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HopQ与人CEACAM1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2019-02-25孙建兵汪亚辉刘宏斌

医学综述 2019年17期
关键词:易位反式信号转导

马 凯,王 鸽,孙建兵,汪亚辉,刘宏斌,惠 玲

(1.宁夏医科大学研究生院,银川 750004; 2.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40医院普外科,兰州 730050;3.甘肃省干细胞与基因药物重点实验室,兰州 730050)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可以长期定植在人胃上皮细胞的特异性微需氧、革兰阴性、螺旋形菌,被世界卫生组织明确列为对人类有致癌作用的原核生物,是引起胃炎、消化道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淋巴瘤和胃癌的主要原因之一[1-2]。Hp能产生多种细胞毒素和毒力因子,部分Hp携带细胞毒素相关基因致病性岛(cytotoxin associated gene pathogenicity island,cag-PAI)。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cytotoxin associated gene A,CagA)基因是cag-PAI的一部分,由27~31个基因组成,编码的CagA蛋白作为Hp的重要毒力因子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3-4]。目前研究表明,Hp的外膜黏附蛋白Hp外膜蛋白(Helicobacter pylori outer membrane protein,Hop)Q在致癌蛋白CagA进入宿主细胞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这一过程需要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1(carcinoembryonic antigen-related cell adhesion molecule 1,CEACAM1)的介导,CEACAM1具有复杂的生物学功能,在肿瘤的进展中起重要作用。现就HopQ与CEACAM1的特点及通过何种相互作用促进CagA移位到宿主细胞内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1 HopQ基本特征

1.1HopQ的发现与等位基因 Hop家族基因组含有约30个同源性Hop基因如BabA(HopS)、SabA(HopP)、 OipA(HopH)、AlpAB(HopB和HopC)等,编码细菌外膜蛋白。2000年,Alm等[5]发现,Hp omp27 编码一种新的Hp外膜蛋白,并将其命名为HopQ。HopQ被认为是参与细胞黏附的蛋白之一,并与细菌毒力有关。随后,Cao和Cover[6]对比Hp各菌株后发现,Hp HopQ 存在一对核苷酸序列高度相似的等位基因,HopQⅠ和HopQⅡ。这两个等位基因存在地区特异性,从亚洲国家(韩国、日本、泰国)患者胃组织中分离出来的Hp几乎都是HopQⅠ型[7];在美国和哥伦比亚,虽然HopQⅠ型也占主导地位,但HopQⅠ基因的表达率明显低于亚洲国家,HopQⅡ阳性菌株较多[8-9];在法国和意大利两者均高表达[10];而在伊朗地区,以HopQⅡ为主,且阳性率高于以上地区[11-12]。不同地区Hp表达的差异导致不同地区的人感染后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症状[13]。

1.2HopQ的生物学特征 Hp HopQ基因组可以频繁发生种内重组,但HopQⅠ和HopQⅡ这2个等位基因可以保持相对完整性,其在氨基酸组成上有70%的同源性,但这两个蛋白质具有不同的功能[6]。Loh等[14]对比了4株含HopQⅠ的菌株与野生型菌株发现,HopQⅠ对胃上皮细胞具有黏附作用,这种菌种差异可能与HopQⅠ促进CagA向宿主细胞转运的能力有关。Belogolova等[15]发现,HopQ是一种非cag-PAI 编码的Ⅳ型分泌系统(type Ⅳ secretion system,T4SS)辅助因子,HopQ的缺失降低了T4SS依赖的核因子κB活化、促分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信号转导的诱导以及白细胞介素-8在宿主细胞中的分泌,但不影响宿主细胞的运动性和附着细菌的数量。Busch等[16]研究表明,HopQ与免疫细胞直接接触不仅破坏了其激活能力,还破坏了迁移能力,进而调节宿主免疫,造成免疫逃逸。目前研究表明,HopQ不但参与细胞黏附,还与Hp的毒力有关。携带HopQⅠ、CagA+、vacA s1基因的Hp能增加患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以及胃癌的风险[5-6]。还有研究报道,HopQⅠ、CagA、CagE、vacA s1、babA2、opiA的共表达能引起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10]。伊朗地区的研究表明,HopQⅡ与胃癌显著相关,而HopQⅠ与病变类型无明显相关性,但也仅限于此地区[11]。HopQ毒力的作用目前还不明确,需要进一步研究。

