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药学专业开设多学科综合设计性实验探索

2019-02-25牟佳佳何永志任晓亮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9年2期
关键词:双氯芬实验报告药学

牟佳佳,何永志,任晓亮,葛 军

(天津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天津 301617)

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能从事药物发现和评价、药物制剂设计与制备、药品质量标准研究和质量控制、药品管理以及药学服务等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高校要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要着力提升专业建设水平,适应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建设面向未来、适应需求、引领发展、理念先进、保障有力的一流专业。我校“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要重点发展药学等学科,强化学科建设对人才培养、教学科研、队伍建设、社会服务的有效带动,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实验教学在药学教育中至关重要,始终贯穿在整个药学教学实践中,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1]。加强药学实验教学改革,有利于提高药学专业建设水平,为把药学专业建成一流专业打好基础。药学的主干课程主要包括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剂学和药理学等,各学科之间的渗透越来越深入。以往的药学实验是各二级学科各自为政,缺乏系统性,不能让学生了解药品研发的基本思路与整体过程,对专业的整体认识不足[2]。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增强学生综合素质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养综合能力,培养创新思维。而多学科综合设计性实验相当于一个微型的科研项目,能体现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体现一级学科研究的连贯性,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3]。本院响应国家和学校对创新型、综合型人才培养的战略安排,陆续开设了中药学多学科综合设计性实验,药学多学科综合设计性实验以及中药资源专业综合实验等实验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将对药学多学科综合设计性实验课的开展情况进行阐述,以期与其他院校展开交流,使药学相关实验更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也为其他拟开设药学多学科综合设计性实验的学校提供参考。

1 实验模块及内容

我院从2016~2017第二学期开始为药学专业的学生开设药学多学科综合设计性实验课。课程内容共包括四个模块,药物化学自主设计性实验,药物分析自主设计性实验,药剂学自主设计性实验和药理学自主设计性实验[4]。

在药物化学自主设计性实验中,学生根据实验方案完成目标药物的合成和纯化。在药物分析自主设计性实验(1)中,学生通过设计的分析方法对原料药进行质量分析。在药剂学自主设计性实验中,学生将检查合格的原料药制备成相应的剂型,做片重差异、硬度等检查,然后通过药物分析自主设计性实验(2)对制剂进行含量测定等质量分析。在药理学自主设计性实验中,学生通过选用合适的模型对合成药物进行药效验证。

2 开课前准备

2.1 确定实验内容

由于多学科综合设计性实验涉及到多个学科,故在开始实验之前,四个教研室的带教教师集中在一起,对实验内容进行讨论,根据各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现有资源等初步确定实验项目为双氯芬酸钠和醋氯芬酸两种非甾体抗炎药的抗炎效果研究[5]。确定实验内容后,认真撰写教学大纲[6]。

2.2 提前准备仪器设备与试剂试药

由带教教师提前查阅文献,总结可能的实验方案,列好所需仪器设备和相应的试剂试药以及实验动物等,需要补充购置的由各教研室实验员老师报送学校设备处,预先购置,为后面实验的实施做好保障。

3 实验实施

本校开设的药学多学科综合设计性实验,共54学时,分9次进行,每次6学时(课内学时+课外学时)。

3.1 通过绪论课布置任务

第一次实验由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剂和药理四个教研室教师共同给学生上绪论课。先给学生介绍药学多学科综合设计性实验开设的必要性,总体要求,课程目标,分组情况,内容组成等。然后由各教研室教师讲解各模块实验的具体时间安排,实验要求,注意事项等。

3.2 查阅文献确定实验方案

绪论课后学生根据实验要求,带着目的性查阅相关文献,就四个模块的实验分别确定双氯芬酸钠和醋氯芬酸的合成路线,质量评价方法,剂型选择以及药效评价等实验方案。每组每个模块至少要形成两条比较可行的实验方案。在第二次实验时到相应教研室与带教教师讨论、修改、并最终确定实验方案。

3.3 按模块进行实验

第三、四次实验,学生在药物化学实验室完成双氯芬酸钠和醋氯芬酸的合成纯化。第五次实验在药物分析实验室完成合成原料药双氯芬酸钠和醋氯芬酸含量测定。第六次实验在药剂实验室完成双氯芬酸钠和醋氯芬酸片剂的制备,并做片重差异、硬度、崩解时限及溶出度等初步制剂质量分析。第七次实验又回到药物分析实验室进行制剂含量测定,限量检查等质量分析。第八、九次实验在药理实验室完成双氯芬酸钠和醋氯芬酸对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模型的抗炎效果考察。在实验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实验方案进行调整,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起引导作用,监督学生操作过程,保证学生实验安全。各教研室带教教师之间随时沟通实验进度,保证实验顺利进行。

3.4 实验总结

实验结束后,学生按模块对实验过程、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和讨论,并将四个模块的实验报告整合到一起形成总的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后附每个同学在实验过程中的主要分工。最后根据报告内容制作PPT以备现场答辩。

