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诊断急性阑尾炎临床应用分析
2019-02-25常强
常强
山西省翼城县人民医院CT室,山西 临汾 043500
目前,急性阑尾炎已经成为了一种十分常见的腹部疾病[1]。而且从实际情况来看,许多患者并不会表现出典型症状,漏诊或者是误诊的现象也经常发生,因此需要探究更加准确的诊断方法[2,3]。本次实验通过对比两种方法诊断急性阑尾炎的结果,分析了多层螺旋CT扫描的实际应用价值。现对实验流程与实验结果进行详细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7年7月16日-2019年7月16日前往我院就诊的66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作为实验观察对象,其中男性患者41例,女性患者 25例,平均年龄为(45.34±4.78)岁。66例患者在入院时,均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发热、腹痛和腹泻等不良症状,经过血常规检测之后,发现所有患者的红细胞指数均有所升高。所有患者均同意参与该实验,且配合意愿度较高。
1.2 实验方法 对66例患者先后采用多层螺旋CT扫描和B超检查进行诊断,具体内容如下。
1.2.1 多层螺旋CT扫描 选用PHILIPS Brilliance 16排的螺旋CT扫描仪,将电流设置成300毫安,电压选用120千伏,螺距设置成1.375,层厚调整为1.5mm,重组层厚设置为5mm,旋转速度设置为0.6 s/圈。在诊断急性阑尾炎时,需要对患者的阑尾进行全面观察,必要时需进行增强扫描。在高压注射器的辅助下对患者进行团注法处理,向患者的肘部进行静脉注射,注射速度3毫升/秒,药液为100毫升的碘海醇。当影像学资料呈现完毕之后,由资历丰富的影像学医师阅片。
1.2.2 B超检查 首先让患者保持仰卧姿势,然后对患者的整个腹部进行低频扫描,着重扫描患者的右下腹且需要进行多次扫查,判断患者腹腔中是否存在游离状态的液体暗性区或者是发生了扩张的血管。接下来使用高频探头扫描患者的阑尾区,并通过针头按压的方式检测患者的肠管回声,如果没有表现出蠕动现象,则将其绘制为阑尾声像图。此时应该重点观察阑尾的形态以及周围组织的情况,利用声像图判断患者阑尾处是否存在炎性包块或者是积液。最后同时利用高低频探头进行成像,进一步锁定患者的积液情况,测量出患者阑尾肠壁的厚度和淋巴结组织的大小。扫描患者的右下腹却没有发现阑尾组织,应该扩大扫查范围,尽可能排除异位现象[4-6]。
1.3 观察指标 手术检查是最终判断依据,分别将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和B超检查结果与手术检查结果进行比较,计算诊断准确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的统计学软件为SPSS20.0。本次实验的计数资料使用百分数形式表示,组间比较使用χ2检验。P<0.05代表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检查诊断结果分析 通过手术检查可发现,66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中有5例属于急性坏疽性,占总例数的7.58%,有35例属于急性化脓性,占总例数的53.03%,有26例属于单纯性,占总例数的39.39%。
2.2 多层螺旋CT检查和B超诊断结果分析 多层螺旋CT扫描诊断的准确率为98.48%,B超检查的诊断准确率为87.88%,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多层螺旋CT检查和B超检查的诊断结果对比分析
3 结论
综上所述,相比于使用B超检查诊断急性阑尾炎,多层螺旋CT扫描的诊断结果更加准确,为医生诊治急性阑尾炎患者提供了重要依据,因此在合适的情况下可以优先考虑多层螺旋CT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