2 CEACAM1基本特征

2.1CEACAM1的结构 CEACAM1曾称为CD66a,是癌胚抗原家族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的一员,是一种跨膜糖蛋白[17]。CEACAM1基因是其家族中最保守的,位于染色体19q13[18],由9个外显子组成,根据剪接模式的不同可分成11个亚型,其中8个亚型的结构由1个细胞外N端IgV样结构域、0~3个IgC2样结构域、1个保守的跨膜区域、1个胞质内短链区域(CEACAM1-S)和长链区域(CEACAM1-L)组成。CEACAM1-L的胞质区含有免疫受体酪氨酸抑制基序,被磷酸化后可参与信号转导和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CEACAM1-S虽缺乏磷酸化位点,但可直接与原肌球蛋白、钙调蛋白以及肌动蛋白相连[19]。在细胞中,CEACAM1-L与CEACAM1-S的比例可根据所受刺激和细胞功能而发生动态变化。另外3个亚型仅由胞外结构域组成,不含有胞内段和跨膜区结构域。CEACAM1广泛表达于上皮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内皮细胞以及各种肿瘤细胞中。

2.2CEACAM1的生物学功能 CEACAM1是CEACAMs家族中组织分布最广泛的一个,具有复杂的生物学作用。CEACAM1存在2种形式:一种是以细胞外分泌的形式存在于体液中;另一种是以跨膜形式存在于细胞上。前者可作为肿瘤标志物对肿瘤进行筛查,后者主要以二聚体的形式通过嗜同种(CEACAM1-CEACAM1)或与CEACAM5发生嗜异种(CEACAM1-CEACAM5)作用而表达在靶细胞上。CEACAM1的生物学功能主要包括介导细胞间黏附、促进血管和淋巴管生成[20]、调控免疫[21]、参与肿瘤病理过程。CEACAM1还可以直接或间接参与细胞间信号转导,抑制淋巴细胞激活,在肿瘤细胞的发生、发展、复发以及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CEACAM1在不同肿瘤中的表达水平也不同,在一些肿瘤中表达下调,如肝癌、膀胱癌、结直肠癌、前列腺癌、乳腺癌;但在甲状腺癌、胰腺癌、恶性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上调。研究表明,CEACAM1在胃癌中高表达,提示其参与胃癌的发病过程[22]。CEACAM1作为一种新的肿瘤相关基因,在不同肿瘤中表现出抑癌或促癌作用,并且在肿瘤免疫细胞的调控中也发挥重要作用,其可能成为研究的新领域。