4 实验评价和反馈

根据学生在每个实验室的实验操作(20%),实验报告(40%),PPT(20%)以及学生在实验中的分工(20%),给予综合评价[7],并把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另外,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让学生对课程结果进行自我评价。通过自我评价,进一步加深他们对实验的理解。最后,让学生对实验提出建议,教师通过学生反馈对实验内容进行优化调整。

5 教学效果

5.1 实验结果

药物化学自主设计性实验模块,学生合成的两种药物收率都不高,醋氯芬酸的收率高于双氯芬酸钠。经药物分析实验测定合成的原料药纯度不符合标准,故用提前购置的原料药进行后续实验。制成片剂后,外观检查合格,制剂质量分析合格。在药效学认证的过程中,发现醋氯芬酸比双氯芬酸钠抗炎效果好,但两者与阳性对照药地塞米松相比在抗炎方面没有明显优势。

5.2 学生能力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通过多学科综合设计性实验,学生对药学专业各学科有了更全面立体连贯的理解,基本的操作技能得到巩固,专业操作技能得到提高,同时获取信息的能力,创新意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都有很大提高[8]。

5.3 实验教学效果

实验过程中,学生有了更多自主性,实验兴趣提高,实验态度端正。药学综合设计性实验模拟新药研发的过程,使学生在一级学科高度掌握和综合运用各种实验原理和方法,理解药学各学科之间的密切联系和内在规律,对整个药品研发过程有更直观的认识。另外,也为学生马上要进行的毕业实习和将来的择业打下了基础[9]。

6 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

在药学多学科综合设计性实验进行过程中,虽然根据实际情况对内容进行了调整,但四轮实验后,发现还存在一些问题。

6.1 目标药物选择

在第一轮药学多学科综合设计性实验时,选定的目标药物是布洛芬和醋氯芬酸,但是布洛芬合成步骤过长,操作过于复杂。在第二轮实验时,换成了双氯芬酸钠,操作难度降低,而且醋氯芬酸是双氯芬酸的前药,学生能直观的比较原药和前药在药效方面的差别。后面进行完两轮实验后,发现双氯芬酸比醋氯芬酸难合成,不能很好地统一学时,也不能平衡学生之间选题,而且双氯芬酸和醋氯芬酸也不是经典的代表性药物,故目标药物还可以进行调整。甚至可以替换成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化学、药理学实验室能开展研究的药物。

6.2 分组方式不合理

将整个班级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平行进行两组实验,通常4~5个学生进行同一实验,造成分工不明确,有些学生抱有依赖心理,不能主动参与到实验中,也不积极参与讨论。所以,下一轮开展实验时,应对小组进行细分,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切实参与实验当中。

6.3 实验报告撰写格式要求

实验报告的写法沿袭了常规实验中的格式,而且还分成四个模块,把完整实验内容割裂成四部分,交上来的报告内容也大同小异,体现不出实验的连续性、完整性,也体现不出每组实验的特色。故可参考其他学校的做法,将实验报告按照科研论文的格式来写,既能完整呈现整个实验的内容,又能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为毕业设计和后面研究生阶段撰写科研论文打好基础[10]。

6.4 评价方法不够合理

目前仅从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和PPT制作的质量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不能够合理、全面的评价学生的表现。而且制作PPT的目的是让学生现场答辩,但由于54学时的实验课没安排此部分学时,各教研室的带教教师很难在课余有统一时间参加学生的现场答辩,使制作PPT流于形式,没有充分发挥制作PPT 的作用。为使评价结果更加合理,应从方案设计、实验操作、实验记录、出勤情况、实验报告,现场答辩等几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定,并赋予不同的比例。现场答辩的时间可在学生和教师都能协调的时间——学期末进行。

7 结语

药学多学科综合设计性实验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适应国家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具有验证性实验和单一学科的设计性实验不可比拟的实验效果。一方面,它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能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1],使学生进入社会后能够胜任药物研发、生产、检验、流通、使用和管理等领域的工作。另一方面,有利于师资队伍建设[12],能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教师不仅要掌握本学科的知识,还要能熟悉一级学科下其他二级学科的相关知识,对药学学科涉及到的所有内容有整体把控。另外,还有利于课程建设,能促使带教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和学生反馈信息不断调整实验内容和完善实验教学大纲,使药学多学科综合设计性实验更加规范化。

猜你喜欢

双氯芬实验报告药学
《药学进展》编辑委员会
《药学进展》杂志征稿启事
实验报告
氮卓斯丁眼液联合双氯芬酸钠眼液治疗过敏性结膜炎的临床观察
老年人能用“退热栓”吗
构建药学专业实验教学新体系 培养创新型药学人才
生物化学检验实验报告书写综述
双氯芬酸钠治疗耳鼻喉急性感染术后疼痛的效果
实验报告无纸化管理平台研究初探*
基层医院药学人员培养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