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膜后纤维化的螺旋CT表现及病理特征分析

2019-02-26赵凯华董瑞生苏丽丽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8期
关键词:特发性肾盂腹膜

赵凯华,董瑞生,苏丽丽

(山西省汾阳医院CT室 山西 汾阳 032200)

腹膜后纤维化(retroperitoneal fibrosis,RPF)是临床上较罕见的一种结缔组织病,以腹膜后慢性非特异性、非化脓性炎症伴广泛性纤维化为特点。发病原因不明,约30%的病例为非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或继发性腹膜后纤维化,与药物、手术、肿瘤、外伤、放射治疗或感染等因素有关;约70%的病例为原因不明的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6年5月—2018年6月经病理证实的RPF 5例。其中男2例,女3例,平均年龄52岁。临床表现腰背憋痛3例,下肢水肿2例,肾盂输尿管扩张积水3例。特发性4例,1例有腹部放射治疗史。

1.2 螺旋CT检查

使用东芝Aquilion64排螺旋CT机,准直宽度64×0.5,螺距 0.828∶1,扫描速度 0.5s/r,管电压为120kV,管电流为350mAs,轴位、冠状位及矢状位重建图像,层厚及间隔5mm,均行平扫及增强扫描,范围从膈肌至盆底,对比剂为碘海醇80~85ml,用双筒高压注射器以流率4ml/s由肘静脉团注后25~30s、60~90s、150~190s分别行动脉期、门脉期及延迟期扫描。其中4例行泌尿系CTU三维检查,2例行腹部及双下肢血管CTA和CTV检查。

2 结果

4例呈腹膜后沿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周围的弥漫性肿块,其中2例包绕下腔静脉致管腔狭窄、下肢静脉回流不畅伴水肿,3例单侧或双侧输尿管受累压迫致肾盂、输尿管扩张积水;1例呈腹膜后局限性肿块,边界欠清,压迫输尿管致近端输尿管及肾盂扩张积水。增强扫描3例呈中度强化,1例呈明显强化,1例呈渐进性延迟强化。4例行CTU显示不同程度的肾盂、输尿管扩张。

3 讨论

3.1 发病原因

RPF根据发病原因分为继发性腹膜后纤维化和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两类。前者约占1/3,特别是有恶性肿瘤放化疗病史的[1];后者约占2/3,原因至今不明确[2]。有学者研究表明,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可能是一种全身性——IgG4相关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腹膜后累及的表现,病变部位组织内有IgG4浆细胞浸润伴纤维化。本组中除1例继发于腹部放疗后,其余4例都没有明确的发病原因,考虑为特发性的腹膜后纤维化。

3.2 病理特征

病理上RPF分良性和恶性两类,绝大多数为良性。镜下早期表现为活跃的炎症反应,纤维母细胞、炎症细胞、增生的毛细血管及组织液位于疏松的胶原纤维网内;后期表现为胶原纤维玻璃样变性,细胞成分减少,纤维化明显增多,并且包裹血管和输尿管等腹膜后器官,使之受压变窄。纤维包块还可累及肠系膜、肠管以及膀胱,造成肠梗阻和尿路梗阻。恶性腹膜后纤维化多继发于恶性肿瘤,表现为胶原纤维网内炎症细胞间散在分布恶性细胞[3]。本组5例病例证实均为良性。

3.3 临床表现

RPF早期临床症状隐匿,可有腰背部钝痛,下肢水肿,低热、乏力、消瘦等非特异症状;后期主要取决于病变对输尿管、腹膜后血管以及腹膜后器官的压迫和侵犯程度,所引起的一系列症状,晚期患者常因输尿管梗阻而致肾功能不全;压迫腹膜后血管导致一侧或双侧下肢,由远及近的进行性加重的水肿和皮肤色素沉着及溃烂。有时也可出现胆道梗阻、门脉高压及胃肠道梗阻等少见表现[4]。查体有时可触及腹膜后或盆腔包块。实验室检查主要表现为血沉加快、C反应蛋白升高、肾功能异常等,这些指标对于临床诊断都缺乏特异性;但在判断腹膜后纤维化稳定期与急性期中,与药物治疗后评价中,血沉和C反应蛋白更具有特异性。

