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猪蓝耳病的诊断及防治措施

2019-02-25王红霞

养殖与饲料 2019年10期
关键词:养殖区耳病流产

王红霞

河南省安阳县农业农村局,河南安阳455000

随着市场对猪肉的需求量不断增长,猪场养殖规模也不断扩大,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猪在养殖过程中经常会发生疾病,给养殖场(人员)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猪蓝耳病是对猪产生危害最大的疾病之一,造成的经济影响也是巨大的。猪蓝耳病,即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V),是猪群发生以繁殖障碍和呼吸系统症状为特征的一种急性、高度传染的病毒性传染病。猪感染了蓝耳病后,致死率为50%甚至更高。因此,一旦暴发猪蓝耳病,感染规模一般非常大,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1]。仔猪因为自身免疫能力的低下,更容易感染蓝耳病,并且致死率更高,给养猪者带来严重的打击。笔者主要对猪蓝耳病的临床症状及诊断方法进行介绍,并提出防治猪蓝耳病的几点措施,降低因猪蓝耳病的暴发而对经济造成的严重损失。

1 猪蓝耳病的特点

猪蓝耳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发病率与死亡率高等特点。最常见的传播方式为简单的接触感染,感染的猪在进入到养殖区内,通过猪与猪之间的皮肤接触进行蓝耳病的传播,往往会造成整个养殖区的感染。猪感染蓝耳病之后,就成为了一个流动的传播源,所产出的排泄物、与别的猪进行交配、接触的物品等都能进行蓝耳病的传播,传播范围极大。

2 临床症状

猪在感染蓝耳病之后,因为所处环境和猪自身身体素质的不同,会出现不同的发病情况,主要分为急性型、慢性型和亚临诊型3种。急性型蓝耳病在发病时,母猪会出现呼吸困难等情况,而妊娠期的母猪在感染后极易出现流产、死胎等情况,高感染后的妊娠猪流产率为50%~70%,在安全的生产完仔猪后,染病母猪所产仔猪还会发生呼吸困难等情况,并且有着极高的死亡率,甚至高达100%[2]。公猪在感染后,配种能力直线下降,精子存活率低而且存在畸形。慢性型蓝耳病是当前蓝耳病发病的主要形式,可以造成整个养殖区生产能力的降低。仔猪生长缓慢,免疫力降低,极其容易感染其他疾病。感染亚临诊型蓝耳病的猪并不发病,但是会进行持续性的感染。

3 诊断方法

3.1 解剖

通过解剖流产的猪胎可以发现,猪胎整体呈紫红色,内脏极易损坏,血液不能很好的凝结。

3.2 细菌检查

实验品:新鲜的心血和少量的肝脏;实验器皿:普通的琼脂培养基和巧克力琼脂培养基;培养时间:12~24 h;培养温度:37 ℃恒温;实验结果:培养结束后检查没有发现细菌生长。

3.3 血清学检查

实验品:流产母猪和流产猪胎的心血;规模:5~10 mL;步骤:分离心血的血清;检测试剂:猪蓝耳病乳胶凝集诊断试剂;检查结果:样品血清抗体为阳性,阳性率为100%,证实已经受到蓝耳病感染[3]。

4 防治措施

4.1 对发病区的防治

对感染蓝耳病致死的病猪尸体进行处理,处理方式主要为焚烧,防止病猪尸体继续传播蓝耳病,进一步扩大蓝耳病的发病区域。治疗蓝耳病时,要时刻注意猪瘟的发生,通常二者都是伴随暴发,所以在平时的养殖工作中要注意对猪进行合规疫苗的接种工作,要对接种工具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防止蓝耳病的传播,疫苗的接种治疗并不是一次性的,要定期对猪进行疫苗接种,降低蓝耳病的感染率。

加强养殖场的饲料管理,做好消毒工作,对养殖场进行适当的通风,保证养殖环境的安全卫生。对已经感染蓝耳病且没有死亡的猪,要改变饲料的成分,提高饲料中维生素等物质的含量。在蓝耳病暴发期间停止一切经营活动,对养殖区内蓝耳病进行全面治疗,控制蓝耳病的进一步暴发。

4.2 对未发病区的防治

对所有猪群进行疫苗接种,在进行2次基础免疫接种后,再进行定期免疫。加强养殖管理,首先加强对配种猪的管理,每个养殖场要培养稳定的种猪群,不轻易使用别的种猪进行配种,配种前要对配种猪进行疫苗检查,并且对所要被配种的养殖区进行疫情的检查,保证所有猪的身体健康后再进行配种。其次,对养殖区的环境进行管理,保持养殖场内合适的温度、湿度,建立完善的消毒体系和通风体系,进行定期的消毒、通风工作,降低蓝耳病病毒的发生率和传播率。及时加强对饲料的管理,增加饲料中的营养成分,喂养好的饲料,提高猪的免疫能力,降低蓝耳病的感染率。最后做好其他疾病疫苗的接种,蓝耳病的暴发往往伴随着其他疾病的暴发,在蓝耳病暴发的时候,要对其他疾病进行严格的防控,防止更大疫情的暴发。

猜你喜欢

养殖区耳病流产
广东省养殖水域滩涂规划
耳病治鼻,事出有因
江苏近海紫菜养殖区的空间扩张模式研究
长荡湖围网养殖区长时序时空演变遥感监测
流产后需要注意什么
别自责,自然流产不一定是你的错
为什么不能隐瞒不愿提及的流产史
秦皇岛筏式养殖对水动力和污染物输运的影响
流产后需要注意什么
血清驯化在猪蓝耳病防控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