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山羊保育效果的技术措施
———以江苏省海安市为例
2019-02-25沈汤红
沈汤红
江苏省海安市角斜兽医站,江苏海安226633
江苏省海安市是畜禽养殖大市,其中的山羊饲养规模较大,自2011年开始,连续7年山羊的饲养规模超过100 万头,在政府的政策扶持下,结合先进的畜牧饲养技术,已经基本形成了规模化养殖模式。近几年为了提高羔羊的成活率,海安市加强了对保育技术的研究,通过入舍羔羊分阶段调理、降低应激反应、疫病综合防控,结合高床饲养技术和生物饲料使用等措施,有效提高了海安市山羊养殖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 合理规划羊场
环境对羔羊的成活率和健康成长有决定性的作用,在建设羊场时,要充分考虑其环境条件,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使之有利于羔羊的饲养和提高羔羊的成活率。羊场的选址要求地势高燥,向阳,具有良好的排水条件,远离居民区、工业区、生产区等。在规划羊场布局时,要安排生活区、办公区、生产区、隔离区以及无害化处理区,这些区域要从上风口至下风口依次排列,各个区域之间用绿化带进行分隔,养殖场内设立净道和污道,并且不能互相交叉,雨水和污水要分开排放[1]。入口处设置消毒池和消毒室,其中的消毒药应每周更换,每栋羊舍前应放置消毒垫。对于羊场内的粪便,需建立与养殖规模相适应的蓄粪池,进行贮存发酵。羊尿使用专用管道,排至污水池。合理规划山羊养殖场,使其达到动物防疫及生态健康的基本要求,是保证山羊成活率高的基本措施[2]。
2 采取高架舍饲养殖技术
在羔羊入舍后采取高架舍饲的养殖技术,是目前海安市大力推广的养殖新技术。搭建羊床操作较为简单,通常情况下养殖场可以自行安装,大大节约了人工成本和建设费。在传统的养殖模式中,主要形式是散养和拴养,此种方式较为分散,养殖数量少,无法进行规模化养殖,在遭遇阴雨天气时由于环境中湿度过大,极易引起羔羊发病,增加死亡率,尤其是在冬季的饲养中,因患腹泻病而死亡的概率较高,严重制约了海安市养羊业的发展。改为高架舍饲养殖,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阴雨季节羔羊发病率高的问题,也有助于粪污的清理,对疾病的预防有良好作用,同时能够促进保育羊的生长发育,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3]。
3 保育羊分阶段调理
保育期是山羊整个生长周期中发育最快的时期,但此时保育羊的各个器官尚未发育完全,抗应激能力较弱,容易感染疾病,出现死亡的情况。21日龄前的羔羊,瘤胃发育不健全,反刍功能较弱,耐粗饲能力差,对于食物的消化只能在真胃和小肠中进行,在此阶段,真胃和小肠中缺少淀粉酶,所以在保育羊采食过多淀粉后,极易出现腹泻的病症。21日龄后的羔羊逐渐出现反刍活动,消化酶的分泌量也逐渐增多。根据羔羊不同生理阶段的特点,进行分阶段饲养调理,有助于其瘤胃的发育,帮助瘤胃内微生物区系尽快建立,强化其消化能力,保持机体健康。
海安市课题组在山羊保育技术的研究与推广项目中研制了保育前期料——羊三健(2102),该饲料能够促进保育羊瘤胃的发育,使其快速适应对粗饲料的消化吸收,此外,该饲料还具有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特点,在对羔羊应激后进行调理的过程中适用;保育羊后期料——2602,该饲料在促进羔羊瘤胃发育的同时,充分考虑了保育羊骨骼发育对营养的需求,饲喂此饲料能够让保育羊的骨骼发育与增重协调发展,为育肥期打好骨骼与营养基础。通过对80 只羔羊进行45 d 的分阶段调理保育对比试验,羔羊保育期成活率提高了5%,按照保育羊转群时的市场价格计算,经济利润提高了155.58%。
4 采取抗应激措施
羔羊在运输的过程中极易发生应激反应。并且应激因素不是独立存在的,持续性的刺激对羔羊的健康不利。羔羊入舍后采取抗应激措施,能够有效提高保育期成活率,通过对比试验,保育期成活率提高了4.95%。
5 对疫病进行综合防控
羔羊保育期的疾病发病率是影响养殖效益最直接的因素,做好疫病的综合防控,保证羔羊健康,提高羔羊成活率,是保证养殖效益的根本措施。
5.1 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措施