3 HopQ与CEACAM1的相互作用

3.1HopQ和CEACAM1结合机制 Hp毒力菌株携带1个cag-PAI,编码1个T4SS,类似于菌毛结构的蛋白复合物,其能够将效应蛋白CagA注入真核细胞[23-25]。CagA进入细胞后通过磷酸化或非磷酸化的方式调控胃上皮细胞[26],主要包括抑制先天防御机制[27]、细胞极性和迁移变化[16,28]以及致癌事件[29-30]。而HopQ与CEACAM1的相互识别在这一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人们用Hp感染整合素敲除的胃上皮细胞发现,细胞表面的β1整合素异二聚体(α1β1、α2β1或α5β1)和任何其他αβ整合素异二聚体对CagA的易位都不是必需的[31-32]。相比之下,尽管敲除细菌整合素使Hp与胃上皮细胞的结合能力仅降低到50%,但是Hp中HopQ的缺失或同时敲除细胞中的受体CEACAMs家族蛋白则几乎不会发生CagA注射。这说明人胃上皮细胞上的细胞表面整合素与Cag-T4SS 介导的相互作用对CagA易位并不重要,但Hp与CEACAM受体的相互作用促进了Cag-T4SS易位[31]。Feige等[32]敲除整合素α5β1和整合素连接酶后得到相同的结果。Königer等[33]和Javaheri等[34]研究发现,HopQ蛋白是一种真正的Hp黏附素,HopQ作为Hp表面黏附蛋白可特异性作用于CEACAM家族蛋白,并且HopQ-CEACAM1的结合是依赖于蛋白质-蛋白质而非聚糖依赖性相互作用。HopQ结合人CEACAM1蛋白氨基端的IgV样结构域,从而使主要致病因子CagA易位到宿主细胞,这种结合具有非常高的亲和力。研究HopQ的结构发现,HopQ的外域采用3+4螺旋拓扑结构,其中反向的β发夹结构(HopQ-ID)对癌胚抗原相关黏附蛋白的结合非常重要,去除β发夹导致其与HopQ-CEACAM1的结合亲和力降低约90%[33]。从这个区域衍生的竞争性肽链能抑制HopQ介导的CagA毒力途径的激活,如基因或抗体介导的沉默HopQ功能所示[34]。这一发现表明,HopQ-CEACAM1的相互作用是一个潜在的治疗Hp相关疾病的新靶点。

进一步研究发现,CEACAM1通过N端IgV域的相互作用与其自身或其他CEACAMs形成同二聚体或异二聚体[35]。从HopQ-CEACAM1晶体结构来看,HopQ利用CEACAM1的二聚体表面结合CEACAM1,从而阻止CEACAM1的二聚化,HopQ使用一种耦合的折叠结合机制结合识别CEACAM1的二聚界面[35]。它们之间的结合是蛋白质-蛋白质结合,其他形式的结合效果不是很显著,但也起到一定的作用,如糖基化,这一点与之前的研究不一致[33]。为了更详细地了解CEACAM1二聚体和HopQ-CEACAM1复合物界面结合能的分布[35],对结合界面两侧进行一次全面的丙氨酸诱变扫描分析,结果未发现明显的能量热点,仅观察到结合减少了30%~50%,这表明结合能量分散在许多残基上。HopQ-CEACAM1复合物形成后,总共有2 020 Å2的表面积被掩埋,较CEACAM1同二聚体多400 Å2[36]。HopQ外侧域中有四个环与CEACAM1分子接触:α3-β1环(残基102-111)、β2-α4环(残基134-161)、α5-α6环(残基240-244)、α7-α8环(残基363-385),其中β2-α4环占据了HopQ-CEACAM1复合物接触表面积的60%左右,β2-α4环的β发卡序列通过主链氢键与CEACAM1残基95-97连接。CEACAM1与HopQ的β2-α4环之间形成的氢键大部分来自主链原子,14个氢键中只有6个来自侧链原子。β2-α4环的小α螺旋和环上其他残基伴随着β发卡通过CEACAM1 N端的IgV形成类似β拉链结构的表面,并在两者之间形成广泛的范德华力和氢键。α7-α8环的作用方式与β2-α4相同,只是作用范围及作用力较前者小,其余两个HopQ环与CEACAM1形成相互作用是最小的[35,37]。

3.2HopQ亚型和CEACAM1二聚体的顺、反式结构对结合的影响 为探索HopQ亚型与CEACAM1的关系,Moonens等[37]比较了HopQⅠ和HopQⅡ与CEACAM1接触面的三维结构,结果在CEACAM1中未观察到明显的构象变化;而Ⅰ型和Ⅱ型HopQ比较发现结合界面区域发生了显著变化,其中包括接触面残基数变化、氨基酸的替换以及氢键变化等,这些变化导致HopQⅡ-CEACAM1络合物与HopQⅠ-CEACAM1络合物相比总共损失了7个氢键,但亲和力高出大约6倍。说明HopQⅡ具有更强的黏附能力。

