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拟疏肝健脾汤治疗肝郁脾虚型脾胃病的临床研究

2019-02-25卢贵财彭晓燕关子欣

国际感染病学(电子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医治症候肝郁

卢贵财,彭晓燕,关子欣

东莞市第五人民医院,广东 东莞 523900

脾胃病是属于临床一种较常见和多发的慢性病,具病程长、易复发等特点,其病因较复杂,临床考虑可能和生活环境、饮食习惯等有关,患者主要症状表现为口臭、胃痛和胃肠道不适等,且肝郁脾虚型的脾胃病发生率较高,属于功能消化不良疾病,患者病理特征为出血、消化道黏膜出现溃疡,若不及时医治,将增加胃黏膜出血与胃黏膜增生甚至是胃癌发生的风险,危及患者生命安全,需强化临床医师和患者重视度及积极实施有效医治措施[1-3]。本文对比分析2017年6月-2018年7月诊治肝郁脾虚型的脾胃病112例患者分别采用不同医治方案(常规西医,自拟疏肝健脾汤)的疗效、中医症候积分及安全性情况,作如下阐述:

1 资料及方法

1.1 基础资料 本院2017年6月-2018年7月诊治肝郁脾虚型的脾胃病112例患者资料,按照所采取的不同医治方法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56例)年龄28-50岁,平均(35.40±4.12)岁,男女比例30:26,病程为1-5年,平均(3.10±0.04)年;观察组(56例)年龄28-51岁,平均(35.42±4.14)岁,男女比例31:25,病程为1-5年,平均(3.11±0.05)年;2组基线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1)。本方案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的认可,研究对象自愿签署同意书,将存在精神障碍与合并心肺功能严重不全者排除,将积极配合治疗和临床资料完整者纳入,并且和脾胃病中、西医诊断标准相符合[4,5]。

1.2 医治方案 对照组为常规西医医治,口服多潘立酮片,10mg/次,于三餐前服用;口服奥美拉唑,20mg/次,2次/d,口服硫糖铝,10mL/次,2次/d。以对照组为基础,观察组行自拟疏肝健脾汤医治,组方:甘草5g,青皮、白术、白芍、枳壳、柴胡各10g,佛手、蒲公英、太子参各15g,茯苓20g,麦芽、海螵蛸各30g,用水煎煮,取汁口服,2次/d,150mL/次,于餐后1小时服用,2组均以两周作为一疗程,共连续医治四疗程。

1.3 临床观察指标及评判标准[6,7]对2组疗效、中医症候积分及安全性(头晕、胸闷、食欲减退)予以观察、比对。疗效评判标准:若患者临床症状无任何改善甚至加剧,且中医症候的积分下降幅度低于60%,则为无效;若临床症状取得一定程度改善,且中医症候的积分下降幅度为60%-90%,则为有效;若临床症状完全改善,且中医症候的积分下降幅度大于90%,则为显效,有效+显效=总有效。中医症候积分标准:包括失眠多梦、乏力与喛气反酸等,按照症状严重度计0-3分,无症状为0分,症状轻微为1分,症状中度为2分,症状严重、重度为3分。

1.4 统计处理 借助SPSS21.0软件进行分析,正态计量、计数资料分别用(Mean±SD)、[n(%)]表示,且分别用t、χ2检验,P<0.01为差异比对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对2组疗效 比对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更高(P<0.01,详见表1)。

表1 比对2组疗效[n(%)]

表2 比对2组中医症候积分(Mean±SD,分)

表3 比对2组不良反应[n(%)]

