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石林县不同生境红火蚁的监测与根除试验

2019-06-02杨桥文毕少学时云坤徐琼仙李慎磊

云南农业科技 2019年6期
关键词:蚁巢红火蚁工蚁

杨桥文,管 云,程 西,毕少学,王 松,时云坤,徐琼仙,李慎磊*

(1. 石林县农业农村局,云南 石林652200;2. 广州瑞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510663)

红火蚁是2003 年进入中国的检疫性害虫,被列为世界上最具危险性的100 种入侵生物之一[1],具有食性杂、习性凶猛、繁殖能力强等特点[2~3]。现已普遍入侵中国南方,相继在澳、港、台以及广东、广西、海南、福建、浙江、云南、贵州、四川、重庆、江西和湖南等地迅速蔓延并暴发成灾,对中国的农业生产、人类健康、公共设施、旅游业和生态平衡造成了极大影响[1,4]。红火蚁之所以传播速度快和传播范围广,与缺乏有效检疫和恰当的防控措施,以及未能及时根除疫区疫情有很大关系[5]。目前国内关于红火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红火蚁的入侵危害及定位分布[6~7]、对入侵地的风险分析及防控对策[8-9]、红火蚁不同药剂防治效果等[10~11],鲜有涉及红火蚁根除工作的相关报告。笔者通过对石林县不同生境红火蚁的监测与根除,为云南省农林业根除红火蚁疫情工作提供参考。

2014 年末在云南省石林县行政中心西北空地处发现红火蚁,此区域涵盖了农贸交易市场、居民区、新农村建设示范区、行政中心活动区等,长期处于人流和物流量大的复杂状态,带土植株等红火蚁的传播介质频繁运输,红火蚁发生严重并有向外扩散的趋势,防控工作刻不容缓。此次石林县红火蚁发生区域的生境类型较为典型,而在不同生境内红火蚁的分布和发生特点显著不同[11],因此调查研究了红火蚁在石林县不同生境的发生情况以及采取相应防控根除措施的效果,为监测和根除不同生境的红火蚁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昆明市石林县,本次根除范围为目前红火蚁明显发生区域6.7 hm2以及潜在发生区域42.5 hm2。根据植被类型、植被数量和地形等将区域划分为5 种生境,分别为农田荒地、房屋周边、道路、绿化带、停车场。其中农田荒地生境地面平整、农业生产活动频繁,主要包括种有农作物的蔬菜地、水稻地、玉米地、番薯地等;房屋周边生境为生活活动集中区,包括住宅、学校等;位于地势较高的山地,该生境植被少、类型单一;道路生境为运输频繁的公路和小道,植被类型主要为1 年生禾本科杂草、低矮灌木和零星乔木等。绿化带生境地面较平整,地面多为矮小灌木层和草地,植被种类较少;停车场为地上停车场,地面覆盖野草。

1.2 供试材料

试验材料:火腿肠(诱饵);舒绝饵剂(0.1%茚虫威)和火蚁净粉剂(0.1%高效氯氰菊酯),广州瑞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产品;除草剂(农达,41%草甘膦异丙铵盐)。

试验工具:红火蚁毒饵红火蚁诱集瓶、红火蚁监测标签、便携式铁铲、红火蚁饵剂电动撒播器、农药手动喷雾器等。

1.3 试验方法

1.3.1 不同生境类型红火蚁疫情调查

根据2009 年4 月27 日发布的国家标准《红火蚁疫情监测规程》(GB/T 23626-2009)和石林县红火蚁疫情发生具体情况,2015 年9 月至2019 年3 月在石林县疫情发生地进行了14 次监测调查,分别为防控前监测2015 年9 月30 日至10 月2 日;第1 次全面根除后监测2015 年11 月2-3 日;第2 次全面根除后监测2015 年12 月1-2 日;第3 次全面根除后监测2015 年12 月28 日;5 次全面根除后持续复查监测2016 年6 月2 日、2016 年12 月1 日、2017 年5 月30日,2017 年12 月29 日和2018 年5 月30 日至6 月4日;5 次复查巩固根除持续监测2018 年9 月13-27日、2018 年10 月11-15 日、2018 年11 月1-3 日、2019 年1 月6-10 日和2019 年2 月28 日至3 月5日。调查生境包括农田荒地、房屋周边、道路、绿化带、停车场等,共设置140 个调查样点,其中农田荒地调查样点104 个、房屋周边样点18 个、道路样点6 个、绿化带样点11 个、停车场样点1 个。每个调查样点为1 000 m2,采用踏查法调查活动蚁巢数量和火腿肠诱集法监测工蚁数量。

