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民间手工艺品的“守门人”

2019-02-24

科学之友 2019年2期
关键词:布老虎手工艺品守门人

男人走南闯北挣钱,女人在家顶起半边天。在潞城这块宝地上的农家妇女勤劳朴实,上炕是裁缝、下炕是厨师,她们是干活好手,她们是能工巧匠。在外来和新兴文化充斥国人眼球的大背景下,正是这样的一群农家妇女坚守在传统民间手工艺品制作上,冯禄芝就是其中的代表。

头部微抬、腰圆背实、四肢粗壮、尾巴上扬……眼前一个个用布做成的老虎整齐陈列、栩栩如生、憨态可掬。它们就是冯禄芝和她的“员工”精心制作的“卢医山”布老虎,而她的“员工”都是家庭妇女,其中还有不少残疾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长治市潞城区黄牛蹄乡秦家庄村的冯禄芝很出名,虽然年过半百,却依然精神矍铄,她是潞城布艺制作技术的传人。冯禄芝兄妹四人,她排行老二。1983年,二十出头的她进入黄牛蹄乡秦家庄村委会负责妇女工作,1999年,她通过换届选举成为村委会主任,开始带领同村姐妹们制作民间手工艺品。

冯禄芝的曾祖母、祖母、母亲、姑妈都是那个时代贤惠女子的典范,勤劳朴实、心灵手巧、多才多艺,纺花织布、做针线布艺样样精通,可以说是闻名十里八村的“巧人”。她的母亲是全村公认的好裁缝,村上的红白喜事都以能用上她母亲的手艺为荣。有道是: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生长在这样祖辈相传个顶个的手艺之家,让冯禄艺打小便与针头线脑为伴。长期的耳濡目染,不知不觉中“做针线活”成为闲时最大的乐趣。

就这样,冯禄芝每天向母亲学习剪花剪纸,整天缝纫刺绣,慢慢地成为了母亲的主将,掌握了各种工艺的制作流程,除了继承还能做到创新。为了使她的工艺技巧更进一步,她走到哪学到哪,时刻向手工艺人们学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逐渐使她在工艺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付出总会有回报,从2004年开始,冯禄芝先后在黄牛蹄乡组织的民间技艺中获得一等奖,被省里评为“艺人英才”,获得市级“工藝品制作大师”、市级“优秀创业者”、市级“示范合作社”等荣誉。

荣誉没有降低冯禄芝对自己的要求,反而给了她更大的信心,她更加精益求精,更加珍惜这份手艺。她坚信民间工艺品市场有着广阔的前景,于是她一边积极学习工艺品的制作,一边扩大着自己的生产规模。

2011年,冯禄芝在当地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带领广大妇女成立了兴秦工艺品加工专业合作社,以具有本地特色的民间手工艺品制作销售为主,包括镇山虎、招财虎、吉祥虎、辟邪虎、神龙、瑞福狮、奔腾马、金风、吉祥鸟、富贵鸟、贵人鸟、水中鸳鸯、“皇上皇”鞋、古代女士帽、蝴帽等上百种工艺品。

独富贵不如众富贵

身为一名村干部,又是土生土长在这里,冯禄芝对秦家庄的情况可谓十分熟悉,她知道村里有很多妇女姐妹因为没文化没技术闲在家中,而她们大多数家里的经济条件并不好,于是,冯禄芝便发动组织那些有意愿的妇女,在农闲时间学习布老虎制作工艺,有些会做的更可以直接上手,制作出成品后计件给予相应的报酬。不耽误庄里农活和影响收成的同时,又额外多了一份收入。尝到“甜头”的人乐此不疲,十里八乡的家庭妇女闻讯纷纷加入,从几人、几十人到上百人,周边村里的妇女也主动找上门来学艺,队伍壮大了,产品花样多了,她带领妇女姐妹们逐渐走出了一条为民致富的道路。

从农村到城市,从自己单干到团队起航,冯禄芝的手工艺品“团队”不断发展壮大。合作社先后带动150余名农村妇女进行手工艺品的加工制作,接国内外订单30余万件,每年定单数量还在不断增加,产品逐渐推销到全国各地,甚至还不断接到加拿大、韩国、东南亚等国家的订单。

将手中的“绝活”大胆创新

冯禄芝最大的特点就是爱琢磨,任何精巧的东西都能吸引她的注意力,所以她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创新。她手里的“绝活”也是越来越多,不仅仅是民间布艺品制作,在十字绣、面塑、剪纸等各个方面,冯禄芝都潜心钻研。她匠心独裁,一件件作品在她的手上被“玩得团团转”。