不仅HopQ亚型影响结合,CEACAM1二聚体的顺、反式结构也影响结合。为验证CEACAM1制剂的寡聚状态,研究者对可溶性的CEACAM1进行了X射线小角散射测量。将实验散射数据与单体、顺式或反式二聚体CEACAM1的理论散射曲线进行比较发现,CEACAM1的N-结构域是以反式二聚体的形式存在的,与晶体HopQ-CEACAM1配合物一致,两种蛋白质的溶液散射曲线显示它们以1∶1的化学计量配合物存在,说明CEACAM1在溶液中作为反式二聚体存在[38],并且在HopQ的存在下,CEACAM1二聚体丢失有利于HopQ-CEACAM1复合物的形成[37-38]。以上发现表明,CEACAM1反式二聚体与单体形式快速平衡,或者HopQ可以在其结合过程中破坏CEACAM1反式二聚体。之后的细胞实验得到相同的结果[37]。综上表明,HopQ依赖性黏附诱导宿主CEACAM1的二聚体到单体转化。

4 HopQ-CEACAM1复合物对CagA易位的影响

Hp细胞毒素CagA易位到宿主细胞是细菌感染的标志,也是包括胃癌在内的严重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慢性感染时,CEACAM1的表达上调,Hp通过促进受体细胞形成足够的受体丰度发挥作用[34]。近年来,一些CEACAMs作为Hp外膜黏附素HopQ的受体,参与CagA宿主细胞的注射过程。Hp结合诱导CEACAM1介导的信号转导,HopQ-CEACAM1相互作用促进了毒力因子CagA通过Cag-T4SS易位进入宿主细胞,并增强促炎症介质(如白细胞介素-8)的释放[15,39]。然而,研究表明这可能不是一种信号转导现象,因为具有不同细胞质信号转导结构域的几个CEACAMs允许CagA易位,并且HopQ无已知的信号转导特性,这可能主要是由于HopQ-CEACAMs相互作用的相对高度的亲合性造成的[35]。HopQ-CEACAM1相互作用在半纳米级范围内为CagA的转运提供了足够的“停留时间”。虽然目前研究已经全面描述了HopQ-CEACAM1相互作用的分子基础,但这些相互作用触发或允许CagA易位的机制目前尚不清楚。HopQ-CEACAM1相互作用有助于Hp的胃定植或诱导病理改变,但这种相互作用在体内的确切作用和功能后果仍有待确定。

5 小 结

Hp特异性地定植于人胃上皮细胞,是引起溃疡病和胃癌的主要原因,其致病机制非常复杂。HopQ作为Hp的黏附蛋白,也具有一定的毒力作用。CEACAM1作为HopQ的蛋白质受体,在Hp感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HopQ可以诱导反式二聚化的CEACAM1解聚,然后以1∶1单体的形式相结合,HopQⅡ 对CEACAM1的亲和力是明显大于HopQⅠ。它们之间的结合促进了致癌蛋白CagA向宿主细胞的易位,但易位的具体分子机制目前还不清楚,有待进一步探索。

Hp的黏附和CagA的易位有可能成为疾病治疗的靶点,其抑制剂可以在多个水平上作为抗癌剂(即作为抗黏合剂和抗肿瘤蛋白易位剂)。研究发现,人工合成的CEACAM1抑制剂较野生型细胞表面表达的CEACAM1具有更高的亲和力和特异性结合HopQ[35]。此外,如果将它们与抗微生物剂相结合,这种高亲和力的CEACAM1抑制剂可以起到窄谱抗生素的作用以杀死Hp,同时减轻对肠道微生物群中共生细菌的损害。

猜你喜欢

易位反式信号转导
平衡易位携带者61个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周期的结局分析
Wnt/β-catenin信号转导通路在瘢痕疙瘩形成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揭开反式脂肪酸的真面目
揭开反式脂肪酸的真面目
全反式虾青素对环磷酰胺诱发小鼠睾丸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的病理学研究进展
益心解毒方对大鼠心肌细胞内活性氧水平及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
HGF/c—Met信号转导通路在结直肠癌肝转移中的作用
从肺肠ERK信号转导通路的变化探讨“肺与大肠相表里”
从“梅普组合”到“普梅易位”的俄式政治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