1.3.2 红火蚁疫情根除措施

根据防控前的监测调查结果,明确红火蚁发生分布和危害程度,确定实施根除的具体范围和方案;目前红火蚁的根除技术主要依靠毒饵诱杀和粉剂灭巢相结合的"两步法"。第1 步全面防治,在红火蚁发生区全面撒施毒饵,在低密度蚁巢明显区域采用粉剂处理可见性蚁巢。第2 步重点防治,在第1 步全面防治结束后,根据监测结果,主要在重点防控区域进行补施饵剂或粉剂,进一步扑灭红火蚁。

2015 年10 月至2019 年3 月在石林县疫情发生地共开展6 轮红火蚁施药扑杀,全面根除扑杀红火蚁3 次,复查巩固根除3 次及连续跟踪查杀。3 次全面根除防控时间分别为2015 年10 月1-7 日、2015 年11月2-5 日、2015 年12 月2-4 日;3 次复查巩固根除防控时间分别为2018 年5 月30 日至6 月4 日、2018 年7 月9-13 日、2018 年8 月18-21 日。每次根除后进行疫情监测,确定根除效果,拟定下一次防控方案。此次根除工作依据各个不同生境红火蚁分布和发生特点,分别以下相应的防控方法:

农田荒地:该生境田埂和耕作田的蚁巢较少且蚁丘小,杂草地上的蚁巢密度大且散蚁多,防控时应注意先排除周边的积水和用除草剂清除杂草,蚁巢密度大的连片区域可用电动撒播器大面积喷撒饵剂。

房屋周边:该生境蚁巢较小但散蚁居多,主要分布于民居墙底部边缘、破损的水泥板缝隙、排水道和房屋周边无管理区域附近,此生境用饵剂点施,防止居民的鸡鸭等啄食。

道路:该生境在道路两侧的绿化树桩下、大型石头旁和杂草丛中常有较大蚁巢出现。较大蚁巢可使用粉剂灭巢,首先在蚁巢周边撒施一圈粉剂防止红火蚁受到干扰逃跑,然后用工具破坏蚁巢上部,待工蚁大量涌出时,将粉剂均匀撒于红火蚁身上,通过带药工蚁与其它工蚁接触,传递药物,毒杀全巢。

绿化带:该生境蚁巢大多位于草坪及灌木层底下。用粉剂撒施,施药时要注意与绿化养护时间分开,绿化施肥及浇灌均会影响药剂的使用效果。

停车场:该生境蚁巢普遍较小,呈线条状分布且散蚁较多,可能是由于人类活动频繁干扰的缘故,蚁巢频繁搬迁,可进行全面撒施饵剂防控红火蚁。

1.4 数据处理

本次试验数据分析均使用EXCEL 绘制图表。分级标准:一级,轻度,平均每100 m2活蚁巢数为0~0.1个或平均每瓶工蚁数为20 头以下;二级,中度,平均每100 m2活蚁巢数为0.11~0.5 个或平均每瓶工蚁数为20.1~100 头;三级,偏重,平均每100 m2活蚁巢数为0.51~1.0 个或平均每瓶工蚁数为100.1 ~150头;四级,重,平均每100 m2活蚁巢数为1.1~10 个或平均每瓶工蚁数为150.1~300 头;五级,严重,平均每100 m2活蚁巢数大于10 个或平均每瓶工蚁数为300头以上。

按以上方法进行监测如单位面积活蚁巢数与诱集工蚁数评定级别不一致时,以发生较重的级别为准。

2 结果与分析

2.1 石林县疫区内防控前不同生境红火蚁发生情况

2015 年9 月30 日至10 月2 日对疫区内农田荒地、房屋周边、道路、绿化带、停车场5 种生境类型进行根除前摸底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疫情发生面积达49.1 hm2,其中农田荒地13.3 hm2,房屋周边15.3 hm2,道路5.5 hm2,绿化带14.7 hm2,停车场0.3 hm2。5 种生境类型中农田荒地生境红火蚁疫情最严重为四级,活蚁巢密度、诱集工蚁数量均最高,分别为1.19 个/100 m2、222.6 头/瓶;房屋周边生境疫情发生最轻为一级,分别为0.06 个/100 m2、14.2 头/瓶;其他生境类型红火蚁疫情均为二级(表1)。

