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键之举:齐心协力稳企业

2019-02-26来佳飞

浙江经济 2019年1期
关键词:浙江知识产权经济

□本刊记者/来佳飞

稳企业是稳经济、稳就业的核心,关乎到经济大局,可从稳预期、降税负、优环境、强扶持、护产权着手,共破难题

在当前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的宏观背景下,稳企业是稳经济、稳就业的核心,关乎发展活力和经济全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着力激发微观主体活力”写入新一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则将稳企业摆到新一年要突出做好的三方面工作之首位。稳企业,就是要实现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同步推进,就是要努力在为企业减负降本、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支持企业破解创新难拓市场难以及营商环境建设上下功夫,就是要始终与企业站在一起、共破难题。

稳预期

稳预期是稳企业的基本前提。2018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六个稳”,最核心的是“稳预期”。预期本质上是对未来的判断,稳预期就是要让企业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与机遇,让市场主体活力得以充分激发,这关乎到企业长远发展的信心。信心比黄金更重要,要树立企业对经济稳定增长的坚定信心。短期来看,浙江经济将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中长期来看,将处于中高速增长区间,迈向高质量发展。企业强则经济强,浙江始终是各类市场主体创业创新、放手干事的沃土,民营经济始终是浙江经济的主力军、浙江形象的金名片,是浙江最大特色、最大资源和最大优势,各级政府始终是民营企业的坚强后盾。要树立企业对浙江经济发展韧性的坚定信心。作为产业结构调整最有成效的省份之一,依托互联网经济、数字经济等新经济新动能崛起,浙江已经拥有不断增强的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有能力抓住全球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新机遇并占据领先地位。要树立企业对国内省内市场潜力的坚定信心。浙江是中国最富裕的地区之一,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十多年位居全国各省区第一,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均衡性位居全国各省区第一,面对消费升级趋势,企业大有可为。

降税负

降税负是稳企业的基本要求。当前经济环境下企业发展面临较大的困境,利润下滑明显,对税负也更为敏感,必须在减负降本上取得实质性突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减税降费信号开始持续密集释放。为了助力企业轻装上阵,近年来浙江各级政府千方百计连续出台减负降本政策,2018年10月浙江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增强企业竞争力的若干意见》,目前浙江是全国出台减负政策最多、力度最大、成效最显著的省份之一。2016年至2018年前三季度,浙江已累计为企业减负3440亿元。新一年,要巩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成本行动成果,重点落实好国家更大规模减税和更明显降费政策措施,出台新一批企业减负降本政策,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和内生动力。要切实保证政策举措的有效落实,做好宣传解读,减少因信息传递不畅导致的政策大打折扣情况。要对存量政策进行梳理,保证政策的连续性,增加企业操作的稳定预期。要对小微企业、科技型初创企业税收减免政策再升级,通过减税降负加大对小微企业园区的建设扶持,助力小微企业提质增效;通过加强电力价格监管,清理规范天然气涉企供气收费,动态调整用水价格,进一步降低企业用能用水成本;通过降低职工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的费率,改进公积金缴存机制,确保企业社保缴费实际负担有实质性下降。

优环境

优环境是稳企业的必要条件。近年来,浙江努力打造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企业获得感最强的省份,营造最佳营商环境。要继续深入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特别是聚焦企业痛点难点和堵点,推进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和“标准地”改革,加快先进经验和做法在全省范围内推广。要继续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加快打破各种各样的“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平等参与负面清单以外的行业、领域,给民营企业发展创造充足市场空间。要厘清政府与市场的界限,完善为企业办实事解难事的机制,进一步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营造有利于企业家创业创新的良好氛围。服务企业是深化“大学习大调研大抓落实”活动的具体抓手,要更大力度做好服务企业工作,建立完善领导挂钩服务企业制度,强化经济形势监测预警,引导企业做好预期管理,强化信用体系建设,降低企业交易成本,强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缓解企业后顾之忧。要进一步完善政策执行方式,把握好政策执行的节奏和力度,建立重大调控政策征求企业家意见的制度,让企业从政策中增强获得感。

强扶持

强扶持是稳企业的重要支撑。财政金融部门要加强对企业的扶持,与企业共度时艰。要优先解决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甚至融不到资问题。截至2018年第三季度,浙江小微企业贷款占了全省全部企业贷款总额的40.5%,比重位居全国第一,2019年要进一步扩大对小微企业的贷款融资,抓好企业帮扶“白名单”制度,同时逐步降低融资成本。要畅通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渠道,创新开发金融产品,实施民企债券融资支持计划,着力破解民营企业流动性风险。要扩大金融市场准入,拓宽民营企业融资途径,发挥民营银行、小额贷款公司以及风险投资、股权和债券等融资渠道作用。要发挥财政资金对企业的引导作用,设立政府基金发挥杠杆作用,实现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政府基金有机结合,合力解决企业资金需求问题。要抓好科技新政50条政策落实,完善政府投入机制,加大创新扶持,在基础研究(之江实验室)、关键核心技术攻坚、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创新载体建设、科技人才引育等方面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深化科技创新券制度,制定专项财政激励制度,提高科技奖励力度。要加快人才引进和培育,创新举措引进人才、留住人才,为企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要发挥大能级产业平台对企业的集聚效应,加快高水平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城西科创大走廊、G60科创走廊、甬江科创大走廊、特色小镇等平台和载体。

护产权

护产权是稳企业的基本保障。要依法保护企业家财产安全,营造法制化制度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物权、债权、股权、知识产权和自主经营权。要进一步构建良好政治生态,坚决反对和纠正以权谋私、钱权交易、贪污贿赂、吃拿卡要等违纪违法行为。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管理和服务。实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建立查处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快速反应机制,加大侵权行为惩治力度,争取设立杭州知识产权法院。加强知识产权综合管理和公共服务,建立知识产权托管、评估、交易公共服务平台。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激励企业牵头实施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推进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和浙江科技大市场建设,推广德清等特色鲜明地区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加快建设浙江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增加企业和科技人员利得。

猜你喜欢

浙江知识产权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 as potential immunomodulatory players in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induced by SARS-CoV-2 infection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关于知识产权请求权内容构建的思考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重庆五大举措打造知识产权强市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
浙江医改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