随着海安市畜牧业的发展和养殖规模的逐渐扩大,山羊的发病情况也变得具有复杂多样性,根据羊疫病的发病现状,通过免疫持续期试验以及对羊群的抗体跟踪监测,及时改善以往的免疫程序,制定出羊小反刍兽疫、口蹄疫、羊快疫、羊肠毒血症、羊猝死、羔羊痢疾、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羊痘、羊口疮病等疫病的综合免疫程序。严格开展免疫接种工作,在每年的春秋两季进行免疫预防。按照免疫接种的相关规程及免疫程序,对保育羊进行免疫。羔羊入舍后第8 天,进行羊小反刍兽疫疫苗的免疫接种。羊口蹄疫疫苗免疫接种次数要达到2 次,首次接种一般在羔羊入舍后的3~4 周,第2 次接种在羔羊入舍后的7~8 周。对于羊口蹄疫及羊小反刍兽疫,要求接种覆盖率达到100%,同时需要进行抗体检测,以保障其合格率在80%以上。通过严格遵守免疫接种程序,加强羊只流通管理,未出现过口蹄疫疫情,在2014年后,未出现过大规模羊只死亡的现象,小反刍兽疫疫情控制良好。此外还应加强对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羊快疫、猝狙、羔羊痢疾、肠毒血症等疫病的综合防控。在羔羊入舍7 d 后接种羊快疫、猝狙、羔羊痢疾、肠毒血症四联干粉灭活疫苗1 头份,入舍2 周注射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灭活疫苗1 mL,规模养殖场应防密度达100%。
5.2 驱虫措施
寄生虫病不仅会影响保育羊的健康,还会极大阻碍其生长发育。山羊保育过程中体外寄生虫的发病率较高,可以使用药物驱虫的方式对保育羊进行驱虫。通常情况下,对保育羊的驱虫在其入舍后的第4 周进行,驱虫技术可以选择药物拌料给药或逐头注射给药2 种方式,养殖数量较多的规模化养殖场适用于驱虫药物拌料的方式,使用此种投药方式,要注意药物采食的均匀性,避免个别羊只采食量不足,导致药物摄入不足的情况,必要情况下可以进行二次投药,加强驱虫效果。在使用驱虫药物后,养殖场的技术人员密切观察羊群情况,记录羊群状态,判断是否出现毒性反应,每小时巡视1 次,对于驱虫药物导致中毒的情况,要及时进行除毒性反应处置。
5.3 常见病的防治措施
羊痢疾、羊支原体肺炎等疾病是养殖生产中的常见病,会给养殖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为了保证羔羊的成活率,要加强对常见病的防治,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在羔羊入舍后,肌肉注射头孢噻呋钠,能够较好预防应激后的感染情况,使用剂量为2~3 mg/kg。对于患病羊要及时发现,并立即将其隔离。如果保育羊感染支原体肺炎,可以肌肉注射得米先10~20 mg/kg。对于患有羊痢疾的保育羊,肌肉注射氟苯尼考20 mg/kg 进行治疗。
5.4 做好抗体监测
根据制定的抗体监测计划,对羊只进行抽检,测定羊小反刍兽疫和口蹄疫抗体水平,并根据抗体监测结果及时进行补免,以确保所有羊只都在疫苗保护期内。海安市口蹄疫抗体合格率均在80%以上。
6 饲喂生物饲料
生物饲料是以植物性农副产品为原料,通过接种特定的益生菌种,人工控制温度、水分、需氧量等条件,经过微生物自身繁殖和代谢生产富含高活性益生菌及其代谢产物的饲料原料,不仅能提高饲料的利用效率,大幅减少抗生素等药物添加剂在动物生产中的使用,还能提高动物的免疫功能,解决动物亚健康。
7 养殖成效
海安市2008年山羊养殖数量为69.2 万只,2012年山羊养殖数量达到100.43 万只,这期间,养殖数量以每年10 万只的数量增长,此后,山羊养殖数量维持在100~110 万只,主要原因是2015—2016年期间,山羊行情较差,加之母羊繁殖力较低,保育期死亡率较高。在山羊保育技术推广的3年中,使用保育技术的山羊达到148.97 万只,推广覆盖率达86.18%,新增经济效益22 326.14 万元。海安市通过推广山羊保育技术,促进了山羊养殖产业的转型升级,促使山羊养殖业朝着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保障了山羊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并使山羊养殖户的经济收益有了较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