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麻醉恢复室全身麻醉术后患者低温的护理分析

2019-02-25施惠芳

国际感染病学(电子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寒颤体温保温

施惠芳

江苏省中医院溧阳分院麻醉恢复室,江苏 溧阳 213300

人体体温是受下丘脑的体温调节系统调节的,属于神经与体液相协调的综合调节系统。手术全身麻醉患者低温,多与手术时间长、机体裸露、皮肤消毒、输注低温液体、长时间开放体腔及冷冲洗液等有关[1],麻醉药物也有可能对神经功能造成一定影响,尤其影响体温调节中枢,容易出现低温现象,当患者腋下体温低于35 ℃,则可考虑为术后低温现象[2]。术后低温患者容易出现呼吸失常、心率紊乱、伤口出血、伤口感染和伤口疼痛感加重等现象,这些不良反应对患者术后恢复和评估都有不利影响,一旦出现术后低温现象,患者的住院时间就会相应延长,因此,加强麻醉恢复室(PACU)全身麻醉患者术后低温干预的特殊护理,对患者术后恢复和医患关系都有重要意义[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1月-2018年3月100例AST分级1-2级的腹部手术患者,年龄18-73岁,男女比例1:1.5,患者术前的身体检查及病症严重程度相仿,对实验的单因子变量影响不大,个体之间身体情况和健康状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均为1-2 h,手术时间在两组个体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在吸入复合静脉全身麻醉下手术。将这100名患者通过护理模式的不同分为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均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护理方法 实验组进行科学合理的术后低温干预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后护理。对这100例患者麻醉前全部测量腋温取其平均值并记录,监测和记录两组患者PACU的腋温、复温时间和寒颤例数[4]。对照组患者术后进行一般常规护理,实验组对患者术后出现低温则采取特殊护理方式,具体低温干预护理措施:①麻醉恢复室的室温维持在24-28 ℃,室内湿度保持50%-60%,若发现患者寒颤明显,则在其皮肤附近放置适宜温度的热水袋,以保证复温的有利条件[5]。②患者入恢复室里后,立即给患者加盖充气保温毯,采用美国出产的BairHugger的充气保温毯,其为充气保温装置和一种薄膜保温毯组成。方法是将薄膜保温毯子直接覆盖在患者身上,保温装置将加热后的空气充入其中,根据情况对患者身体上半部分、下半部分或者全身进行加热,通过充入热空气、保温,减少皮肤表层温度的散失和经皮肤主动加热的双重作用而使身体迅速复温。此保温毯温度控制有三档,分别是32℃、38℃和43℃,而且有预防过热的电子监控,有感觉舒适、升温效果好、不易烫伤等优点。对患者的体温随时监测,记录各个时间段的数据并做出科学的评估。③对于术后低温患者输血输液,对液体进行保温处理。实验组所有输入液体、血液及其制品均采用专用电子输血输液加温仪,其为FT-180输血输液加温器,将输液管缠绕在加温输液器上,以达到加热流动液体的作用,减少进一步的体温降低,也有助于较快恢复体温。④在术后复温阶段,体温回升时通常伴有血管收缩和寒颤,全麻后寒颤是PACU常见的并发症,记录出现寒颤的人数和寒颤发生率。⑤对两组患者复温的温度及复温的时间详细务实的记录,并将相应的数据反馈给麻醉医生,以便对特殊情况进行处理。若患者出现呼吸异常等症状,要立即通知麻醉医生并尽早进行吸氧护理,帮助患者恢复呼吸功能[6]。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麻醉恢复室寒颤发生情况比较 实验组术后发生的寒颤例数为5例,对照组发生的寒颤例数为18例,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术后麻醉恢复室寒颤发生情况比较

2.2 两组患者术后麻醉恢复室体温动态数据比较 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全麻术后出现低温例数为研究重点,选取其体温的平均值,手术前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腋下体温检测分别是35.3℃和3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全麻术后入恢复室再次腋下体温检测并记录,实验组入恢复室所得的平均体温为33.1℃,对照组平均体温为32.9℃,两组平均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低于术前体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两组个体经过麻醉恢复室不同的护理,待患者复温后再次测量体温,实验组平均体温为36.8℃,而对照组为35.6℃,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实验组患者低温个体复温的时间为29.12 min,而对照组个体复温的时间是37.42 min,实验组复温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患者术后寒颤是全身麻醉术后体温过低发生的常见现象,出现寒颤说明麻醉药物对患者神经结构和功能有一定的影响,寒颤比例也可反应全身麻醉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和体温恢复情况。术后寒颤可引起心脏和全身能量需求增加,氧耗增加,二氧化碳生成增多,有酸中毒倾向,增加术后的并发症。而减少寒颤可减少并发症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从以上实验结果可知,两组全身麻醉术后患者因护理方式不同,出现寒颤比例、复温平均体温、复温时间均存在显著差异,采用低温干预护理的实验组在寒颤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保温护理可以明显减少因麻醉而致的体温调节紊乱和体温过低,对患者术后的恢复有指导意义。两组患者在进入恢复室时体温并未明显差异,但通过低温干预护理的实验组能够明显缩短患者复温的时间,而且护理之后的实验组复温后平均温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低温干预对术后患者的体温迅速恢复有效。

全麻术后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体温下降,人体低温环境时间过长,对患者自身恢复会产生不利影响,患者自身温度过低极易出现免疫系统中相应酶活性受到抑制、易导致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入侵而发生感染,体温过低使身体新陈代谢速度和效率降低,低温还易导致身体凝血功能失调而产生的术后大出血现象等。因此,对麻醉恢复室全身麻醉术后患者有必要进行科学、合理的低温干预护理,采取科学的保温措施,降低寒战发生率,最大程度地降低低温的持续时间,尽快恢复正常体温,从而使患者新陈代谢加速,全身麻醉药物代谢加快,缩短术后清醒的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的康复起着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通过升高室温、使用充气保温毯增加保暖、输注液体加温等方法来加快体温的恢复,减少寒颤的发生率,能促进全身麻醉手术患者麻醉恢复期恢复,有利于缩短麻醉恢复时间,减少麻醉恢复期的并发症,保证手术安全。

猜你喜欢

寒颤体温保温
体温低或许寿命长
门窗是外围护保温中的难点
村庄
能“保温”的雪
体温小问题,引出大学问
体温值为何有时会忽然升高?
高热大鼠不同程度寒颤模型的构建
保温
老年人的体温相对较低
为什么热水瓶可以保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