表1 5 种生境类型防控前疫情发生情况

2.2 红火蚁的整体根除效果

在石林县疫情发生地开展6 轮红火蚁施药扑杀,监测调查结果如图1 所示。在第3 次全面根除防治后(2015 年12 月2-4 日)该地区红火蚁疫情发生等级由防治前的中偏重度(三级)降为无红火蚁发生,红火蚁疫情防效显著。2016 年6 月2 日复查发现了零星红火蚁,经过再次施药处理,在后续3 次复查中未发现红火蚁。但2018 年5 月复查,发现个别生境复杂的根除地点复发零星红火蚁,为了巩固防效,2018 年5月、7 月、8 月展开了3 次巩固根除防控,并在2018年9 月至2019 年3 月连续监测5 次,未再发现红火蚁,持续监测40 个月,达到根除效果。

2.3 不同生境中红火蚁工蚁和蚁巢的防治效果

从图2 和图3 可看出,经过2015 年10 月1-7 日的第1 次全面根除防治后,5 个生境红火蚁工蚁诱集数及活蚁巢密度均显著减少,其中农田荒地减少的速率最快,并在第3 次全面根除防治后监测(2015 年12月28 日),5 个生境的红火蚁工蚁和蚁巢平均减退率达到了100%。但在2016 年6 月2 日和2018 年5 月31 日的监测中,在房屋周边和道路发现有少数散蚁和零星蚁巢,可能由于环境的复杂性对红火蚁的根除工作产生影响,也有可能是红火蚁通过居民活动而带入。经过不断复查和巩固根除防治后,5 个生境在后续连续复查监测中均未发现活蚁巢及工蚁,这表明红火蚁疫情得到了完全的根除。

图1 石林县红火蚁疫情的整体根除效果

图2 5 个生境红火蚁平均诱集工蚁数变化情况

图3 5 个生境红火蚁活蚁巢数变化情况

3 结论与讨论

调查结果表明,石林县红火蚁疫区生态系统中红火蚁主要分布于农田荒地、房屋周边、道路、绿化带、停车场5 个生境。农田荒地生境红火蚁疫情发生情况最为严重,发生面积大,疫情等级高,该生境田埂和耕作田的蚁巢较少且蚁丘小,杂草地上的蚁巢密度大且散蚁多,这可能与受到人类活动干扰的程度有关。李宁东等[12]2006 年在广东吴川调查发现红火蚁蚁巢均集中于荒地、杂草等受干扰少的地点,也有可能是由于该生境较为稳定,并具有丰富食物资源的缘故[13~14]。停车场和道路生境由于受到人为干扰较大,蚁巢规模较小,蚁巢呈线条状分布且散蚁较多,车辆频繁出入导致红火蚁迁徙。房屋周边因人类活动频繁蚁巢较小但散蚁多,根据走访调查,常有被红火蚁咬伤的事件发生,主要可能是由于人为带入了受红火蚁蚁巢污染的苗木、盆栽或带栽培介质的园艺产品[15],这也是该生境在防控后监测红火蚁不再发生后,又出现红火蚁的原因。其他生境疫情发生等级较轻,红火蚁分布和发生特点与上述描述较为相同。

依据不同生境红火蚁分布和发生特点,为达到更好的防治效果,应采取与生境环境相对应的防治措施。在施药前后,应保证地面干燥,选择晴朗、干燥、气温适宜的天气。杂草较多时,应先清除杂草,使红火蚁更好的接触到药剂。在水源方便的农田可采用灌药法进行灌巢防治,但其防效与用药量是否充足有关[16]。目前红火蚁的防控主要通过化学药剂防控,笔者利用饵剂和粉剂防治红火蚁取得了显著成效,在第3 次防控后,红火蚁基本不再发生,连续26 个月的监测结果表明,石林县的红火蚁疫情完全根除,没有复发。通过对石林县红火蚁疫情进行了根除,表明疫情监测及疫情防控轮番进行的根除方法有效可行,说明在一定区域内红火蚁的可根除性、针对不同生境所采取的防控方法的可行性,这对以后的红火蚁防控以及根治工作有示范意义和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蚁巢红火蚁工蚁
白蚁巢对土石坝渗流影响分析
红火蚁的识别与防控
红火蚁来势汹汹 九部门联合防控
小狮子和红火蚁
No.3 红火蚁已传播至12个省份
灌巢法毒杀红火蚁
粉剂灭巢法毒杀红火蚁
不同生境的红火蚁蚁巢特征及防治药剂筛选
蚁群的“神经系统”
蚂蚁的饲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