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朵上的千户苗寨
2019-02-25
八年级上册《中国的民族》拓展阅读
西江千户苗寨由数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组成,是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完整地保存着苗族原生态文化。
天上楼阁古韵长
春节前夕,我们从北方自驾来到贵州凯里市,知道此地距西江镇只有半小时车程,心里不禁激动起来。出了凯里市,小车在崎岖的山路上蜿蜒前行,山林、溪流、梯田……美丽的田园风光在我们身旁渐次闪过。
刚到西江千户苗寨,我们就看到一个由苗族姑娘围成的大圈,她们身穿苗服,头戴漂亮的银饰,浅吟低唱,翩翩起舞。还有几位苗族姑娘手捧牛角酒杯,随着芦笙伴奏轻踮脚尖,热情地迎接每一位远方来客。
登高而望,才发现西江苗寨的1200多座民居绝大多数修建在陡坡上,当地的能工巧匠们用智慧的双手在苗岭深处建造了一座座气势雄伟的天上楼阁——吊脚楼。每一座吊脚楼的房基都用石块堆砌而成,坡度越陡,房基也就越高,有的仿佛是挂在白云间。为使吊脚楼更加稳固,房基建成两级或三级,依山就势。更令人惊奇的是,这些房屋全以榫头衔接,没有用一枚钉子,可历百年风雨不倾不斜不倒,而且工匠建造吊脚楼时均为无图作业,全凭一把尺子、一根墨线、一把锉子和一把斧头。
千户苗寨中有一条热闹的商业街,街上多是售卖当地特色的服饰、工艺品和风味小吃的店铺。西江拥有闻名中外的银匠村,苗族银饰皆为手工制作,工艺水平高超,深受各地游客喜爱。精美的银饰是苗族的三大艺术瑰宝之一,入选了我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雕饰着美丽图案的商业街一直向前延伸,沿途有不少摆摊的苗族姑娘,她们头上戴着一朵硕大的花朵,身穿精美的服饰,但她们从不吆喝,只是安静地等待着游客购买商品。
商业街与对面的山寨隔河相望,白水河清澈见底,阳光穿过粼粼的水波在水底的沙石上摇曳,潺潺的流水声飘荡在静谧的田野间,宛如一首动听的田园牧歌。
西江素有“苗都”之称,被誉为“苗族文化艺术馆”,是研究苗族历史文化的“活化石”。一条条悠长的古巷将西江的一户户人家连在一起,古巷中每一块被踩得发光的鹅卵石仿佛都暗藏着一段动人的故事。
歌舞美食西江情
白水河穿寨而过,将西江苗寨一分为二,两边各有数个村庄。由于这里吊脚楼的样式大致相同,外来的游客常常分不清哪一座吊脚楼是属于哪个村的。
我们走过风雨桥,沿着古街对岸的山路往前走,路旁有不少苗家客栈,盛装的苗族青年闲坐在客栈门前的台阶上,一旁摆着系着红绸的芦笙,仿佛天天都是节庆。
继续沿山路盘旋而上,脚下是干净的青石板和圆润的鹅卵石,踩下去会有一种奇妙的穿越之感,银饰晃动时发出的声音仿佛将我们带回到了原始部落时期,两边的商铺也脱下现代的外衣露出千年前的原始面容,还有那些传说中的部落先民匆匆朝我们走来,然后擦身离去,恍恍惚惚中,我们已经置身于一家苗家客栈之中了。
走进房间推开窗户,大片的黑瓦呈现在眼前,更神奇的是,在黑瓦中间还会长出一棵绿树或一丛花草。我们匆匆放下行李,顾不上舟车劳顿,便迫不及待地扛上相机与三角架游走于西江的各个角落,漫无目的地穿梭于千户苗寨,对我们来说,这里的一切都是新鲜的,都充满了巨大的吸引力。
西江苗族儿女能歌善舞,无论男女老幼都爱用载歌载舞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当地有一首民歌这样唱:“西江是个好地方,绿树荫荫绕寨旁;农闲时节更衣装,芦笙场上歌舞忙……”来到这样一处桃源胜景,当然得去领略一下当地的歌舞表演了。每到黄昏时分,西江广场上,寨子里最年长的老者就会带着年轻人向慕名而来的中外游客倾情演绎传统的苗家歌舞。当音乐响起,女子舞动身姿,洪亮的歌声便伴着银饰簌簌作响的声音一起飘进观众的耳朵。演出结束后,我们了解到这台大山深处的演出竟然还没有名字,我想或许叫“西江古韵”会比较贴切。
一路游玩,我们突然感觉有些饿了,心想:何不在此地尝尝苗寨的美食呢?于是,我们开始寻觅餐厅,一会儿就找到一家装饰典雅的餐馆,还没进门,我们就被店主唱着山歌迎了进去。贵州人在饮食上是无辣不欢,无论是家家户户挂在门框上的红辣椒,还是餐馆桌子上摆放的红彤彤的辣椒面,都表明苗族人对辣味的喜爱。来西江,苗家的腊肉是不可错过的美味之一,这些用传统工艺熏制的腊肉,别有一番烟火味道。如果觉得辣子和腊肉口味过重,不妨到寨子口买一份香糯可口的糍粑,如果你感兴趣的话,还可以亲自抡起木锤体验一番舂糍粑的乐趣。
开饭没多久,便走来几个苗族青年,他们有的吹葫芦丝,有的唱歌,还有美丽的姑娘给我们敬酒,我抵挡不住如此的热情,便开心地喝下了他们自己酿的米酒。
一面吹着山风,一面品尝着美味的苗族特色食物,偶尔倚到美人靠上看看不远处的吊脚楼,这一刻真希望时间可以过得慢一些。苗族风情真的让我陶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