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入职护士岗前培训心肺复苏术的实施体会
2019-02-26岑惠琳李桂湘杨伟燕
岑惠琳, 李桂湘, 杨伟燕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人民医院 急诊科, 广西 柳州, 545006)
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54万人死于心脏骤停[1-2]。心肺复苏术(CPR)是在患者心跳呼吸骤停时挽救生命、提高救治成功率的重要措施之一[3-4],且CPR是临床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急救技能之一,特别是对于经常参加院前院内急救和抢救的急诊科医护人员,更应该熟练掌握此项技能[5]。其次,开展CPR操作技能培训对培养新入职护士急救意识、提高临床急救能力具有积极意义。大多数院内心脏骤停患者通常由护士首先发现,患者的生存机会与护士能否早期实施快速有效的CPR密切相关[6]。医院护理部非常重视对护士CPR操作技能的培训,将其设置为新入职护士岗前培训的常规项目之一。2011年起,全院新入职护士岗前CPR的培训工作由急诊科护理技能培训小组承担,由于新入职护士人员多,学历层次不均,培训难度大,为了确保培训的实际效果,医院制定了系统、规范的培训方案,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2017年医院170名新入职护士作为培训对象,男8例,女162例;年龄19~31岁,平均(22.00±3.55)岁。受教育程度:大专133名,本科37名。工作年限:无工作经历151名,<1年13名,≥1年6名;职称:护士168名,护师2名。
1.2 方法
1.2.1 岗前培训准备阶段
组建急诊科护理技能培训小组,2名护士长担任组长,其余组员6名均为高年资、副主任护师或主管护师。培训前组织召开小组成员会议,制定具体培训计划,合理人员分工。组长根据2015年国际CPR新指南量化考核细则和评价标准[7],结合医院制定的CPR操作流程制作CPR理论授课PPT课件和操作评分标准。组员负责录制操作视频,制定培训问卷调查表(培训前和培训各1份),开展调查后回收问卷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培训计划完成后由护士长审核并提交给护理部,由护理部继续教育组再次审核并确定培训方案。
1.2.2 培训目的和内容
培训目的:患者心脏骤停时,护士能及时、正确、有效地实施CPR。培训内容包括2015年CPR指南新变化、颈动脉搏动定位方法、胸外心脏按压定位方法、胸外心脏按压深度、开放气道“EC”手法、判断心肺复苏成功的四大指征等。
1.2.3 培训方法
1.2.3.1 理论授课: 小组组长(护士长)进行授课,重点讲述徒手心肺复苏的目的、意义,如何判断患者的呼吸心跳骤停,徒手心肺复苏的步骤、操作理论要点及注意事项。理论授课课时总时间为1 d。
1.2.3.2 观看操作视频: 在指导老师陪同下观看操作视频,指导老师现场解答护士提出的疑问。观看操作视频总时间为1 d。
1.2.3.3 操作示范演练: 指导老师担任示范者,将CPR步骤分解示范后连续进行操作1次。针对徒手心肺复苏考核中存在的问题,即颈动脉定位、按压部位、按压姿势、按压频率、按压幅度、开放气道的方法,“EC”手法进行分析后系统讲解。操作练习课时总时为3 d。
1.2.3.4 现场指导: 指导老师先操作示范,之后单独指导新护士,及时纠正培训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如操作时打开气道方法不对、未检查颈动脉搏动,按压时双肘弯曲等,对重要的问题需要再次进行示范。
1.2.3.5 考核: 以2015年版CPR指南为依据,科室自行设计心肺复苏技能考核评分表,满分为100分,≥90分为合格。
1.3 观察指标
评价新入职护士培训前和培训后CPR理论和操作掌握情况。培训结束后,采用自制调查表调查护士对CPR规范化培训的满意程度,分为“满意”“一般”“有待改进”3个等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培训前后分别发放问卷170张,2次均回收有效问卷170(100.00%)张。表1结果显示,培训前后除“胸外心脏按压定位方法”项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所有培训项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新入职护士对CPR相关理论知识、操作流程、操作要领掌握程度大大提高,培训合格率100.00%。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 170名新入职护士中满意161名,一般7名,有待改进2名,满意率94.76%(161/170)。
表1 培训前后新入职护士CPR理论、操作掌握情况比较
3 讨论
CPR作为抢救生命最基本最关键的技术,是新入职护士岗前培训中重要的一环[8]。以往岗前培训采用直接分组、现场示范、指导、考核的方式,但由于参与培训人数多,新入职护士受教育程度不同,再加上培训指导老师存在教学差异,影响培训效果。本研究中通过组建急诊科护理技能培训小组,小组成员共同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组织学习培训内容,做到人人了解和掌握考核标准。采用理论授课-观看操作视频-分组现场示范、指导、考核相结合的培训方式,有利于巩固新入职护士CPR的理论知识。整个培训过程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法:①先讲透理论,后实际操作,精讲多练;②先要求动作的正确性,之后再提高CPR操作速度;③先纠正主要错误动作,后纠正次要错误动作。增加指导教师与新入职护士之间的互动,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与指导,并在培训过程中不断评价与反馈[9-10]。通过直观的操作结合视频教学[11-12],能够确保新入职护士尽快熟悉整个操作流程,准确把握操作要领,提高培训效率。
综上所述,对新入职护士进行系统化的CPR技能培训,帮助其了解自身在CPR知识和操作技能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加以纠正和改进,从而在临床工作中能够及时识别心脏骤停患者并进行有效复苏。此教学法能够对整个培训周期进行监测及整改,能有效控制CPR培训的质量,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