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读题漏词现象分析
2019-02-25孔庆娟
孔庆娟
[摘 要] 作为解题的第一步,审题的有效性会直接影响解题的准确度和效率,但是受思维或经验限制,小学生在读题时容易出现漏词问题,影响了审题效果。本文从小学生数学读题漏词现象成因入手,重点提出了一些提升学生读题能力的对策,希望可以提升小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读题漏词;审题对策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涉及到图表题、文字题和应用题等类型题,具体是由语言词汇、抽象符号以及数字等构成。由于小学生存在数学技能水平比较低或思维可持续时间比较短等问题,使得解题过程中常常出现漏词,无法全面读准、读清题干信息,影响了解题准确性。因此,如何才能有效提升小学生的读题能力,防范漏词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一、小学生数学读题漏词现象的成因
读题漏词现象是当下小学生数学学习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具体表现为小学生在审题的时候,因为漏掉题干中一些关键信息而没有获得完整、全面的答题信息,进而无法正确地解决相应数学问题。究其根本原因,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其一,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识字量比较少,理解能力比较差,在读题时无法获得全面的答题信息,读题期间出现了漏词问题。其二,小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读题习惯,存在思维定势,容易在读题时“想当然”。如在“图形与变换”部分知识教学期间,为了使学生学习平移的相关知识,可以为学生留下述兩道数学问题:①请画出图1向下平移2格,向右平移4格的图形。②分别画出图1向下平移2格,向右平移4格的图形。针对这两道问题,如果学生在审题的时候,没有辨清第二道题中的“分别”一词,那么可能想当然的理解成第一题中“先…再…”的情况,甚至根本没有看到“分别”一词,这样容易造成读题错误。其三,小学生缺乏正确的读题方法。读题的时候会“蜻蜓点水”,无法从问题中读出关键的解题信息和要点,造成了漏词问题,进而影响了解题。
二、小学生数学读题能力的提升对策
为了防范小学生数学读题漏词现象,就需要从提升小学生数学读题能力入手,具体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1.端正读题态度,培养良好的读题习惯
当前小学生在读题时出现漏词现象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没有正确认识读题的含义,更没有形成正确的读题习惯,使得学生在读题的时候可能会只读一部分,无法全面获得解题的关键信息,所以必须端正学生的读题态度。一方面,教师可以结合数学题目的不同叙述读题,编制各式各样的数学问题,或者为学生介绍一些有关数学史料或趣闻等,确保学生意识到读题对解题的重要作用,明确读题漏词问题的危害性。另一方面,教师可以为学生专门编制一些错误读题或成功读题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再次读题,端正学生的读题态度,同时学习和掌握其他人读题的正确思路,养成良好的读题习惯,力求做到认真读题,确保读题的完整性。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9×3=12”的错误问题,使学生意识到这道题的错误之处在于将“×”看成了“+”,借助这种审错题情况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读题习惯。
2.传授读题方法
正确的读题方法是提升学生读题能力、防范漏词现象的重要保障,常用的读题法主要包括多遍读题法、关键词句标记法等,其中的多遍读题法主要是在读题期间不可只读一遍,要多读几遍,确保读题的全面性,及时发现其中的漏词问题。关键词句标记法主要是引导学生在读题的时候,利用波浪线、画圆圈等方式,将题目中的“长短、多少、大小”等关键词语标注出来,借此来使学生掌握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如单位名称、已知条件、待求问题等均是需要标注的重点语句。此外,对于“图文结合”的小学数学应用题,除了标注题干文本信息外,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学生仔细观看所给图上包含的信息,这些信息也是解决相关数学问题的关键,同样不能遗漏。如此一来,就可以确保学生读题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综上所述,小学生数学读题漏词现象成因主要包括小学生思维能力比较差,词汇量比较少,或者没有养成良好的读题习惯,缺乏正确的读题方法等。为了提升学生的读题能力,可以从端正读题态度,培养良好的读题习惯入手,传授给他们正确的读题方法,确保学生可以读准、读全题目信息。
参考文献:
[1]李述军.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小学),2016(10):180.
[2]吴国飞.第一学段学生数学读题习惯培养的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6(29):47-49.
(责任编辑:吕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