3.4 CT表现

RPF典型的CT表现为腹膜后血管周围弥漫性不规则软组织病灶和局限性肿块,两侧对称或非对称分布,边界可清晰或模糊[5],本组4例表现为腹膜后弥漫性对称性边界模糊软组织病灶,1例表现为腹主动脉旁局限性非对称边界清楚的肿块。病变多沿腹主动脉长轴分布,不同程度包绕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及其分支、髂动脉及髂静脉等,与其分界不清,但无推移表现;常累及单侧或双侧输尿管、致肾盂输尿管扩张积水,本组2例包绕下腔静脉,4例出现输尿管受累。病变也可累及十二指肠、胰腺、胆管等器官,造成肠梗阻和胆道梗阻,但在本组中均未出现。多期增强扫描有利于观察病变的细微组织结构,病变的强化程度取决于病变纤维化分期、炎性细胞浸润的程度以及病变内血管的多少[6],早期血管和炎性细胞数量多,表现为中度或明显强化;随着纤维化程度的进展,病灶多表现为渐进性强化,少数呈延迟强化,本组3例呈中度强化,1例呈明显强化,1例呈渐进性延迟强化。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功能(包括MPR、VR、MIP等)可更加立体、清晰、直观地显示病变形态及周围器官侵犯程度等,如MPR可进行多角度旋转观察病变范围,VR可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显示病灶、血管性结构和输尿管的三维空间关系,MIP可以显示血管和输尿管与病灶之间的关系,以及管壁钙斑。CTU全面、直观的全程显示输尿管,对输尿管的包绕和侵犯的观察上更具有优势。

3.5 鉴别诊断

RPF主要与腹膜后淋巴瘤、转移瘤、腹膜后间叶组织源性肿瘤以及原发于血管、输尿管的肿瘤相鉴别。淋巴瘤范围多较为广泛,除累及腹膜后外,常累及腹腔、纵膈及颈部淋巴结,还可伴有淋巴结外脏器的受累,如肝、脾的肿大,胃肠道壁的均匀增厚等,CT表现多为肿大、融合的淋巴结,呈结节状分布,边缘多清晰,增强扫描多为均匀强化,肿块较大时,病变中心可以坏死,累及周围血管、输尿管时,表现为受推移,而不是包饶。转移瘤由于肿大的淋巴结融合,在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周围形成分叶状团块影,病变中心部位坏死囊变较多,增强后呈环形强化,同时有其他部位的病灶,特别是有原发肿瘤的病史。腹膜后间叶源性肿瘤多位于脊柱一侧,多表现为单发较大不均匀密度的肿块,可伴有坏死、囊变、出血及钙化,增强扫描表现为实性部分不均匀强化,周围血管、输尿管受推移为主。腹膜后淋巴瘤、转移性肿瘤及间叶源性肿瘤引起输尿管狭窄的少见。原发于输尿管的肿瘤,多较小,且向腔内生长,早期即可出现血尿及积水,与腹膜后纤维化易于鉴别。另外,RPF还应与腹膜后感染、出血等良性病变相鉴别,临床病史在该类疾病的鉴别诊断中起很重要的作用,如有无感染的临床表现以及外伤史等,血肿CT平扫密度高于纤维化、增强无强化,感染容易坏死等都有助于鉴别。

RPF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早期起病隐匿,极易误诊、漏诊,螺旋CT空间分辨率高、解剖定位好,是临床诊断腹膜后纤维化的主要手段,且通过三维后处理重建更全面、直观的显示RPF位置、形态、血供及对周围脏器的侵犯,不仅能早期准确诊断,而且可以评价手术或药物治疗后的疗效。

猜你喜欢

特发性肾盂腹膜
维生素D联合GnRHa在特发性性早熟患儿中的应用
经输尿管软镜钬激光内切开引流治疗肾盂旁囊肿21例体会
活血化瘀药对腹膜透析腹膜高转运患者结局的影响
山莨菪碱在腹膜透析治疗中的应用
彩超对预测胎儿肾盂分离转归的临床价值
新生儿腹膜后脓肿2例
胎儿肾盂扩张相关疾病的三维超声诊断研究
肾衰合剂对大鼠肾盂高灌注压损伤的保护作用
特发性腹痛一例
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