2.2 比对2组中医症候积分 比对对照组,观察组中医症候总评分均较低(P<0.05,详见表2)。

2.3 比对2组不良反应 比对对照组,观察组总不良反应更低(P<0.01,详见表3)。

3 讨论

脾胃病为临床常见和多发病,包括“胃脘痛”、“痞满”和“呕吐”“腹痛”等,且按照病因病机又分为肝胃不和、肝郁脾虚和气滞血瘀等多类证型,其中肝郁脾虚型较多发,临床考虑可能和情志不调、起居失常及饮食不节等因素有关,临床若不加以处理,将增加胃黏膜出血与胃癌发生风险,危及患者生命安全[8-10]。针对肝郁脾虚型的脾胃病,西医常规一般采取多潘立酮片、奥美拉唑、硫糖铝等药物医治,虽然可取得一定疗效,但效果欠佳,患者远期复发率较高和胃黏膜的修复效果不理想,使临床应用受限,需结合中医进行辨证施治。

肝郁脾虚型脾胃病与情志不畅、饮食不节、劳逸过度等存在密切关联,从而导致机体肝脾功能出现失衡,致使肝失疏泄与脾胃升降失调,随着时间延长而最终导致疾病的发生,因此临床医治关键在于理气解郁、疏肝健脾及和胃清热。对行常规西医及自拟疏肝健脾汤治疗的疗效、中医症候积分进行比对、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概率96.43%较对照组80.36%高,并且中医症候总积分(2.15±0.06)分较对照组(6.56±1.30)低,与史桂霞[11]文献报道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77%较对照组83.33%高)具较高一致性。提示:对肝郁脾虚型的脾胃病患者应用自拟疏肝健脾汤医治疗效明显,可使患者临床症状与中医症候改善。分析自拟疏肝健脾汤组方中包括甘草、青皮、白术、白芍、枳壳、柴胡、佛手、蒲公英、太子参、茯苓、麦芽和海螵蛸等,其中茯苓、白术、太子参健脾益气,柴胡、枳壳、佛手、青皮疏肝理气,白芍、甘草缓急止痛,蒲公英清肝胃之热,麦芽消食化积,海螵蛸收敛止血、制酸止痛,诸药并用,共奏健脾益气、和胃止痛、疏肝理气作用,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此外,西医药方中多潘立酮片对患者食管括约肌的张力起到提高作用,能够减少反流现象的发生,改善患者胃肠动力;奥美拉唑口服后可在机体胃黏膜壁的细胞上广泛分布,对胃酸分泌起到阻断作用,有效保护患者胃黏膜;硫糖铝能够使患者胃黏膜屏障功能增强,有利于保护受损创面,使磷脂浓度增加与使胃内的胆酸浓度降低,可对机体胃黏膜起到保护作用,临床于西医医治基础上行自拟疏肝健脾汤医治效果明显。为更深入了解本研究两种医治方案的安全性,比较2组不良反应,结果显示:观察组总不良反应率3.57%较对照组21.43%低,说明对肝郁脾虚型的脾胃病患者应用自拟疏肝健脾汤医治安全性较高,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常规西医虽具一定疗效,但药物不良反应多发,且病情较易反复,使其应用受限;自拟疏肝健脾汤效果确切,药物副作用较小,安全性高[12]。本研究因受时间、样本等因素制约,未对患者应用自拟疏肝健脾汤医治的生活质量加以分析,待临床进一步地补充、验证。

综上,和常规西医医治相比,临床将自拟疏肝健脾汤应用于肝郁脾虚型的脾胃病患者疗效更明显,属于一种有效且安全的疗法,不仅可改善患者喛气反酸、乏力、失眠多梦等临床症候,而且能够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医治症候肝郁
更正说明
参苓白术散对初治肺结核患者中医症候积分与不良反应的影响
中医治疫的历史拾遗和治疗新冠肺炎的理论思考
基于中医治未病思想探讨高原预适应平台的建立
士的传统、他者效应和日常审美——作为文化症候的“罗怀臻创作现象”
Literature Review Concerning the Research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Take Refined Egoism Symptom for Example
中医治疱疹性咽峡炎
逍遥散加减联合果酸治疗肝郁气滞型黄褐斑的疗效观察
中医治未病思想在矮小症防治中的运用
滋肾解郁汤治疗肝郁型阳痿4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