布艺品有绣花鞋、帽子、六大瑞兽等,此外在冯禄芝的大胆创新下,布艺品还有荷包,包内装大艾草、花椒、蒜,祛瘟辟邪降魔,搭配五色布料,外观更漂亮;潞城十字绣主要以毛主席像、钟表、戏剧人物、花鸟鱼虫等为素材,用于房间装饰、亲友礼尚往来的信物;面塑工艺,主要是用面制作生日圆锁馒头,塑造神仙美景、人物面塑等,高超的技艺让冯禄芝曾经在太原地区面塑比赛中获得第一名;剪纸方面,主要剪一些窗花如喜字、二龙戏珠、龙凤呈祥、鸳鸯戏水等,当然也有一些自己设计的图案,如仙女下凡,仙女在空中身穿仙衣,手拂衣袖,脚踏青云,头上扎着闪闪金簪,造型高低错落,人景合一,十分逼真。

这些“绝活”中冯禄芝最拿手的当然还是布艺品制作,为了传承这门技艺,同时让这些手工布艺品能被更多的人熟识,她成立了潞城区福禄民间工艺品有限公司,并雇了员工,免费对员工进行培训。在她的带动下,儿子刘国祥随她学习手工布艺制作,成为了新一代的手工布艺传承人。冯禄芝始终秉承“传承布艺文化,留住文化底蕴,打造民族品牌”的理念,将潞城布艺发扬光大。

带领布老虎闯世界

“做所有的工艺美术,都要求心静、坐得住。布老虎制作也一样,要耐心、细心,还要有灵气。如果不仔细,没有灵气,做出来就死板、不活泛。”由于爱琢磨、会干事,冯禄芝由此也成了乡亲们嘴里的“改革家”。虽然她不懂什么叫改革,但是,她能把手工艺品变成商品。从手工艺品到商品的距离,不是从卢医山到太行山的距离,也不是从国内到国外的距离,而是从她的左脑到右脑的距离,是从一种思想到另一种思想的距离。

冯禄芝经常参加市里、省里举办的非遗活动,谈及参加活动的感受,冯禄芝坦言,每一次都是难得学习的机会。很高兴能够认识全国各地的民间艺人们,在参加活动期间,艺人们彼此学习、互相交流、切磋技艺。令冯禄芝感受最深的就是“创新”,她以“卢医山”布老虎为依托,对以前的作品进行大胆创新,并不断改进其工艺细节,制作新的布艺作品。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冯禄芝已经做好了准备,立志将传统手工艺传承下去。

目前,她的布艺品种类有180多种。其中,“卢医山”布老虎、虎头鞋、线勾虎、瑞福狮等成功获得国家外观设计专利。

不忘初心 志愿坚守

作为潞城布艺制作技术的传承人,在冯禄芝心中一直有一个传播农村文化的梦想。她常说“志愿是一种精神,服务是一种理念”。正是本着这样的精神和理念,多年来,冯禄芝依旧不忘初心,积极为社会服务奉献自己的爱心。她积极培训残疾人学习布艺制作,成立潞城区残疾人联合会手工艺品制作培训基地。积极为社会服务奉献爱心,经常带领民俗舞蹈队到贫困山区演出、到敬老院慰问、策划参加多个贫困村的爱心义演和农村文化培训,不断弘扬乡土文化、民风民俗,践行着一名文化志愿者的坚守。

潞城布艺承载着浓厚的乡土文化,深受全市市民的喜爱。然而目前潞城布艺文化在传承上遇到了一定的困难,一是潞城布艺传承人多为中老年人,人才断层;二是老艺人对新市场的认识不够,不主动进行专利申请,名气走不出家门;三是现有的潞城布艺制作规模较小,经营分散,形不成合力,市场竞争力不强。

针对以上问题,冯禄芝表示,除了需要政府的扶持,更多的需要傳承人转变思想,思路决定出路。现在的冯禄芝,有远大的理想,她决定将自己的“手艺”规模化,相信未来能带动更多的人致富,未来的潞城布艺作品将勇闯世界。

在快节奏的现代,当自动化、智能化制造与慢条斯理的手工技艺发生冲突时,更多人选择的是前者,只有少数人愿意为后者坚守,冯禄芝就是后者。通过她的努力,那些手工艺品正在被更多的人熟知,同时正在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传承人档案

冯禄芝,女,1958年出生于山西省长治市潞城区南桃村,高中学历,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潞城布艺传承人。

她传承手工布艺制作技术,弘扬传统文化,积极带动秦家庄村、全乡广大农村妇女们致富。

2004年在民间工艺大赛中获得个人一等奖;2006年在首届民间工艺品大赛中获得一等奖;2009年被省里评为“艺人英才”;2012年获得“专利申请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13年获得“优秀创业者”荣誉称号。

传承谱系

冯春只,女,潞城区南桃村村民,自幼学习手工艺品制作;

冯禄芝,女,潞城区秦家庄村民,自幼随姑妈冯春只学习手工艺品制作;

刘国祥,男,潞城区秦家庄村民,自幼随母亲冯禄芝学习手工艺品制作。

猜你喜欢

布老虎手工艺品守门人
A granny and her handmade toy tigers 赵奶奶和她的布老虎
水彩慢行记
梁幼生: 献身血防,做疫区人民的“守门人”
梦的守门人
A Greedy Story
精品意识是手工艺品价值的基础
我为你点赞
天堂
布老虎睡午觉
卖手工艺品