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反刍兽疫的综合防控

2019-02-25程素平

养殖与饲料 2019年12期
关键词:兽疫无害化羊群

程素平 董 飞

江苏省海安市畜牧兽医站,江苏海安226600

小反刍兽疫是一种烈性病毒性传染病,主要发生于山羊、绵羊等小反刍动物,具有高发病率、死亡率和传染性极强等特点,OIE 将其列为A 类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患病羊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口炎、肺炎、腹泻、眼部、鼻腔处有浆液性分泌物等。山羊是最易感的动物,严重暴发时死亡率达100%,幼年动物感染后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小反刍兽疫属于外来疫病的一种,随着我国畜牧业快速发展,与外界的物种交流逐渐频繁,在此过程中容易带入小反刍兽疫。

1 临床症状

小反刍兽疫的潜伏期最长能够达到21 d,一般情况下,潜伏期为4~5 d。急性感染的病例体温升高至41℃,并且持续高热。患病羊只躁动、口鼻部干燥、食欲受到影响,呼吸有恶臭气味,鼻腔内有脓液流出。患病羊出现口腔黏膜充血症状4 d 后,体温开始升高,由于口腔颊内黏膜发生损害,所以患病羊会出现流口水的情况,随着病情的发展,口腔内会出现坏死性病变,初期呈红色的浅表坏死灶,随后变为粉红色,坏死灶在下齿龈、唇等部位。病情严重的患病羊乳头、齿垫、舌头等部位也会出现坏死性病变。到发病后期,患病羊会发生严重的腹泻,粪便呈水状,脱水,随后出现体温下降的症状并伴随着咳嗽、呼吸困难。

2 发病分析

小反刍兽疫的发病率高,可达100%,在病情严重时期,呈暴发性传播,死亡率高达100%,病情轻微的发病可造成50%的死亡率。对低龄小反刍动物的危害最为严重,死亡率和发病率都高。养殖场购进小羊一般是通过羊贩子从外省或收集千家万户的小羊混为一群运送给养殖场,导致养殖场不能明确羊只的具体来源,如若又没有做好新购进羊的隔离工作,同时入场前没有专业的兽医人员进行认真的健康检查,羊贩子也不能提供有效的检疫合格证明,运输途中也没有有效的隔离措施等都为小反刍兽疫传播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部分区域对小反刍兽疫的防控认识不足,养殖人员、贩运人员等对小反刍的防疫重要性和疫病传播风险认识不足,羊只的流动也为小反刍兽疫的传播扩散提供了一定的条件。该病可以通过直接接触进行传播,患病动物的排泄物及分泌物中有大量的病原体,健康动物接触后能够发生感染。感染后的亚临床发病型患病羊是最危险的群体,具有传染性,但不易被发现。目前对该病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重视对该病的防控十分重要,除了通过免疫接种预防小反刍兽疫外,还需要采取综合性的防控措施。

2.1 重视对小反刍兽疫的防控

小反刍兽疫是一种外来性动物疫病,运输以及羊群流通的过程中容易导致感染患病,因此要重视对该病的防控,加强养殖户对其危害的认识程度,提高防范意识,尤其是羊只在省份之间流通的过程,需提供有效的检疫合格证明。

2.2 制定疫病应急预案

小反刍兽疫的传播速度快,危害严重,一旦发现有羊只患病,要及时采取封锁、隔离、扑杀、消毒、无害化处理等措施,制定小反刍兽疫应急预案,通过紧急防疫机制控制及扑灭病情,减少疫病发生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国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和《国家小反刍兽疫应急预案》等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建立疫病监测体系,实行报告制度,在疫情发生时对其进行确诊、分级,并采取应急措施进行控制。对于确诊的疫情,要尽早隔离扑杀所有患病羊,并对养殖环境以及运输车辆、养殖器具等进行彻底的消毒,封锁疫区,设置隔离警示带,扑杀后的尸体、清理出的粪便及废物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小反刍兽疫的扩散与蔓延[1]。对于受到该病威胁的地区,要加强检疫及监督,禁止活羊出入,加强对羊场以及屠宰场内的检疫,随时掌握养殖场内的疫情发生情况,必要时期对羊群进行紧急免疫接种。在疫区、疫点内的患病羊全部扑杀完毕,并进行消毒及无害化处理后,仍然要持续封闭最少21 d的时间,并且检测后未发现有患病羊或隐性患病羊时,才能解除封锁。

