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职会计教学改革
2019-02-25陈明可盐城生物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 陈明可(盐城生物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随着市场环境发生显著变化,对会计人才培养方向也提出明确要求,即要高度重视创新性人才有效培养。然而,在当前的高职院校教育领域,在开展会计专业教学时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包括思想和方法的局限,导致人才培养现状与市场环境需求之间存在明显的偏差,严重制约会计行业的发展。因此,高职需要针对当前会计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并根据当前市场环境所提出的基本素质需求,对教学方案进行优化创新,实现战略性的改革,从而满足新市场环境下的会计人才储备需求。
一、中国社会对于会计人才的需求现状
当前社会以市场经济体制为主导,随着该体制的深入观察,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发生显著变化。市场竞争形势逐渐严峻化,企业所面临的经营风险和竞争压力也逐渐增加[1]。在这样的背景下,财务管理作为重要的部门组成,所发挥的职能作用逐渐凸显,同时对会计人才储备,以及素质建设也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随着财务管理工作范围的扩大,企业对会计类专业人才的储备量要求明显增加,这给高职生的高效率就业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但是,随着企业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度明显提高,对人才的素质建设的要求也更加严格和复杂,会计人员不仅需要掌握常规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要拥有良好的实践技能,并且对会计行业另有拥有良好的创新认知。这一需求现状的转变,给高职的会计教学工作带来了显著的挑战,并导致传统的教学工作呈现出较强的不适应性。
二、目前高职学校会计教学中存在的弊端
(一)专业定位不准确
虽然,高职院校注重基础型、技术型人才培养,但是在针对会计专业进行教学定方面,不够准确,专业定位水平明显偏低,导致人才培养水平比较滞后,缺乏一定的创新素养养成条件。在会计课程规划方面,院校通常以基础会计知识、核算技能为主,导致学生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停留在表面。而随着市场环境的多元化发展,会计行业所包含的理论知识和技术工艺逐渐趋向于复杂化、综合性发展。精细化管理、成本管控、预算战略分析等一些全新概念被有效提出,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会计职能范围体系。如果院校一味延续以往的课程内容体系展开专业授课,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高职生今后在会计领域的职业发展。
(二)传统教学思维僵化
在会计专业领域,高职教师所贯彻的教学思想僵化现象比较显著,整体来讲比较滞后,导致所构建的课程教学体系与活动空间存在一定的缺陷性,与学生专业成长和素质建设需求之间存在一定偏差,而导致学生专业素养建设因此而受到限制。在进行课程安排的过程中,高职教师未能意识到实践模块在促进学生整个职业发展中的支撑作用。比较看重理论灌输,而对实践教学活动开展,以及相关实践平台的建设,则缺乏思想重视度。导致理实模块体系不对等,学生所掌握的专业技能也缺乏一定的应用价值。
(三)教学力量匮乏
随着扩招体制深入贯彻,会计专业又是热门的报考专业,导致学生人群基数在逐年增加。而高职院校并未根据学生基数的变化,引进丰富的师资人才,导致师生比呈现出明显的失衡状态,也导致整个教学力量比较匮乏,给各项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造成一定的阻碍。同时,在会计人才培养体系中,学校并不是唯一主体,企业所发挥的资源支撑价值也是十分显著的。但是,在实际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院校并未形成良好的合作理念,未能将企业以及其他机构的教学资源和力量储备进行有效整合,是导致目前学生专业学习空间受限的主要原因,也是导致学生的创新性发展思维存在局限的关键问题所在。因此,针对当前会计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高职院校必须在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积极地开展相应的教学革新工作。
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职会计教学改革的对策
(一)理论和实践并存,更新教学思想
在全新的市场经济支撑下,院校需要对当前的会计行业进行全面调研,认识到学生实践技能养成,对其在行业领域获得显著发展机遇所具有的重要支撑作用。并在此基础上端正教育理念。首先,教师要树立生本思想,尊重学生的个性学习体验需求[2]。在组织专业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的职业发展规划进行全面的调研,并以此为依据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规划,对具体的教学活动开展形式进行创新,从而促使学生产生学习的热忱,并支撑学生以自主性的学习态度,参与到实际的学习活动当中。同时,院校教师要对理论和实践模块,分别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所发挥的作用进行明确,并合理安排课时以及整合教学资源,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从而构建综合、完善的课程体系。让学生在掌握一定理论基础的同时,自主参与相关的实践训练,从而实现基础知识的有效内化,同时也能够夯实学生的实践基础。比如说,教师在针对“财务报表”展开教学时,则可以先通过理论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对报表的基础概念、形式和特征展开分析,并布置具体的实践任务,引导学生自主设置与创编财务报表,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创新思维,同时也能够强化训练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二)明确办学定位,培养专项人才
在会计专业教学革新的道路上,院校需要针对当前的会计市场发展趋势,对自身的办学定位进行明确,就人才培养方向以及储备类型进行明确,从而保证革新工作更具有针对性。首先,院校需要专门开展会计市场综合调研活动,就当前企业对会计人员素质基本要求进行明确掌握。之后,综合就业市场需求考虑明确人才培养方向[2]。分别针对基础核算、内部控制、战略分析等不同层面,就高职生进行职业规划,并根据学生专业特长和职业倾向开展针对性的培养活动,从而满足不同环境、不同岗位下的会计人才储备需求,为促进会计行业整体在全新的市场环境下实现深远发展,而提供基础性的人才储备。
(三)贯彻校企融合,集中教学力量
在组织会计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院校需要注重教学力量的集中与统一[4]。首先,根据生源数量引进相应的教师人才,从而有效优化师生比,保证教学活动规范进行,丰富学生学习空间。同时,院校需要积极贯彻校企融合思想,积极借助企业优秀资源构建校内实训基地,并利用企业真实的岗位工作环境拓展实习空间,从而的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习机会。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顶岗实习的方式参与到企业会计岗位实习活动当中,通过真实体验和实践操作对当前企业内部会计工作职能进行明确,从而端正自身学习态度,确定准确的学习目标。
(四)引入信息技术,完善实践体系
在会计专业教学的过程中,高职院校需要针对当前行业本身的信息化发展趋势,注重现代化实践体系的合理建设。加强资金方面的投入,注重信息化软硬件设施的建设与开发,完善学生实践操作空间。引进智能化的会计核算体系,以及相关的操作软件,并根据具体的课程目标明确实践任务,引导学生在信息化的环境下,通过实践操作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夯实实践技能基础,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更好的适应当前企业环境下,信息化的会计工作岗位变革需求,为丰富学生就业机会奠定基础。同时,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积极参与会计信息化模型创新设计比赛。在以赛促学的思想支撑下,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建设,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
四、结论
依前所述,在全新的社会环境下,培养创新性人才,是高职院校在会计教学革新方面,所面临的重要工作要务。因此,院校需要立足于市场环境考虑,针对当前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就具体的诱因展开分析,并根据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素养养成需求,就会计专业课教学体系进行系统更新。在具体落实专业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院校需要对思想进行更新,关注理实一体化教学革新,并对办学定位、校企融合、信息化改革以及以赛促学等全新的教育思想进行明确,在正确的思想支撑下开展相应的教学创新活动,从而为全面提升会计专业学生创新思维,提高整体职业素养夯实教学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