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链球菌病的鉴别与诊治
2019-02-26赵芳芳
赵芳芳
辽宁省建昌县喇嘛洞动物卫生监督所,辽宁建昌125321
羊链球菌病是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每年11月至次年3月发病比较多,易感动物是绵羊和山羊[1]。在养殖场多经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羊只免疫力低下容易发病,老疫区发病较多。病羊主要表现精神状态不佳,食欲下降,咽喉疼痛肿胀,淋巴结肿大和纤维素性肺炎。近年来,随着养羊数量的增加,养殖密度的加大,羊链球菌病的发病率呈上升的趋势,给养殖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1 病 原
羊链球菌病的病原体是坏死梭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严格厌氧的细菌,属于拟杆菌科,梭杆菌属,具有明显的多形性,小的呈球形,大的呈长丝状,常见于病变和年幼的患病动物培养液中。若由于染色不均匀时,其外观像一串珠子。该菌没有鞭毛、孢子或荚膜。该细菌产生至少2 种毒素,其可通过皮下注射(兔)引起组织水肿,并在数小时内通过静脉内注射死亡。内毒素注射可能导致组织坏死。
坏死梭杆菌对理化因素抵抗力不强,对热及常用消毒剂敏感,但在污染的土壤中能长时间存活。本菌对3%~5%的醋酸敏感[2]。
2 流行特点
坏死梭杆菌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羊的运动场、圈舍、放牧地、被污染的土壤、放牧时饮水的池塘等处均可发现。健康动物的口腔、肠道和外生殖器等处也可发现坏死杆菌。羊的皮肤和粘膜受伤更容易感染。饲料中维生素不足,钙、磷缺乏,营养不良均可促使该病的发生,草料加工时过长和草质坚硬不易消化也容易发生本病,低洼潮湿地区和多雨季节容易发生本病,本病呈散发和地方性流行[3]。
3 临床症状
病羊发病初表现为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不食,停止反刍,行走晃动;眼结膜充血,流泪,有流脓性分泌物流出;体温升高至41 ℃以上,鼻腔流出鼻液呈浆液性,严重的变为脓性;咽喉、舌头肿胀,粪便松软有的病例带有血液;妊娠母羊眼睑、嘴唇、颊部、乳房肿胀,发生流产。一般在24 h 左右死亡,临死前磨牙、呻吟、抽搐呼吸困难。有的急性病例2~3 d 死亡。
4 病理变化
主要以败血性变化为主,淋巴结出血肿大[4]。鼻、咽喉、气管黏膜严重出血。肺脏水肿、有实质性出血、有的表现为橡皮肺,有的呈大叶性肺炎,表面有坏死灶;肠系膜、大网膜有出血点。肠黏膜肿胀有的脱落。第三胃内容物较干呈石灰样,第四胃出血及内容物变稀。幽门充血,肿胀。十二指肠内容物变为黄色,肠管内充满气体。肝脏表面有少量出血点,部分肿胀;胆囊肿大到原来3 倍。肾脏肿胀、梗死,质地变脆、变软。膀胱内膜出血。各脏器浆膜面常覆有黏稠、丝状的纤维素样物质。
5 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羊巴氏杆菌病、羊梭菌性痢疾、羊炭疽相鉴别。
1)羊巴氏杆菌与羊链球菌的病原形态不同。羊巴氏杆菌病又称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多种杀灭巴氏菌和溶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传染病,取患病动物的肺、肝、肠系膜淋巴结,采用血涂片及接触板后,会出现典型病理变化,用瑞士染色法,微观可以清楚地看到着色小杆菌,典型的革兰氏阴性的杆状菌。
2)绵羊经常受到梭菌痢疾的影响,营养中等的绵羊常发此病,多为6~18月龄。一般来说,梭菌性痢疾病属于消化道感染,多发生在秋季、冬季和早春,气候突然变化,天气多雨等情况。在急性病例中,该病没有症状,没有高烧,发生猝死;慢性病例的病畜躺在地上,不愿意走路,出现运动障碍,腹胀和绞痛等症状,在某些情况下,温度可升至约41.5 ℃。由于严重昏迷,病羊最终在数小时内死亡,很少会有康复。
3)炭疽病是一种由炭疽芽孢杆菌引起的急性,热性和脓毒性感染,炭疽细菌是最大的致病菌,病原形态像珠子一样排列,没有鞭毛,革兰氏阳性染色,细菌在氧气充足,温度适宜(25~30 ℃)的条件下容易形成芽孢,与羊链球菌病比较,患有该病的绵羊无大叶肺炎的症状。
6 综合防治措施
1)坚持自繁自养。如果需要从外地购进时,不能从疫区购买羊只,购买时要查看免疫记录。养殖购进后要隔离饲养30 d,30 d 后确定健康可混群饲养。
2)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如果是本地区发过病,在每年的易发季节前1 个月进行免疫接种羊链球菌氢氧化铝甲醛菌苗,疫区半年接种1 次,非疫区1年接种1 次。
3)要保证饲料的营养均衡,特别是钙、磷、维生素的含量。要选择大厂家的的全价料,特别是夏季注意饲料的储藏,要放于通风良好的地方。
4)放牧时要远离发过病的羊群,选择草质好的地方,不让羊在死水泡饮水,因为死水泡上中有大量的细菌和寄生虫。
5)对于未发病的羊群做好药物预防工作。在饲料中加入土霉素,每1 t 饲料中加入500 g,刚初生的羊羔肌肉注射青霉素30 万~60 万单位。
6)对病死羊只、流产的胎儿胎衣以及分泌物,要进行焚烧无害化深埋处理。
7)发病后要及时治疗,每只病羊肌注青霉素50万单位,1 次/d,连用7 d。每只羊灌服磺胺嘧啶4~10 g,1 次/d,连用7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