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管治疗一次法和两次法清除感染根管内细菌能力的比较研究
2019-02-25董慧春
董慧春
长春市口腔医院,吉林 长春 130000
慢性根尖周炎是因长期感染和病原刺激导致的慢性炎症,主要症状为炎性肉芽组织形成及牙槽骨破坏,细菌感染是其主要病因,细菌可通过根管系统蔓延增殖并刺激患者的牙根尖组织,加重病情[1]。基于此,本研究旨在于通过对比研究根管治疗一次法和两次法清除感染根管内细菌能力,寻求更具优势的根管治疗方案。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表1 两组根管内细菌量比较(Mean±SD)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3月-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慢性尖周炎患者62例,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1例。观察组男19例,女12例;年龄21-66岁,平均(40.23±10.64)岁。对照组男17例,女14例;年龄25-69岁,平均(41.35±9.18)岁。统计学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
1.2 方法 观察组采用根管治疗一次法,术前行X线检查,确认患牙结构形态,上橡皮障,使用碘酊消毒,按正常程序去腐开髓,揭顶,修整洞形,构建入根尖约1/3的通道。使用小号扩大针探查根管,再用根管长度测量仪及X线片对工作长度进行准确测量,机用ProTaper以250-300 r/min并与EDTA凝胶润滑相结合行根管预备,此过程中使用根管锉每次使用前均应充分荡洗,超声锉深入根尖荡洗,完成后使用过氧化氢冲洗。预备结束后使用超声工作尖于根管中央地带用生理盐水冲洗约1 min,然后干燥根管。以上工作完成后直接使用热凝牙胶充填仪充填根管。对照组采用根管治疗二次法,根管预备工作与观察组相同,预备完成后在根管内部封存氢氧化钙糊剂,于7 d后复诊去除糊剂再进行根管充填(仪器同上)。
1.3 评价指标 根管内细菌量:分别于预备前、后(对照组在封药后)采集样本做细菌培养,对培养基上不同形态菌落进行计数,依据稀释倍数计算集中菌落形成单位(CFU/mL),革兰染色行初步细菌分类并用血平板进行耐氧试验,对比两组菌落数及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Mean±SD)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预备后(封药后),两组G+兼性厌氧菌、G+专性厌氧菌及G-专性厌氧菌细菌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预备后或封药后两的各类细菌数量并无明显差异,表明根管治疗二次法所采用的封药消毒并不能有效减少根管内的细菌量。孙玉亮[2]等研究中除了对细菌数量做了分析比较,且对比分析了两种方法细菌种类变化,结果发现两种根管治疗方法的预备后或封药后的细菌数量并不显著差异,此外二次法并未能明显减少细菌尤其是革兰阳性菌,某些细菌反而比一次法高。该研究进一步证实二次法封管消毒并不能有效减少根管内细菌,反而增加诊间因暂封材料渗漏及脱落造成细菌进入根管系统发生二次感染的风险。此外,该病患者是否能够依照医嘱按时复诊也是影响根管治疗效果的一个因素。需要注意的是,根管治疗过程中应保证所用材料器械是无菌的,从而避免医源性感染,增加复诊次数。
综上所述,根管治疗一次法和两次法清除感染根管内细菌的能力并无明显差异,应根据患者实际具体情况进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