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及其培育
2019-02-25刘正华
刘正华
2018年8月教育部公示了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拟授奖成果,湖南有6个项目拟获二等奖。从总数上讲,湖南情况不太理想,相比2014年减少了一半,这必须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关注。如何做好下一轮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培育及申报,应受到相关单位和个人的重视。
作为政府设立的教育领域最高业务奖励,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在社会受到广泛关注。该奖项按照1994年国务院颁布的《教学成果奖励条例》设立,每四年评审一次,特等奖为国务院批准的教育教学研究和实践领域最高奖。1989年在全国普通高校开展优秀教学成果评奖,2014年首次开展覆盖各级各类教育的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2018年是第二次开展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该奖项接受各级各类学校、学术团体和其他社会组织、教师及其他个人申报,分别设置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授予相应的证书、奖章。该奖项评审坚持标准、质量第一、宁缺毋滥,允许各个等级奖项有空缺。
综合最近两届评选结果分析,国家教学成果奖呈两个特征和趋势:第一,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必须在学校进行教学实践和应用,因为它是实践性的“教学成果”;第二,科研单位与其他性质的单位应注重与教学单位、尤其是基础教育学段学校通力合作,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基础教育学校的教学质量,以取得基础教育类教学成果奖。
一、评审要求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主要通过自主申报、层层选拔的四级评审进行,从区县到市、省级,都要进行初评、答辩和复评,一般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等优秀项目才会被推荐参加国家级评审。
根据规定,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奖励范围包括基础教育各阶段、各领域取得的教学成果。凡按国家有关规定批准设立的中小学(含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以及学术团体、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教师及其他个人,均可申报。其成果要求反映我国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的重要成果,包括课程、教学、评价、资源建设等方面,可以是综合性的,也可以在某些方面有所侧重。目前,中小学教材建设成果暂不列入奖励范围。
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必须符合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体现立德树人根本要求和时代精神,发展素质教育,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教育教学规律。必须围绕解决基础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和未来挑战,创造性地提出科学的思路、方法和措施,经过实践检验,使问题在实践中得到有效破解,对于实现培养目标、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效果显著,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影响,至今仍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其中,特等奖教学成果应在教育教学理论上有建树,在教学改革实践中取得特别重大突破,经过不少于4年的实践检验,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实现培养目标有突出贡献,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在全国产生重大影响;一等奖教学成果应提出自己的理论,或发展、完善已有理论,经过不少于4年的实践检验,对教学改革实践有重大示范作用,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实现培养目标产生重大成效,在全国或者省(区、市)域内产生较大影响;二等奖教学成果应在教学改革实践的某一方面有所突破,经过不少于2年的实践检验,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实现培养目标产生显著成效,发挥了重要的示范作用。
在申报过程中,需要避免三个误区、四个弊病。
三个误区为:误区一,很多项目时间周期不够并没有形成教学成果,而按教学成果来申报;误区二,不少教师不注意平时的实践积累,申报时,临时查阅资料拼揍成申报材料;误区三,有的学校领导至今还认为教学成果的形成是靠笔杆子而不是靠实践。
四个弊病则体现在这几个方面。第一是效果不佳。很多项目的作用对象是学生,项目在实践过程中,学生有什么变化,包括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业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在材料中没有明显体现。第二是内容空泛。在以往的项目申报中,有很多项目都是理论研究,甚至是學位论文包装后改头换面,当成教学成果来申报。第三是研究不够。有很多项目在申报时,没有撰写并发表相关论文,这就意味着对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矛盾的解决,没有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也就是说寓于个性中的共性没有提炼出来,很难断定这个项目在实践过程中的推广应用价值。对国内外教学改革的动态了解不够,没有研究清楚本项目是国内首创,还是已有成果基础上的部分首创,还是在运用已有成果的过程中有创新和发展。因此,对项目的创新点概括不准确。第四是混淆不清。精品课程、课改项目可以培育出教学成果,但并非等同于教学成果。比如规划教材,教师能够写出一部高水平的教材,也是自己教学与科研的结晶,不能说与教学实践无关,但光凭一部教材还不能完全形成教学成果。我们要把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教学成果的形成融为一体,把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教学成果形成当成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且针对性非常强的实践活动,才有可能冲击教学成果奖。
