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胸痛中心建立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及抢救时间的影响
2019-02-25陈燕
陈燕
江苏省泰兴市人民医院,江苏 泰兴 225400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伴有血栓形成而造成冠状动脉管腔闭塞,出现典型的急性缺血性胸痛,该症状持续20分钟,心电图具有典型的ST段抬高,心肌坏死标志物指标严重异常并动态变化[1]。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如果能最快时间内得到治疗的话,一般均得到有效的缓解。因此,建立急诊胸痛中心,规范治疗和服务流程,提高优质急诊护理干预能力是必须的[2]。为了研究急诊胸痛中心建立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时间及抢救效果的影响,本文选择了100例患者进行分组并作对照,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泰兴市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共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73例,女性对27例;年龄41-85岁,平均年龄(70.3±4.6)岁。将胸痛中心建立前入院治疗的患者作为一般处理组(Y组),将胸痛中心建立后入院治疗的患者作为胸痛中心组(X组),每组各有50例患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分布,年龄层次等方面的情况较为接近,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及家属均签署全程参与本次研究书面同意书,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方法 在胸痛中心建立前的一般处理组(Y组),急诊的主要流程为挂号、医生接诊、遵医嘱进行心电图检查、急诊医生进行初步诊断、联系心内科介入进行会诊、心内科医生通知导管室准备手术、将患者送至导管室进行急诊PCI术。
在胸痛中心建立后的胸痛中心组(X组),急诊的流程主要包括以下方面:①先由分诊护士进行接诊,评估完成后,马上将患者送到抢救室;检查完毕后,再进行挂号、缴费。②分诊护士不需要等待医嘱,可以马上为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③分诊护士将检查结果告知急诊医生,并完成建立静脉通道、心电监护、吸氧、抽血化验等急诊护理工作,给予患者口服药物替格瑞洛(180 mg)以及阿司匹林(300 mg);同时急诊医生对患者进行初步诊断,联系心内科介入医生进行会诊。④在心内科医生明确诊断之后,应立即将患者送入导管室,进行手术[3]。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急诊总耗时,住院时间以及复发率,从而来评估胸痛中心的建立对抢救时间以及效果的影响。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表格工具对研究得到的各项数据进行汇总,数据处理工具选择最新版的SPSS 19.0统计工具,n表示计数值,%代表百分比数值,(Mean±SD)<0.05时,表明进行对比的两组数据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急诊胸痛中心建立后的胸痛中心组(X组)在急诊总耗时、患者的住院时长等方面均明显缩短;同时患者的复发率要明显低于胸痛中心建立前的一般处理组(Y组),差异明显,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的数据统计结果见下表1。
表1 两组抢救时间效果比较(Mean±SD)
3 讨论
心肌梗死是心血管内科的重症的疾病之一,其危险性高、致死率居高不下、病情危急等特点,需要我们医护人员采取及时而快速有效的抢救措施。通过相关研究可以得知,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冠状动脉在发生闭塞后的20-30 min,心肌开始出现坏死,随着时间的延长,坏死的面积会越来越大,同时患者的死亡率也会随之升高[4]。在常规的急诊流程中,急诊护理作为最先接触患者的人员,却存在着由于分工不明确问题而存在护理工作的主动性较差,以及仅仅主要依据急诊医生的医嘱开展工作,而无法对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有价值的评估,从而浪费了有效救治的最佳时间[5]。
在胸痛中心建立之前,分诊失误不仅会延误患者的抢救时间,还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6]。胸痛中心建立之后,分诊护士无需等待急诊医生的医嘱,即可对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有效地降低了急诊分诊的失误率,同时缩短了患者的救治时长,提高了抢救效果[7]。
通过本次研究结果可以得知,在胸痛中心建立后,急诊总耗时、患者的住院时长均明显缩短;同时患者的复发率要明显低于胸痛中心建立前,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之所以取得如此效果,笔者还体会到胸痛中心必须达到以下要求:①分诊护士必须了解心电图的相关知识,患者入院后,应在5分钟之内帮助患者完成心电图检查;②急诊医生要进行相关培训,可以及时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分辨;③心内科介入医生需要24 h全天均可以应诊;④提前准备好急救药物,可以及时给予患者;⑤患者入院30分钟之内做出心肌酶学的诊断。当然本研究中样本数量偏少,尚需通过较大样本病例数来进一步探究急诊胸痛中心建立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时间及抢救效果的影响。
综上所述,急诊胸痛中心的建立可以有效缩短患者的抢救时间,提升抢救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