现这样的现象。一方面是虚位以待,另一方面却是门可罗雀。要知道,一切教育资源与关切的前置,才是解决乡村教育历史性欠账的根源。
乡村教育,事关当下的扶贫攻坚战,事关社会结构的稳定。扶贫先扶智。“帮助农村全面脱贫,乡村教育的发展是必经之路。”在精准脱贫的关键一役,乡村教育是撬动农村版图与命运的那个支点。
2018年的中国教育话题榜上,我们关注过“一块可能改变命运的屏幕”,进而热火朝天地讨论过双师教学等模式的效用。只是,“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目标,显然不是一块电子屏、一个教学联合体就能迅速解决的。涵养乡村教育的良好生态,仍需立足于“人”、从“人”字上破题。我们反复追问:一个民间的公益计划每年产生20名获奖校长、100位获奖老师是否能影响我国乡村教育未来的走向?答案也许是肯定的。从“人”的层面关注乡村教育的未来,也许是乡村教育供给侧改革在新时代的使命所在、前途所在。
让乡村教师成为体面而有尊严的职业,他们的眼里才能自带光芒,进而让孩子们看到春风浩荡的未來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