二、培育策略
策略一,明确针对教学成果。
简言之,教学成果奖就是具体的教育教学方案,包括工作方案和改革方案。但这样的具体方案必须具有以下的特性:一是科学性,能够准确地反映教育教学规律。二是创新性,内容、方法上都要创新。三是实用性,要能适应实际需要,能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现实问题。四是实效性,即通过方案的实施,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五是示范性,奖励条例对此没有专门强调,但实际评奖中,项目有没有推广应用价值是特别重要的。
策略二,紧扣改革重点工作。
要想获得重大教学成果,必须致力于解决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大现实问题,必须紧密结合我们学校自身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工作来组织、总结、提炼。
就基础教育目前的情况而言,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有:课堂教学改革———传统的满堂灌式课堂、超大班额课堂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何推进启发式、案例式、研讨式的教学方法改革,是重点、难点、关键点。课程建设与教学内容改革———要增强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必须首先使我们的课程教学内容紧密对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最新需求,要拓宽思路开发课程,适应信息技术手段建设开放课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各类卓越计划、现代实验学校等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实验,积极探索有利于多样化人才培养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模式。考试评价制度改革———目前最主要的问题是手段方式单一,标准执行不严,一张卷子、一次考试就简单地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做出了结论,这样的现象还很普遍。评价的指挥棒软弱无力,对教风、学风的导向作用就发挥不好。这方面改革的步子亟待加快、加大。
策略三,把握五大关键要素。
通过分析,我们认为教学成果奖有五大要素:项目是基础,要依托市级、省级和国家级结题项目;实践是关键,项目结题后2-4年再申报;内容是重点,根据《2018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工作安排》,成果要反映我国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的重要成果,包括课程、教学、评价、资源建设等,可以是综合性的,也可以在某些方面有所侧重;成果是支撑,成果包括方案、论文、著作以及其他各种获奖;影响是品牌,通过各种专题会、媒体报道、领导批示等扩大影响。
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属于实践性很强的科学研究项目,不同于一般的理论探索,它的实践性主要表现在:教学研究项目必须来源于实践,注重实用性,是针对目前教育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而立项的。教学研究项目必须指导教学改革的实践,在解决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过程中,对积累的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概括。教学研究项目必须提出解决教学改革中存在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性。
同时,它又是理论创新的源泉。由以上可以看出,教学研究项目必须解决好如下问题:发现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提出解决关键问题的路径、创新解决关键问题的理论。一定要避免两个极端:一是不明确要解决的问题,缺乏针对性;二是想解决的问题很多,缺乏聚焦性。
策略四:精心提炼申报材料。
成果奖评审主要是由评审专家集中起来审材料、评材料,教学成果奖就有一个量化打分的指标体系,以排除人为因素的干扰。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要求提交的材料包括:《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申请书》、教学成果报告、教学成果应用及效果证明材料;能够反映成果质量和水平的论文、奖励、报道、研究报告等支撑或旁证材料电子档;成果如为教材,须提交样书及教材电子文档;教学成果中如含视频材料的,可提供FLV格式的视频材料,播放时间不超过15分钟。上述第1项须提交紙质材料并合装成册。同时,1至5项应制成申报材料CD-R光盘一张(650M/720M)。各申报单位须建立包含以上全部电子材料的成果展示网页,保证网页开通运转,以确保评审专家正常访问。所有材料要严格按照评审指标体系准备。
总之,针对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各地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各校各位老师要广泛参与。高度重视体现在加大投入,认真组织开展好各地各级教学成果的奖励工作。地方项目是基础,是练兵的平台。广泛参与体现在营造氛围,调动广大教育工作者参与成果申报的积极性。从上到下做到统筹规划,精心组织,加强指导,积极培育有竞争力的项目。学校和个人要早作准备,对每一个项目精心做好具体设计,全过程精心培育。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都要有目标、有措施、有总结、有具体可量化可固化的成果。同时要注重成果的推广应用,在应用中不断完善,不断丰富。
(作者单位:长沙市教育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