2.3 免疫接种

通过免疫接种的方式预防小反刍兽疫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小反刍兽疫需要进行强制性免疫,要求免疫密度能够达到100%,同时要加强对免疫的监督,防疫员要按照疫苗的操作规程以及免疫程序为羊只接种疫苗。可在母羊产后1个月和羔羊出生1个月后、育肥羊购进后当天、自繁羊入舍1周进行小反刍兽疫疫苗的接种,按照疫苗的使用说明确定接种剂量,接种15 d 后,羊只能够获得免疫力。免疫接种疫苗的选择要符合质量标准,并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执行,坚持做到1 只羊换1 根针头,避免交叉感染。免疫后需要对羊只进行抗体检测,未达到抗体要求的需要及时补免。

2.4 抗体监测

制定抗体监测计划,每个季度采取双随机的原则对全市的羊群进行抗体抽样集中监测,海安市在2015年至2018年对小反刍兽疫采用阻断ELISA 方法共进行了14 次集中监测,共检测羊血3 279 份,抗体阳性的2 865 份,抗体检测平均合格率为87.37%,说明小反刍兽疫疫苗免疫效果良好。抗体监测能及时检测免疫效果,同时还能够为免疫程序提供参考,如果抗体合格率过低,需要及时补免,并调整免疫程序以及防控方案。通过监测可了解疫苗抗体产生的规律,在2015年对抗体的跟踪监测结果表明疫苗免疫18、32、46 d、一直到365 d;17 次跟踪监测结果均较好,除18 d 合格率为76.92%、100 d 合格率为79.61%外,其余15 次均超过80%,最高的合格率达94.29%。分析防疫后各时间段抗体阻断率(抗体阻断率>50时为阳性,阻断率越高说明抗体越高),防疫后抗体阻断率平均为18 d 为60.23;32 d 为85.79;46 d 为74.82;90 d 为74.75;120 d 为75.44;150d 为74.71;180 d 为84.5,说明防疫后18 d 抗体较低,3~5 周抗体最高,4~6个月有所下降,但均保持在75 左右,180 d 检测的羊群还保持在较高水平,说明有效的疫苗免疫可保护羊群健康。

2.5 加强检疫

加强对养殖场的检疫,重点检查小反刍兽疫的免疫情况,随机选择羊只采集血样进行抗体检测。同时还应做好引种检疫工作,禁止从疫区引进羊只,所有引进的羊只都需要具有检疫合格证明,引进后需要隔离饲养3~4 周,并经过检测确定健康后方可转入羊场饲养。建立养殖档案,详细记录羊只的信息,在商品羊出售时,需要进行血样检测,合格的方可出售。

2.6 推广自繁自养及全进全出饲养模式

自繁自养和全进全出的养殖模式能够有效预防传染病的发生、传播与扩散。自繁自养能够有效避免外界病原体传入羊场,而全进全出有利于空舍期的彻底消毒,并且避免了不同羊群间的交叉感染。羊场内应该设立隔离观察舍,在入场时隔离观察。

2.7 规范养殖场无害化处理

病死羊如果不经过无害化处理,则会成为重要的传染源,造成疫病的传播。因此,需要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病死羊、粪污、垫草、饲料等进行无害化处理。在进行无害化处理的过程中,要由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现场监督,保证操作规范,符合技术要求。

2.8 加强宣传,推广小反刍兽疫防控技术

采取多种措施对小反刍兽疫的危害进行宣传,让养殖户充分了解防控该病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可以利用报纸、媒体、宣传册等多种手段。对于不同对象,应采取不同的措施。定期开展技术培训,组织参观学习,邀请专家进行现场指导等,保证小反刍兽疫防控技术得到普及。

2.9 加强饲养管理

要想保证养殖效益,加强饲养管理是最基本的措施。环境对羊只的机体抵抗力有重要的影响,在养殖生产中做好环境控制工作,保证温湿度适宜、空气质量合格,定期通风减少空气中有害气体的含量,冬季做好防寒保暖措施,夏季预防热应激对机体的不良影响。提供营养充足的饲料,营养是羊只生长的基础。此外,还需要保证饲料的安全性,选择质量合格的饲料,做好饲料的保管工作,避免将发霉变质的饲料混入正常饲料中饲喂。

3 小结

小反刍兽疫对养殖业危害严重,不仅给养殖户带来经济损失,还制约养羊业的健康发展。严格按照“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控小反刍兽疫,按照免疫程序进行免疫接种,定期对羊群进行抗体检测,掌握羊群的健康状况以及免疫情况。除此之外,还应该采取综合性的防控措施,包括加强饲养管理、做好生物安全防控、规范无害化处理、加强检疫等。通过综合防控技术措施,有效降低小反刍兽疫的发病率,促进养羊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兽疫无害化羊群
湖北出台磷石膏无害化处理技术规程
两种高温法无害化处理病死动物灭菌效果比较
羊群莫名蒸发疑案
羊群莫名蒸发疑案
城里的羊群
北票市小反刍兽疫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小反刍兽疫的诊断与治疗防控措施
高值无害化利用 废白土大有可为
蔬菜制种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措施
不止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